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交所反借壳上市新政解读洲际航天科技财技内容、方法和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8喜欢:2

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港航科(现在的洲际航科)从去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技“操作”,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

一、2023年中所谓1.4亿港币对子公司香港aspace49%股权的出售给某机构(极大的压制母公司的估值)——对应2023年AMC香港生产基地装修费用

二、所谓“麦格理7亿港币”债转股(约6000多万股),目前转股完成1000多万股

三、2024年5月2日1.51港币每股折价向所谓“李先生”增发3000万股——对应2023年报AMC房租欠款

四、全程将交银国际的筹码借出并在市场悉数“出售”(约1亿股,目前剩2800万股),这部分筹码被中银和汇丰全部接住,所以年报显示出大股东的持仓其实丝毫未动。

以上四点所有的动机和结果均非常明确——最终压制了股价,压制了估值,并且在会计层面精细的找平,所以也显示出公司一直“非常缺钱”,或者可以直白点说,永远处在0的上下波动——即永远在打平

因为香港是非常讲究法治法理的社会,所有投资者朋友拥有合理地向港交所举报洲际航天以上种种财技行为的权利,并且可以持有已然上述行为是构成“出千”的怀疑。同时因为举报是私人行为。我们当然在此无法披露任何细节。

然而, if nothing happens 我们是可以推测出一个结果的。即似乎一切相当合规合法。不然唱空者早就“拿着证据”跳的八丈高了

而且在仔细观察了上述行为并且学习了2020年港交所反借壳上市新政以后,大家会深刻的发现,在长达36个月的借壳期,其实除了合理“玩财技”,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需要非常小心或者说几乎都是被禁止的,甚至包括新卫星的投产(看完以下新政,完全合理怀疑企业是在控时间)。

尤其对于36月刚过就注入新业务,该交易也可能被视为RTO,而被终止上市资格。那么何为36个月刚过,事实上只有港交所拥有最终解释权。也就是公司的行为必须获得港交所的完全放行同意方可实施。

而之前一贴已经清晰表明了,5月10日的董事会改组,其实是一个关键性的讯号,这表明了公司似乎已经获得了某种默许,开始了关键性动作。

因为18年成立到今天6年为止,其实港航科没有公开融过一次资。却只是在不断地投入(壳公司、人员、设备开支、厂房租金、早期的十颗卫星等等,这恐怕初步测算都要有超过二十亿元的投入)和一系列合规合法财技维持了36个月以上,那么在借壳期度过一个月后,如果一旦港交所放行,那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公司还会满意用现在市值融资?那这个思考题就留给各位了。

$洲际航天科技(01725)$ $中国卫星(SH600118)$ $特斯拉(TSLA)$

全部讨论

05-11 19:08

心路梦瑶快来对线啊

05-30 10:43

真心请教下no大,Maktoum殿下或者其中东资本,占有洲际航天多少股份?

05-11 23:59

期待新路老师的雄文

05-11 22:01

这样,公司的种种行为就能合理解释了。

这个文章不错,懂了。

05-11 17:00

朱马殿下和阿里殿下孰强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