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放招--优化融券做空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0喜欢:0

将近一个月未更新了,一是双节前确实比较忙,加上超长假期期间难得清闲。二是这近一个月的指数行情实在是没有太多亮点,当然部分板块和个股还是有点突出,至少整体上9月比8月稍微好些。

走势最好的莫过于医药和华为概念两个方向。

医药自从中纪委8月份以来开展的医疗反腐后重新受到市场强烈关注,医药行业指数也触底反弹超10%,其中减肥药无疑是医药当中的龙头大哥,减肥药概念指数8月至今更是涨了近30%。作为一款颇具颠覆性的创新药品,近期的临床和商业化数据都大超预期,未来的想象空间和潜力巨大。

而华为概念主要体现在mate60系列产业链和问界汽车产业链上,这两个“遥遥领先”也让相关个股旱地拔葱强势上涨,给这死气沉沉的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不然这一个月的指数更没法看。

政策方面虽然力度上不及预期,但是至少态度还算是比较明确了,对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还是比较上心的。

周末证监会也加班加点优化了融券制度,我看了下市场迫切关注的那几个问题都给解决了,明摆着再不涨也我也无能为力别来找我了。

另外,国家队中央汇金也“重金”4亿多出手增持了四大行,对于总市值5万多亿的四大行就是毛毛雨,今年大家对这种打发式的刺激已经见怪不怪了,对,就是买车送矿泉水!

我们知道,A股向来是个政策市,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没有大力度的宏观刺激政策,是很难带来增量资金的。目前的增量资金来源要么是买了海外的高息债,要么就就是国内的低息定存,要么就是杠杆资金,没有的赚钱效应的刺激,这些资本都很难涌入A股。

而前两年大兴的财富管理已经把大家手上的余钱都薅了进来,现在普遍面临着大幅的浮亏,这批人就算割肉了也很难再去重新入局,要么就躺平在里面成为“僵尸”。

高净值的人群也不好过,大多死于基于民营债权、地产为底层资产的信托计划,虽然这些投资仅占他们少部分资产,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估计对整个投资都没了兴趣,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这些精英阶层们对投资都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个市场是很难出现大的机会的。

既没政策又没活血,那要如何活跃资本市场?或许国家队的买买买是一个好的思路,本周的汇金增持四大行是个苗头信号,虽然力度上远远不够,我预计还是等到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是美联储利率拐点的出现,也可能是经济数据转好之后出现,亦或是中美有所缓和之后出现。但是这些信号时间表很难确定,对于交易来说等于是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

另外近期一直有小作文传言平准基金方案正在上报,如若方案能最终落地对A股的刺激也是大利好。至于传言也是真假难辨,总的来说现在市场疲弱确实需要平准基金入市,特别是一些基金重仓的方向正在逐渐丧失流动性,很多个股的估值已经来到历史低位,甚至PE已经达到个位数。

这些基金重仓板块由于前期的涨幅巨大,聚集了大量的公募基金在里面,跑都跑不掉。由于失血导致一直割肉阴跌,但是行业本身未来的成长逻辑并未改变,只是预期会有所收窄,加上股价的不断下跌和业绩的不断释放,未来的股息率会有所增加,对平准基金来说或许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如若国家队的预期落空,那么接下里的局面大概率还是震荡向下寻底,这可能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但是不得不做这个预期。所以为何都说在局面非常不明朗的时候,空仓或者做固收产品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大多数人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另外的应对的策略就是放弃对指数的幻想,认真研究行业、个股以及交易情绪,但是切勿过于贪婪一口吃胖。现在的自媒体非常发达,很多短线玩法已经不再是秘密,大家千军万马的都想去挤这独木桥,虽然最终成功的人不多,但是或许也是小资金翻身的最快的捷径之一。

之前其实我曾十分鄙弃这种偏短线的交易思路,毕竟很难控制人性的弱点,更偏向于长期投资主义,但是经过这一两年的公募研究,发现国内的公募有很大的硬伤,就是普遍重规模重抱团,说明在投资架构上大多基金经理逻辑同质化严重,且普遍不重视择时择机,决策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往往错过很多买入和卖出的机会。

这里并非说公募不可取,而是觉得公募的投资逻辑应该与短线交易相反,公募更适合做左侧,短线交易则注重右侧。

左侧的特点就是不适合抄底,因为抄底只有一次对的机会,其他任何时候买都不会是底,所以只能慢慢买永远不要满仓,除非走出右侧再考虑满仓。

而做短线交易更适合右侧多头排列的个股,而买错的机会只有一次就是买在最高点,其他任何时候买都不会错,这跟左侧恰恰相反。

当然由于短期涨幅巨大,错一次可能就是十几二十的大面,这就要求自己必须执行严格的交易纪律,并能严格控制回撤,所以也同样不要轻易满仓交易。

理论上来说买在最高点和抄在最底的概率是一样的,同样抄在半山腰和买在半山腰的概率也应该一样,那么做右侧能赚钱的概率应该会更大,就得看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让本该盈利的最终能落袋为安,只要是挣钱的单不要在意多少,至少来说是一笔成功的交易。

这里说的短线机会并不是说要上妖股去打板,而是关注趋势更明朗的行业和个股,从而避免花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套在漫长的左侧等待当中。

除非你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市场,且有足够长容忍期的投资期限以及资金体量。

当然公募当中也有一些趋势投资做得不错的产品,比如周海栋、缪玮彬等,以及部分指增量化产品,今年的超额就做的不错。

但是公募面临一个比较致命的硬伤就是规模一上就容易走崩,而限制规模又买不到,所以这一死循环很难解。

今年的公募表现差强人意,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至今跌幅为-10.28%,同期沪深300指数是-5.38%,上证指数是-0.04%,可见基金重仓板块今年表现是何其惨烈,跌幅榜上主要集中在光伏、锂电和部分消费赛道。

而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赛道目前还没止跌的迹象,历史的经验判断即便是止跌也要有很长的震荡寻底期,除非出现上文所说的受到平准基金关注与青睐。

接下来的文章当中除了继续关注公募表现情况之外,还会适当分享一些关于趋势投资和短线交易的内容和案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