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怎么了之三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回复:59喜欢:14

最近几天关于江苏银行$江苏银行(SH600919)$ 的讨论非常热烈。

本人接连发了两个帖子,分别讨论了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有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再发一贴,向广大朋友求助。

我的估值策略,基于两个必要的参数,初值+斜率。初值是当前的股息率,斜率是股息增长率。初值是已知数,斜率需要预估,因此我总是把未来的增长率当作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银行来说,分红比例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股息增长率问题又转换成了净利润增长率问题。

前述两个帖子,主要讨论净利润的增量。

净利润来源于收入,与支出、各种税、各种费的差值。

银行的业务比较复杂,涉及的收入和支出、税、费用,种类特别多。经常被指,利润“可调节”。

有人说,看银行,需要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看各种资产配置和负债的质量。这样的说法,非常正确,我没有任何疑义。资产和负债,有特别复杂的指标,另外还有银行专用指标可供参考。

我自知全面看透银行的能力尚有不及,还在努力修炼中。

不管能力多么高深,最终都只能转换为增长率,跟收益直接相关的指标,有且只有两个,初值+斜率。

斜率就得看增量,因此抓住利润增量,细究下去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银行的净利润,跑不脱收入,支出,和各种税费的差值。

各种税费有政策约束,大差不差,有一定比例,不需要细看。

银行的支出,相对也比较简单,两个最重要的条目是,业务及管理费用,以及减值计提,其它条目每年的变化也比较小,从看增量角度,也可以粗略看作是非变量。

业务及管理费用、减值计提的增量非常重要,也是利润“调节”的重点条目,需要重点关注。

银行的收入部分,主要来源于5个条目: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汇兑收益。其它的条目,金额比较小,每年变化也不大,大致也可以忽略。

在我看来,银行的收入部分是最重要的,可“调节”余地相对小,难度大。可以作为预估斜率的重点内容。

再来复习一下江苏银行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收入情况。

江苏银行去年的前三季度,业绩还不错,第四季度却突然变脸,也是变在了收入部分。利息净收入增量-23.5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量-12.4亿。汇兑收益增量-3.54亿,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增量28亿。

按照常识来看,银行的收入应该主要来源于利息差和手续费及佣金,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两项的合计增量是负值,高达-23.5-12.4=-35.9亿。要知道单季利润总额也就50多亿,可见业绩下滑之可怕程度。

对利润做出正面贡献的,反而是相对不太重要的辅助业务,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汇兑收益=28-3.54=24.46亿。

如果这三个小项可以持续正贡献也是好的。有必要再细究一下。

投资收益增量=29.36-24.85=4.51,公允价值变动增量=11.49-(-11.86)=23.35,汇兑收益增量=-1.92-1.64=-3.56。有几个重要的关注点需要注意:1.从绝对值上看,相对于主业动辄几百亿的体量来说,这三个小项都非常小,很难成为主业。2.数值上也极不稳定,忽正忽负,不能指望它们稳定贡献增量。

看到这些数据就尴尬了:主业都是负增长,手续费及佣金甚至于直接就是亏钱的;辅业数据不错,可惜不能指望持久。

有人说,管理层故意财务洗澡,给下年准备一个好的起点。请问收入部分好“调节”吗?改事件发生的日期?

相对来说,支出部分的调节还容易些。业务及管理费用增量-4.35亿,减值计提增量1.87亿。数值变化不算太大,貌似没有故意调节?

去年四季度的业绩非常出乎意料的难看,这一点是有共识的。在前三季度每股收益增长率基本为零的情况下,第四季度增长率直接干到了-50%,够狠。

有人说,去年增长率13%可以排进前列,也算优秀了,有什么资格对管理层指手画脚?

我要问,优秀者的每股分红怎么还下降了?四季度业绩大变脸为啥没有一句解释,还有脸大唱赞歌?

一个季度不说明问题,再看今年一季度的情况。

利息净收入增量-1.07,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量-2.74。合计-1.07-2.74=-3.81亿。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汇兑收益合计增量8.92+13.19+3.87=25.98亿。

幸运的是,辅业又作出了非常大的正贡献。

主业+辅业,合计增量25.98-3.81=22.17亿。

有人说,你说的辅业也是主业,谁的贡献不是贡献?

说的有道理,钱都是一样的。问题是可持续性,主业负增长,辅业忽高忽低,斜率怎么估?

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支出,两个主项,业务及管理费用增量8亿,减值计提6亿。貌似也没有“调节”的迹象?

