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ng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2喜欢:3
口岸免税这块,假设浦东卖到400亿,新协议上机抽25%-,不到100亿,扣税加运营成本,净利率按70%+算,也就是70亿,加上UniChampion的投资收益(其实很少),算80亿吧。
中免呢,按照疫情前的情况,在浦东机场免税销售额大概占全国口岸的50%,也就是其他机场港口加起来跟浦东差不多。那么全口岸算800亿,根据23年年报,合并口径下,免税业务毛利39%,今年略有提高,除掉机场扣点剩15%+,利润分在全资的中免国际和控股的日上上海,中免拿10%左右,那么利润也是80亿左右。
以上只是毛估估,大体上未来口岸免税这块,上机/中免/其他口岸加起来,平分利润(估值)。
至于多点开花向民企放开,到现在十四五快结束了,市内免税政策都没敲定下来,十五五之内还是不要指望了吧……另外duty free除了几个自由贸易港,全世界就没哪里完全放开的,日本东京也就三大市内免税店。
更多的是针对外国人的tax free,现在国内已经不少了。这里面机场最多做个退税服务商,吃力不讨好,享受不到多少估值的,业务遍全球的global blue也就几十亿美金市值吧。

热门回复

另外再说一个关于弹性。
我一直说中免弹性更大,是股价弹性而非业绩弹性。
中免业绩当前并不差,实际上除了国内管制严重的22年,近几年都还好。
股价的差异,原因在于中免上机当前估值的错配。
上机没有人是按照9亿利润去估值吧?
中免却price in了种种利空,按照海南持续萎缩,口岸补不回来海南的减少来估值了。
或者说按照一个成熟期零售企业,且未来中国进入持续的缓慢通缩,类似日本即将进入一个失去的20年,来估值了。
否则可选消费的成长,在长期通胀环境下看,是跑赢实际GDP,跑平名义GDP的。
换个角度说,上机目前在免税之外,基本是公用事业属性的公司,利润也不高,没什么估值吧。然后,中国免税的头把交椅是中免,上机最多排第二。如果在当前水平下,上机再多溢价一点点,谁才是龙头?
疫情前,外企日上是给机场打工,现在是两兄弟合伙。
如果只讲商业的话,疫情期间,中免早就应该拿出合同中的xx不可抗力条款,要求终止租赁合同,然就跟外国的同行们一样,不开店,不续租,不投标。国企之间的合作,不能完全以商业逻辑来看的。

关于第二点,再补充一点,免税定位是啥啊,旅游零售。
旅游谁管?文旅部。把文旅部亲儿子踢出去合适嘛?
之前评价过某中免铁粉,下面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
上机不是国库,中免也不是国库;
需要的时候,中免可以是国库,上机也可以是国库。侬晓得伐?
文旅部是爸爸,上海市委市政府就不是爸爸?民航总局交通部就不是爸爸?
保不住机场收租金,要不要把机场建设费还回来?
新协议看不懂嘛……再往前,上机入股uni—champion看不懂嘛?

入股uni—champion给上机带来的收益你细算过没,当上海2场,北京2场销售额很高的时候,我看有研究员算出来的数是很可观的。

公道话

明明是商务部和财政部管…跟文旅部没关系,上机入股其实就是为了了平衡双方利益,交叉持股的情况下扣点就没必要收那么高了,也算是保证了一部分上机的利益

这么看上机利润预期是不是乐观也就一百亿?

100亿不少了。
假设27/28年到100亿,永续经营,并未来长期跑赢GDP。
这样的公司你给多少?

一个政策往往都是牵扯多部门的。免税直接是财政、海关和税务管。
但是为什么会有免税,文旅和交通就功不可没了。这个看现在免税由谁在运营,谁在赚钱就行。

笨大,你没有细看我上条哦。
没有……那么可观。
穿透下来,通过uniChampion持有的是各口岸免税店15%左右的股权。此外上机还有一部分日上互联吧,这个不咋赚钱。
中免的模式是中免国际集采,卖给所有免税店,所以这里会过一道利润,落给免税店,尤其是付了高额租金的机场免税店就没有那么高了。23年中免67亿净利,中免国际这块(营业利润,非最终归母利润)是23亿,海南免税店31亿,日上上海只有6亿多。
我算的时候,按照浦东400亿免税销售,把这部分利润已经算10亿+了。
对应的中免自己在中免国际加所有口岸免税店的利润才80亿。
上机差不多17亿入的股,算到了一年10亿的投资收益,不能说少了吧。

就国企的云业务只面向3大运营商和华为的情况,我觉得把免税这块开放给民企有点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