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利好频频,大A还是不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A股继续调整待涨,十多年来一直在3000点位置挣扎,包括近期利好频频,降费降印花税、限制IPO限制减持、降准包括下周大概率降息,都没能实现上涨,背后的逻辑和原因你要理解透彻,否则你将无法看清股市的真实本质。

本期内容信息量比较大,随时可能被删,建议收藏。

第一、内因上的本质是制度体系的问题。纵观历次大涨,无一不是政策驱动,比如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2015年的流动性宽松政策、2019年的新能源革命的举国扶持。

而政策的驱动背后就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社会主义体系的最本质特征。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股市的涨跌,根本上看是国家说了算,这与欧美股市长期慢牛走势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欧美股市则是背后的金融资本说了算,比如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杜邦财团等十大财团,控制着美国金融、能源、交通、民生等重要领域,几乎全行业无所不渗,通过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联合垄断,并最终统治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我们所熟知的苹果微软英伟达可口可乐等公司,前三大股东几乎都是这些金融资本集团,比如先锋领航集团、贝莱德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等等,普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在这些金融资本集团面前就是个渣渣,根本没有能力去与之对抗,就连公司创始人在这些金融资本巨头面前也得敬让三分。所以只要这些背后财团联手,股市是很难大幅下跌的,因为大幅下跌会严重伤害这些金融大鳄的利益,除非出现不可避免的“黑天鹅事件”。即使下跌修复能力也很强,缓一段时间就能逐渐涨回去,并不会像A股一样长期熊市。

反观A股,跌的时候周期跨度很长,上涨周期则很短几乎一气呵成,然后继续漫长的再度进入熊市,如此周而复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国家意志在控盘,涨多了是不务正业要给你踩刹车,跌太多的时候就给你发点糖让你别再跌那么多。然而市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既然不给涨,那就一路跌,散户众多的A股涨的时候可能不那么齐心协力,跌的时候那可是众志成城,你跑我跑大家跑。

所以这么多的利好发布就是不涨,说明还没到涨的时候,这时候发的糖,主要还是为了维稳作用,先让你先别跌太多,不然最后大家都不玩了,那还怎么去搞活跃资本市场?怎么去做资本市场融资?再说现在市场位置那么低,外资你要跑就赶紧跑吧,现在让你割肉总比在市场高位的时候你割我们强,尽管这个时候很痛苦,但长痛不如短痛,只能辛苦大家再痛痛。

那有没有可能连续多年一直跌?这种可能性不大,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沪指从来没有出现过连续3年下跌的行情,创业板则比较极端,在2016-2018年出现了连续3年下跌,所以没那种风险承受能力别去乱碰创业板。但未来经济终归要发展,行业终归还是要追欧赶美,在一些前景较好、未来更具话语权的行业是必须要有政策扶持的,而且还会大力扶持,否则我们永远都会处于被打压的地位,这些政策上的扶持就是支撑资本市场上涨的最大逻辑。

当然这种扶持会具备一定的周期性和轮动性,只有到那个时候A股的投资方向才会更明朗,至于其他时间,说得俗一点就是垃圾时间,并不具备太多的投资价值,投资者亏钱,自然是司空见惯之事。

第二、外因上直白的说就是中美关系问题。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任人宰割,如今面临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打压、遏制、恐吓都是必然,而且冲突未来短期内很难平息。

这就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即使出现了一时缓和并不能代表资本市场能高枕无忧,而一旦又出现紧张局势必然导致市场再度一泻千里,就如同我们近些年看到的走势一样,跟跌不跟涨,很难见到皆大欢喜的局面。

既然中美摩擦长期客观存在,那是否就意味着股市长期受到压制?这个问题很复杂。

首先我们是寻求缓和与共进的,但是怎么处理好老美的关系是需要智慧与艺术的,就算是国内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前段时间的Q G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次中国的复兴势不可挡,但道路会更曲折。在一些关键的领域我们目前面临严厉的制裁,但是已经过了影响最大的时候。比起2018年刚开始那会,现在对于这些制裁和手段已经习以为常早有预期,所以资本市场对于这个一利空因素影响逐渐趋于平淡,只是投资心态上还是谨慎为主,虽然在此看空的意愿不大,但也很难对后市产生乐观情绪。

再有就是中美关系比起前面讲的内因本质来看,影响就要小得多了。也就是说如果国家层面上要推动股市的上涨,中美之间的摩擦很难成为最大的障碍因素。所以对于中美关系需要认清,既要做好长期难以改善的定数准备,又不能简单的把它当为A股长期不涨的罪魁祸首。

第三,市场自身的因素。A股一向是重融资轻投资的市场,2019年注册制开闸以来,2020年至今几乎每年募资抽血近50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也从2018年的3500+飙升至如今的5000+。

如此多数量的公司上市与如此大规模的募资,造成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上市的目的更是与最初的安心经营企业背道而驰。所以我们看到的造假上市也有,募资还债、募资买理财的也有,上市首日便做空的也有,违规减持变相减持更是层出不穷等等,既从众多投资者当中大量抽血,又把这些送钱的人当傻子,简直吃相难看厚颜无耻。

在这市场上普通投资者既要面对着弱肉强食的交易对手,还得防大小非股东和中介机构的联合收割,如此双重压制投资者怎么可能赚到钱?怎么会对这个市场有信心?

信心不对称、不透明,地位不对等加上监管上不到位,折腾得普通投资者身心疲惫,要么就躺平烂在里面犹如僵尸般苟延残喘,要么就铤而走险走激进投机风格,争当收割机最终如临深渊难有善终。

以上三个原因对应的就是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宏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举国体制下可以让你涨更能让你跌。中观上面临着中美竞争加剧冲突并将一直持续的外部环境。微观上A股就是一个融资和套现的平台,这一规则上的漏洞如果不及时堵住,将会加剧投资端、融资端、监管端和中介机构的矛盾升级。

这就是A股的现状,如果你还看不清说明认知还没到,亏损还会继续。至于近期一直争论的量化收割、融券做空等问题,只是历史进程当中的几粒尘埃,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和背锅侠而已。

所以你认知到这些问题,你就应该清楚的知道A股到底该不该投资,该怎么去投资。前面的文章我已经反复提到过,方法不外乎三种:

一是有足够长的时间去穿越市场牛熊的轮回。只要你持有的标的不是那种特别烂的连一次牛熊轮回都熬不住的个股或基金,按长期的收益来看,跑赢指数或银行同期理财还是问题不大的。然而此方法是普通投资者最容易做到的但却是最少人愿意选择的路,因为对他们来说时间虽多但是太煎熬,而且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自己最终的判断。

二是有专业的择时择时能力。这类人对市场和宏观环境有一定的研究判断能力,并且能管住自己的手,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则非常清楚时机和目标。选择此方法则需对自己和市场有非常透彻的认知,且要有戒贪戒躁的强大心理素质。

三是走纯交易路线。无论市场牛熊,总会每天都有涨得好的股票,只要研究出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理论上这种方法是可以成功的。但是选择此方法就要做好本金损失90%的准备。千军难过独木桥,多少人会被挤下桥陷入万劫不复,就是因为太多人想走这条路了,因为前方多少美景佳丽,诱惑着更多的人去不惜一切代价的去趋之若鹭。

所以,你是属于哪一类投资者?还愿意继续投资A股吗?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