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证指数(SH000001)$ 股票发行的利益机制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假设原始控股股东有1个亿的净资产,一共1亿股,每股1元净资产。现在通过IPO发行1亿股,每股发行价格是5元,总共融资5亿元。IPO发行以后总股份变成2亿股,总净资产变成6亿元,每股净资产是3元。这时,原始控股股东的净资产从1亿元变成了3亿元,其中增长的2亿是新股东贡献的,它是股票融资中“新老股东之间的转移支付”。当然,如果控股股东能够用新融到的资金赚到很多的钱,那么新股东承担上面的”转移支付”代价就是就是公平的。比如6亿元的净资产,每年有0.9亿的利润(15%的ROE),再加上未来可能的“成长”,那么公众股东高价入股并不吃亏。需要说明的是,“原始股”是个相对概念,上市后如果增发股票,IPO时的新股则变成了增发时的“原始股”;出于篇幅的原因,增发的情况不再单独讨论,其原理和IPO是一样的。
新股溢价发行中有一个从新股东向老股东的净资产“转移支付”,老股东占了新股东的“便宜”,占这个便宜的“正当性”来自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够给新股东足够的补偿,这是本文所有讨论和改革方案的理论基础。如果融资后企业盈利能力很差,例如年利润只有3000万(ROE为5%),那么新股东高价入股是“吃亏的”。而这时原始股东却仍然是获益的,因为新股东的高价入股导致原始股东每股净资产从1元变成了3元。控股股东在净资产上占了新股东的“便宜”,如果在公司盈利上没有给新股东足够的补偿,这个“便宜”就缺乏正当性。有趣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此后二级市场股价高过新股发行价,或至少是“曾经”高过发行价,上述新股东“吃亏”的结论还能成立吗?这触及了“股市利益生态”的精微之处,我的回答是新股东仍然是吃亏的,只不过吃的是“暗亏”;要说明这一点需要更繁杂的分析,这里不再展开。
高价发行股票的一个很大卖点是企业未来的高增长,A股投资者(包括很多专业投资者)非常推崇高增长,愿意为高增长支付很高的溢价。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一点是,如果盈利能力低于资金成本(假设资金成本为10%的ROE回报率),企业增速越高则股权价值越低,也就是说“低盈利、高增长”是毁灭价值的。尽管股价在一定阶段会因为“高增长”而亢奋,但当偏离合理估值太远之后又会跌回来,股价大起大落是A股很多上市公司的特征,“低质量增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公司从上市开始就带着制度性的“基因缺陷”,这个基因缺陷将“表达”在上市后公司治理和经营的方方面面,假以时日就体现为股票市场的“长期不涨”。草灰蛇线,复杂经济系统的密码往往不在宏大的叙事辞令,而在某些关键细节,例如凯恩斯发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偏好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