余总职位调动的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52喜欢:4

最近,特斯拉来我们这谈的很好,我们允许特斯拉进入zf大院,同时fsd也能在中国使用。结合这点来看,中国应该是觉得华为无人驾驶更成熟更强大才有这个信心放特斯拉进来。

那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卸任余承东的终端CEO职位,保留终端董事长和车bu董事长职位,而没有介绍他新上任的职位和去向,正常来说,有卸任有上任。

所以他去ceo任董事长的变动是让他来把握华为大的战略方向,不再管具体市场实操。那再结合特斯拉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让他全力去搞中国无人驾驶的业务,更高的身份也有助于推动业务开展合作。

同时以前余承东一直在终端CEO的身份,能够让他站在市场的第一线,用夸张和激情的方法来宣传。但是现在的身份转变将成为束缚他的枷锁,他不再能够以这样子的方式来销售华为品牌,对华为手机等终端产品的影响力无疑会是不好的消息。那同样的,鸿蒙智选车的品牌也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那么最主要的:智选车模式,该怎么办呢?如果还保留现在的模式,那完全没有必要做这个人事调动。那我做一个最大胆且疯狂的最坏假设:会不会是削弱智选车模式,扶持车hi模式,国家层面希望大一统的方式来让国内车企用华为智驾。

这样让车企都是hi模式,没有后顾之忧,大家都用同样的技术和自己的品牌去打市场(而现在余用的智选车则是上个阶段的妥协过渡法子,华为不让下场我只能用这个品牌来打开市场)那现在仿佛智选车成了余给四界开的小灶(可以用我的品牌 渠道 销售 和影响力)。对于四界来说,明面上不再提华为,以现有阶段的面貌进入下一个起跑线上。

对华为来说,少了四界的特有提成(渠道费之类的),但是多了全国更多品牌的智驾系统选用,企业层面有利无害。

对国家来说,加速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推广来应对特斯拉是最大目的,那现在各有小心思 各自为战明显不利于大一统一致对外,只能国家意志下场推动。央企对鸿蒙智行品牌有意见,觉得是开挂,所以国家给华为施压叫停。

对赛力斯来说,短期无疑是利空,毕竟独一性又一次削弱,同时华为的渠道和品牌可能进一步减弱。所以今天大资金跑路,就怕智选车不再推,那卖车时从华为问界变赛力斯问界可能会有一定大打折扣了。但是有了现在的底子,大家在同一起跑线,赛力斯不一定是跑的慢的。

对长安来说,为何今天跌停。无疑是华为车bu自己搞不卖给你了,那最开始拉的涨停就是内幕资金埋伏,以同样的方式告终也算合理。

至于真正会怎么走,很快就会有答案。但是投资不能屁股决定脑袋,任何时候保持冷静分析突发情况,这是成熟的投资者应该具备的。所以,哪怕现在满仓赛力斯,我也要尽量客观的去想问题,做出最合理的考虑。

欢迎大家交流。

精彩讨论

时间换空间sps05-01 07:36

hi模式赚点to B小钱,因为自驾软件可选择多了,特斯拉,大疆,地平线,小鹏等,又不是只有华为。
只有智选车可以依靠华为的营销渠道做成高端品牌,高端品牌才能获得高利润。

华为问界05-01 11:59

刚才又梳理了一下逻辑,更通了:
首先人事任命升董事长卸任ceo,那老余就是关注战略发展,这是道,而不再聚焦 术。这里结合国家最近不断推的智能车来看,同时华为车的盈利占比上升,是符合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所以,车在华为的重要性提到最高。这点无疑问。
其次,那这么高的战略高度,匹配老余聚焦智选车四界,你觉得合理吗?聚焦是降战术,同时智选车模式只是打造样板间,并不能给华为车带来最大的营收,企业都是以利益为考量。所以,能匹配人事任命的战术应该是:1.华为内部整合车模式,找到新式的发展模式(更符合现在局面),这点更侧重国家层面。2.华为亲自下场,打造huawei car,这点更侧重华为企业层面。
具体来说,1.国家推动智能驾驶迫在眉睫,但是先设定了四界画了个圈,剩下的只能进hi模式卖的又不好,那这无疑是阻碍企业加入的动力因素。当然作为赛力斯股东不关心你们卖的好不好,卖的不好才有利,毕竟我们出发的角度是消费者重品牌(问界)轻零部件(hi)。而站在国企央企角度,让他们加速下场可能会有国家层面的推动,那代价可能就是在一定层面的一视同仁。 这个角度来说,有利国家(车大战略)有利华为(更多车企拥抱符合华为一贯目的)有利观望车企。三利一害(利空四界现有借助华为品牌的模式)。
2.当然1加入了很多设想,需要国家进来推动。而2则是站在华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华为内部一直不同意造车是有时代问题的,当时的确没法造车。但是现在样板间打造的很成功,那华为几个轮值总裁会不会有想法?你是利用我的品牌卖车,未来可能到五千亿市值,那这钱让我自己赚不好吗?都知道车能再造几个手机终端的体量,那我为啥要把这么大的肉交给一个和我并没有关系的企业呢?(和赛力斯没有股权关系)我能赚万亿,我会只赚几百亿的提成吗?我亲手扶持起来一个五百强,让人觉得我很厉害? 这里逻辑可能在发生变化了。
此次提拔老余上战略高度,估计就是让他站在大局考虑最大化华为利益,毕竟任老年级大了,但是车的战略未来可是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华为亲自下场理所当然。至于打脸论 背刺友商论 说这话的人几岁了呢?
回到利益相关角度:赛力斯该咋办?我始终认为这不是抛弃,而是未来会通过某种商业方式绑定双方,让互相更深层次的达成利益共赢。毕竟不管哪个角度,他都会是华为的首选。

djp000205-01 07:08

难道不会是靠边站了吗?

