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投资收益率可比性正在减弱—2024年1季度寿险投资收益率点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顾2024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经济韧性超预期、通胀粘性较强、美联储降息预期后延的背景下,美债表现不佳,美元指数则受益于美国相对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较为强势的经济表现,一季度继续走强。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火热发展浪潮,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权益市场多数上涨。国内股市方面,春节前市场情绪低迷、指数新低,多数机构面临止损压力,春节后股市反弹,一季度呈现“深V”走势,沪深300上涨3.10%、创业板下跌3.87%。债市方面,一季度在政府债券供给偏慢、机构“欠配”需求较强、前期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催化下,“资产荒”行情得到了极致的演绎,10年期国债持续下行26.5BP,屡创新低。

4月底,各家寿险公司陆续公布了2024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并在其中披露了投资收益率数据。受到新旧会计准则切换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各家公司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投资收益率可比性正在减弱,对投资收益率进行简单排名已无法反映一家公司的真实投资业绩,要评估一家公司的投资表现并非易事,至少比2022年要复杂很多。

对于已公布投资收益率的公司,大约可以分为六种情况。

1、去年已经实施I9(+I17)的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中的投资收益率已改为I9口径

包括平安人寿和新华人寿,以及平安养老和平安健康。

三家养老险公司。国寿养老、人保养老和新华养老,在2023年才开始做寿险业务,但2023年还没有开始用I17。在资产端,2021年之前就已经用I9了(因为没有寿险业务),所以2023年只有I9口径下的投资收益率。

2022年成立的国民养老更为特殊,虽然一开始就有寿险业务,但在资产端一直是用I9准则,目前还没有实施I17。

通常I9下的可供出售资产FVOCI占比高于I39下AFS类资产占比,综合收益率也会高一些。

2、去年已经实施I9(+I17)的公司,但偿付能力报告中的投资收益率仍然是I39下的口径

包括国寿、人保寿、太保寿、太平人寿、中邮人寿、阳光人寿这六家寿险公司,以及人保集团和太平集团旗下的两家子公司:人保健康,太平养老。中邮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注明,所有关键指标都是基于新准则,但实际上公布的投资收益率仍然是I39下的。

3、去年或者之前已将所有HTM资产改为AFS的公司

包括去年上市公司中的太平人寿和太平养老,在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仍然公布I39下的投资收益率。另外还有泰康人寿、泰康养老,复星保德信,民生人寿,以及六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邮“旗下的六家寿险子公司。因为一季度债券价格大涨,这些公司的综合收益率都比较高。

长生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在2022年就已经将所有HTM资产改为AFS。而陆家嘴国寿在2018年就已经改了。我们发现民生人寿最早是在2012年改的,后来于2018年又重新设立了HTM资产类别(会计规则需要等两年以上时间)。

4、今年1季度将所有HTM资产改为AFS的公司

包括一季度综合收益率超过4.5%的4家公司中,复星联合健康,恒安,人保寿,德华。另外综合在收益率在3%到4.5%的12家公司中,只有合众人寿也将HTM资产改为AFS了。

5、在I39下AFS债券占比较高(或者久期非常长),并且权益投资占比较低的公司

主要是一些外资公司,如友邦、大都会、中意、同方全球、幸福人寿等。中意人寿的HTM债券占比只有2%,幸福人寿也低于5%。这些公司一季度的综合收益率基本上在3%以上。虽然香港上市的友邦集团已经实施了I17,但友邦中国的财务报表仍然是老准则下的,偿付能力报告中的投资收益率也是I39口径下的。

6、I39下的“正常公司”

这类公司占大多数,应该有40多家。因为AFS债券占比很不一样,各家综合收益率的比较也无法反映真实的投资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综合收益率会在1%到2%之间,财务收益率在1.0%左右。

一季度有27家公司的财务收益率低于0.6%,其中有5家公司是负数,5家公司中居然有4家是养老险公司。这些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应该卖掉了一部分亏损的权益资产,但有些公司后来又买了回来,只是调整了一下股票持仓,这从一季度的权益价格风险是否下降可以看出来。另外还有两种在一季度不太常见的情况,一是提权益投资的资产减值(在成本价以下时间超过12个月),二是提信用风险减值损失,大多数非上市公司会在四季度提各种减值。有11家公司的财务收益率大于1.2%,名列第一的中英人寿,财务收益率高达2.92%。这些公司应该是卖掉了一部分有浮盈的AFS债券,甚至少量的HTM债券。

综合收益率低于1.0%有14家公司,海保人寿是唯一一家综合收益率为负的公司。这些公司一季度在投资上应该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的损失,要么是在权益投资方面的亏损,要么就是信用损失(特别是非标资产的违约)。通过2023年AFS债券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以及2023年综合收益率和财务收益率之差,我们应该可以大致估算出这些公司的损失金额(因为一季度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和去年全年基本持平)。

7、影响投资收益率可比性的特殊情况

中信保诚去年已是唯一一家公布年化投资收益率的寿险公司,今年一季度仍然使用的是年化口径,不少自媒体一直忽视了这点,将年化和非年化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排名,有失准确性。

注:上述数据来源于各公司官网披露的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代表其披露的投资收益率数据可能为年化口径,表格中做除4的简单非年化处理

以下15家公司未披露2024年1季度投资业绩数据:

本文由王晴先生及赵士毅先生供稿

王晴先生现任德华安顾人寿总精算师

赵士毅先生现任长城人寿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人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