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科技主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期的市场有所回暖,主要原因还是中美关系有所缓解,美国各大关键人物的陆续访华虽然没能达到贸易战前的那般“甜蜜”效果,但是至少表明了双方愿意沟通的态度,对中美长期关系稳定带来积极意义。

另外美国CPI数据表明当前的通胀效果也是大超预期,年内连续加息的预期或许会落空,提振全球主要股市。偏乐观的看年内停止加息的概率很大,甚至是本月加息后或许美联储利率本轮即可见顶。

离岸人民币在这几大因素影响下本周也大涨700基点至7.15,尽管人民币的走势对整个中国经济冲击不是非常大,但是今年跟股市的相关性非常高,人民币大涨则股市基本涨幅都不错,而人民币大跌则股市基本也跟随大跌。

通常来说,低利率的金融环境容易引起汇率的下跌,高利率的环境则容易引起本国货币的强势,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比如日本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长期都是0利率以下,2016年后至今都是负利率,日元走势则是从08年的90一路的贬值至今的150,而日经指数从08年的1万点涨到至今的3.3万点,涨幅达2.3倍。

另一端的美国本轮加息从2022年3月开始,美元指数上涨了20%在2022年9月的114见顶后至今一路下滑至加息前的97附近,虽然美股加息后下跌了近30%,至今加息周期尚未结束,但各大股指也涨回至了加息前的位置附近。纵观美元指数近20年来的走势,绝大多数时间是处于100以下,但是美股近20年来,出了2008年出现过1年的单边下跌,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上涨态势。

可见,美联储是否加息对短期内美股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目前逐渐消除。而对于长期处于0利率以下的日本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日本也是本轮加息周期当中为数不多的不跟随国家之一,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几乎选择了同步跟随加息。

中国也是本次不加息的国家之一,甚至我国反而降息,这个政策走势当然跟我国的低通胀有关,分析背后通胀不高的背后原因,有我们三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备的功劳,保证我国不受输入线通胀的影响。另外的重要因素是国内主要资产(房地产)的价格下跌导致整个居民负债结构发生改变,疫后收入的下滑更是加速了居民消费需求的不足,进而影响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价格水平。

这点国内跟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比较类似,当前采取的货币政策其实与日本类似却又不完全相通。所以未来预计很长一段时间仍是低利率时代,房地产价格也很难再回到巅峰时期水平,这些预期应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特别是指望在地产上翻身或者获取第一桶金的投资者更应该慎重。

当然,主要资产当中的核心资产,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缩水,甚至反而带来一定增值空间,只是这些跟广大的普通阶层甚至是中产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是为何每一轮经济下行周期当中,上层精英是受冲击最小的原因。

所以不管是利率还是汇率的波动,其实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股市影响都十分有限,大体的走势依然是震荡上涨。

国内今年人民币走弱其实有复杂的因素掺杂在里面,美国加息导致美元强势是一方面原因;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的担忧也是一方面;房地产走势萎靡又是一方面。

也就是说当前国内的宏观环境是低利率、低汇率、房价走低的基本状况,在利率政策上,面对疫后的经济恢复困难时期,依然还是保持比较节制的政策思路,明确不搞大水漫灌,明确“房住不炒”,目的就是为了未雨绸缪、尽量防止过度投资的倾向,强调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这是央行易刚行长近期发文明确表述的观点,对于国内的宏观政策大改变不要有太高的预期。

因此在利率和汇率上其实无需过度的担忧,更不应简单的把汇率走势简单的挂钩A股。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主导,过去几十年前的资本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往往是金融、能源、消费等行业,而近二十年来,科技股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超大市值的公司不再是金融、能源等板块,这也代表实体经济的回归,科技更是主导和影响未来全球共同发展的行业主流。

文章看到这里应该明白,科技才是引导国内经济“脱虚向实”的重点方向,也是十九大后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背景。科技行业主要涵盖四大细分方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这些战略性性产业是未来中国需要重点扶持的行业,更是经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发展方向虽然长期不会改变,但是道路一定会是曲折的,在这过程当中不会每个行业每家公司都会一帆风顺,很多人上车后也经常会被甩下车,中途下车的也大有人在,能从开始上车一直坐到最后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二级市场当中的宿命所在,也是二级市场投资当中的魅力所在。

就算分清楚科技主线,投资路上同样蜿蜒曲折,每一次新的技术创新,倒下了多少曾经被看好的公司,也诞生了多少不曾知名的未来霸主,这一切都在质疑声和不确定性中产生。

就如阿汤哥新片碟中谍7当中的智体一样,既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对它心存质疑却又极力寻求操纵,新一场的AI革命,已经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