全部讨论

就你第一段的yy,请认真思考:无人驾驶有什么刚需场景吗??

刚才又梳理了一下逻辑,更通了:
首先人事任命升董事长卸任ceo,那老余就是关注战略发展,这是道,而不再聚焦 术。这里结合国家最近不断推的智能车来看,同时华为车的盈利占比上升,是符合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所以,车在华为的重要性提到最高。这点无疑问。
其次,那这么高的战略高度,匹配老余聚焦智选车四界,你觉得合理吗?聚焦是降战术,同时智选车模式只是打造样板间,并不能给华为车带来最大的营收,企业都是以利益为考量。所以,能匹配人事任命的战术应该是:1.华为内部整合车模式,找到新式的发展模式(更符合现在局面),这点更侧重国家层面。2.华为亲自下场,打造huawei car,这点更侧重华为企业层面。
具体来说,1.国家推动智能驾驶迫在眉睫,但是先设定了四界画了个圈,剩下的只能进hi模式卖的又不好,那这无疑是阻碍企业加入的动力因素。当然作为赛力斯股东不关心你们卖的好不好,卖的不好才有利,毕竟我们出发的角度是消费者重品牌(问界)轻零部件(hi)。而站在国企央企角度,让他们加速下场可能会有国家层面的推动,那代价可能就是在一定层面的一视同仁。 这个角度来说,有利国家(车大战略)有利华为(更多车企拥抱符合华为一贯目的)有利观望车企。三利一害(利空四界现有借助华为品牌的模式)。
2.当然1加入了很多设想,需要国家进来推动。而2则是站在华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华为内部一直不同意造车是有时代问题的,当时的确没法造车。但是现在样板间打造的很成功,那华为几个轮值总裁会不会有想法?你是利用我的品牌卖车,未来可能到五千亿市值,那这钱让我自己赚不好吗?都知道车能再造几个手机终端的体量,那我为啥要把这么大的肉交给一个和我并没有关系的企业呢?(和赛力斯没有股权关系)我能赚万亿,我会只赚几百亿的提成吗?我亲手扶持起来一个五百强,让人觉得我很厉害? 这里逻辑可能在发生变化了。
此次提拔老余上战略高度,估计就是让他站在大局考虑最大化华为利益,毕竟任老年级大了,但是车的战略未来可是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华为亲自下场理所当然。至于打脸论 背刺友商论 说这话的人几岁了呢?
回到利益相关角度:赛力斯该咋办?我始终认为这不是抛弃,而是未来会通过某种商业方式绑定双方,让互相更深层次的达成利益共赢。毕竟不管哪个角度,他都会是华为的首选。

05-01 09:09

第一层思维很简单,也很好想。
但是这明显是在下一盘大棋,所以可能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所以尝试着挖出第二层原因:huawei car+车 bu卖零部件。
不用说你自己造车还咋卖部件,比亚迪的电池和dmi不照样卖呢?这又没啥影响。
而华为的样板间现在已经打造出来了,受到市场认可,那无论是从华为自身最大收益还是从其他友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心思来看,智选车总感觉是开小灶,且是过渡的产物。
长期来看不可能一边是四界亲儿子,再通过hi认养一堆表儿子,明显表儿子地位低一层。如果说之前华为考虑营收投入不造车,内部跑马来竞争,那现在可以说头马已经跑出来了,并且考虑到hi的车都卖的不好,所以这个模式估计要有大动作了。看看华为内部怎么优化这个事。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鸿蒙智行才过半,现在改革肯定不利于合作伙伴啊?的确怪怪的,但是合作模式都是阶段性的,随时可以变更。当然不是说一定就利空赛力斯,哪怕华为真下场 造车资质也得找人合作,那大概率只能是赛力斯(就和小米北汽那样),未来也许会以某种奇奇怪怪的关系深入合作。

hi模式赚点to B小钱,因为自驾软件可选择多了,特斯拉,大疆,地平线,小鹏等,又不是只有华为。
只有智选车可以依靠华为的营销渠道做成高端品牌,高端品牌才能获得高利润。

05-01 07:08

难道不会是靠边站了吗?

兼听则明

05-01 21:03

华为BG不会要马上上市啦吧

05-01 03:29

数据还是得放国内,百万特斯拉就是百万和移动摄像头

05-02 11:22

收智商税,君不见,,工商、城管、110、120等等为何不用电车!

05-01 16:49

我终于找到知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