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金溢科技(SZ002869)$
交通守望者——基于车路协同的智慧路网出行服务新模式
原创 中国路网 中国路网 2023-06-27 17:02 北京
2023年6月1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orld Transport Convention,简称WTC)在湖北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召开。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王刚在“智慧路网论坛”以《交通守望者——基于车路协同的智慧路网出行服务新模式》为题作主题报告。以下为王刚的报告内容。
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交通守望者——基于车路协同的智慧路网出行服务新模式》。高速公路运营服务永恒的主题是安全和效率。“交通守望者”提供的是基于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新模式,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路网的安全,让出行者在事件发生的时能提前接收到事件信息,从而及时做出必要的判断和反应,进而提升通行安全。
去年在湖南长沙的举办的全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我们发布了“交通守望者”系统技术方案,今天我把相关内容、最新进展和下一步考虑向大家报告。
智慧路网试点探索中的“得”与“失”智慧路网试点探索中的“得”与“失”
刚才有的专家领导提到,目前已有近万公里的智慧高速试点。这方面,我们也做了梳理,谈下我们的一些认识。
在智慧路网试点探索中,“得”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些年在智慧高速上各省市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十三五”末到“十四五”初,虽然全行业在共识方面还存在差距,但大家对智慧高速做了很多比较深入的思考。
第二,针对智慧高速的建设,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尝试,采用了多种技术方案、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法。
第三,积累了一些试点的经验。截至目前,建设了一些试验路段、试点路段、示范路段,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四,形成了初步的规范。有关省、市相继发布了一些智慧路网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另外,创新了部分的产品和应用,尤其是企业和一些研究机构在相关产品应用上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包括软件硬件等等。
上述工作为全网的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做了有益探索,但我们也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对探索过程中的“失”,归纳了以下存在的问题。
第一,用户感受很少。在座都是业内专家、研究者、参与者,我们做了这么多条智慧高速,也进行了很多宣传,但真正用户使用了多少?用户感受到多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行业的安全运营提升没有达到预期。通常在项目设计之初、立项之初,会提出很多项目目标,包括建设目标、预期目标、社会收益、经济收益、创新收益等等。但项目实施完成后,又有多少项目做过认真的后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原初设定的目标有多少达到了,也是要认真思考的。
第三,试点路段互联困难。在试点路段建设中,大家采用多种技术方案、多种实现方式,导致建成后系统无法互联互通。现在尚未有不同智慧高速试点路段连点成线的案例,作为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我们一直在关注,也在思考怎么去做。
第四,运营成本过高。现在建设的智慧路网,往往都采用了大量的新设备、设施,一方面建设的投入比较大,另一方面后期的运维成本也很高。
上述问题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需求预设。很多建设内容都是需求预设,主观上认为老百姓有这个需求,但并未对真实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
第二,盲目求新。在建设中追求最新技术与产品,忽视业务需求,盲目采用不一定适合自身条件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
第三,贪大求全。追求建设内容大而全,盲目借鉴、整合其它地方的建设方案,未能从自身运营服务难点、痛点出发。
第四,产品、技术堆砌。很多路段布设了各种摄像头、雷达、检测器等硬件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融合多源数据,没有深入研究与思考,仅做设备的堆砌,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第五,应用开发不足。在建设中大量的布设设备,而真正在应用层面开发实现的东西很少。
第六,缺少业务协同。前面提到了各试点路段很难互联,另一方面,各业务之间也很难协同,比如跨目标、跨业务、跨系统方面。
智慧路网建设方法思考智慧路网建设方法思考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经过思考提出一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紧扣运营服务的痛点、难点,用好既有资源,按需补充新的设备、设施,系统化设计应用和产品,最后通过不断的迭代发展,提升运营服务能力。
这是一张闭环图,系统要转起来,业务就一定要转起来。只有持续投入,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比如说安全,为什么说一定要围绕着安全、效率做文章,因为没有安全为前提,效率也无从谈起。一个普通高速公路事件,处理起来至少半小时到一小时,将影响到经济收益和公众通行感受。
(一)技术路线
我们提出一个技术路线叫“交通守望者”。
高速公路现在有通信、收费、监控系统,高速公路30多年来一直称之为三大系统。通过融合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锁定安全和效率,充分利用AI技术,及时、准确的发现事件,并利用事件上游的ETC门架系统发布事件信息,通过车载的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