现在的情形已经非常清楚了。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至今,当前息差大环境下,江苏银行的主业,已经很难再贡献利润增量,而辅业增量的可持续性存疑。

提醒一下,去年一年,江苏银行的资产总量,贷款总量,净资产总量,方方面面的增长率都大于10%,大部分指标甚至高于20%。也就是说,自有资金多很多,操盘资金多很多,可是挣来的钱却没有增量,甚至还在下滑。

对比其它上市银行,都有类似问题。可见这样的现实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杭州银行$杭州银行(SH600926)$ ,主业收入(利息+手续费及佣金)增量-3.74亿。辅业收入增量6.87亿。

成都银行$成都银行(SH601838)$ ,主业收入增量3.67亿。辅业收入增量-0.48亿。

南京银行,主业收入增量-3.18亿。辅业收入增量8.86亿。

兴业银行,主业收入增量3亿。辅业收入增量19.01亿。

交通银行,主业收入增量1.1亿。辅业收入增量-12.8亿。

可以看到共性规律:1.主业增量为负挺普遍,即使正值,绝对值也非常小。2.辅业正多负少,绝对值也不大,具体条目忽高忽低,非常不稳定。

说明银行碰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息差收窄压制主业收入。面对同样大环境,今年投资收益幸运为正。

过去两年,很多人在江苏银行上是受益的,非常不情愿看到负面信息。我也一样。但我们必须理性,不是吗?

也有人说,你看到问题,离开就是了。

或许,危机中藏着转机。

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显然优于非上市银行,现在上市银行碰到困难,可以想见非上市银行更困难。体谅银行难处,避免金融风险,以后不会更困难了?

我现在只是提出了问题,并不能百分百确信。也希望得到球友们的,或质疑,或帮助,希望答案越来越准确。

全部讨论

这问题招行业绩发布会都详细说了(不的不说招行还是最把小股东当人的,有什么问题还是比较明白的告知的,这点江苏银行就做的很差,一副官腔,有什么困难就说嘛,小股东也可以理解,非要侮辱小股东的智商,搞的别人不信任只好用脚投票)
银行最难的时候就是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
2季度开始会逐步转好,息差已经降到降无可降的地步了,再降就要自宫了

你把所谓主业和辅业对立起来了!
其实,银行净利消收入和投资收益在本质上都是利息收入,不存在主业辅业:
1,银行利息收入由贷款利息收入和债劵利息收入组成(注意,这里的债劵是持有到期的)。
2,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从本质上也是人债劵利息收入,只不过这里的债劵可以随时买卖,不一定持有到期。
现在银行普遍资产荒,贷款贷不出去,银行只能加大投资债券,而投资债券的实质也是为了利息。这里举个例子,一个企业以4%利率向银行贷款100亿或者以4%利率向银行发行100亿债券,对银行来说是一样的。
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和加大贷款从本质上是一致的,而现在银行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其实是因为投资债券大幅增长是密不可分,这次一季度江苏银行就增加了1000亿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劵),所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大幅增加。

物极必反嘛,周期轮回罗,跌不下就涨了,这就是道理,看房地产逻辑就知道了,不懂的话可以多看看我的帖子学习分析提高,年化利润30+,提前预判房地产和券商是本来反弹领涨板块!不信后面大家见证!

04-28 16:41

江苏银行不是本身的问题,是前一任管理层为了转股把四季度的先吃掉了,后一任管理层为了自己的业绩把四季度也吃了,只能四季度爆雷了,这样的管理层只为自己,不为市场考虑,只能用🦶投票了。

04-28 17:00

反复看了 成都银行 招商银行 杭州银行 江苏银行年报 看出点味道
目前环境 其实所有银行基本都是负增长的,区别是有的银行家底厚如 招商银行 成都银行 江苏银行 杭州银行 拨备高 这几年通过降低拨备 通过多核销(保持拨备率,但是拨贷比出卖了实际情况,能正增长的拨贷比都大幅下降),江苏银行这几年贷款拨贷比没明显下降,是通过降低债券拨备率(2023年释放了60亿)才保住了2023年净利润10%的正增长,今年估计要降低拨备率来保持10%正增长
没家底的银行,只能躺平负增长
其实所有银行目测都差不多,区别只是家底的问题,现在都是熬日子等美国降息,等中国经济恢复增长
谁笑谁都是错误的

04-28 20:16

你用心钻研的精神让人敬佩,已经把问题缩小到净利息收入了。如果四季度利润减少真是普遍现象,不妨从化债的角度去分析下,去年四季度和今天一季度是化债高峰期,应该对利息收入有影响。至于为什么跌这么惨,会不会是债转股使得每股收益骤降,带来的心理冲击作用呢?但这个eps重置,不应该早包含在投资者的体系里吗,不太理解。

如果推断有一定道理,非常尴尬的是,优秀生自己活不好,必须依靠后进生的衬托

04-28 23:09

分析的思路不错,学习!

04-28 15:35

请教,稀释每股收益0.45怎么计算出来的

04-28 22:49

你提出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能找到答案 ,你去认真看看平安银行的一季报,为啥营收降14%+,净利润还增长了3%,你看它怎么做到的就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