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降息!打响"第一枪"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暴哥

来源:暴财经pro(ID:icaijing123)

有国家已经开始提前行动了,新一轮降息周期来了?

1

3月的第三周,成为了2024年最强的“超级央行周”,全球将近20个国家央行都在本周议息。

截止目前,基本都已经公布了最新的利率政策,今天我们重点看看几个重要国家的利率变化:

日本破天荒加息,结束负利率,虽然震惊四座,但也在预期之内

中国1年期、5年期LPR利率均不变,符合预期

美国连续第五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5.50%不变,符合预期;
瑞士意外将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大超预期
土耳其意外将基准利率从45.00%上调至50%,符合预期;
英国连续第五次维持基准利率在5.25%不变,符合预期;
挪威维持基准利率在4.50%不变,符合预期

日本央行,时隔17年首次加息。

关于日本加息,暴哥在《倒霉的日子不远了?》一文中已经和大家解读过,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主要有三点,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自己去看。

不过,暴哥在文章中重点提醒大家:注意日本加息时点,因为从过去看,日本加息后,全球的日子基本都不好过,至于为什么那篇文章中有解释。

美联储,继续用嘴降息。

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早就充满期待,但美联储似乎依然不买账。当地时间3月20日,美联储继续维持利率不变。但在今年核心通胀和经济增速预期双双上调的背景下,点阵图依然暗示今年“降息三次”,引发了资本市场狂欢:美股和黄金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美债收益率、美元走低。

关于美联储何时降息,还是那句老话,降息没你想得那么快,用嘴降息的效果如此之好,没必要冒着通胀抬头的风险强行给自己“加戏”。而降息快慢取决于通胀走势,美联储没有绝对的信心看到通胀可朝2%下降,就会继续观察,用预期管理市场。

因为日本刚和大家聊过,美国每次议息都有聊,所以今天的文章就这么简单提一下。我们把重点放在大家最关心的我们自己和有点不一样的瑞士。

2

中国央行,利息没降,但存款利率可能会继续降。

央妈公布本月继MLF维持不变后,LPR同样按兵不动。

5年期LPR不动,大家基本都能理解,毕竟2月刚刚前所未有的下降了25个基点。而结合1年期也不调整,暴哥觉得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维持中美利差稳定。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但是美国没有降息,我们依然不敢轻易降息,维持利差也是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2022年以来的这波美元加息和人民币降息,导致人民币比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单边快速下行,从而出现两个问题:中国以美元计价GDP总量出现了负增长,外资持续流出。

所以,既然美联储上半年还没有降息计划,央妈对于降低基准利率还是抱以相对谨慎态度。

第二,是维持银行息差,这是重点。

LPR是一种传导机制:先是央行向银行放贷,为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再是银行凭借央行注入的流动性向实体放贷。

这两次放贷的资金,会有一个利率差值=LPR-MLF,而且差值一定会大于零,否则银行就会亏本。这个差值就是银行的加点报价X%,同时也是银行的利润,公式:LPR=MLF + X% 正是由此逻辑而来。

如果央行报价MLF未降息,而银行报价LPR降息,说明银行其实是在通过缩减自己的利润空间,来打折贱卖自己的贷款,银行肯定不干。

另外,我们还要重点留意,目前银行净息差真的惨不忍睹!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净息差为1.69%,较2022年末下降了22基点,已经突破了《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中提出的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

这就是为啥明明楼市已经要咽气了,广东惠州、河北石家庄,一南一北两个城市还突然把个人房贷利率硬是提高了的原因。

银行也需要利益最大化,就像有银行人士坦白说的那样:因为没有赚什么钱。

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没有下降的空间了。咋办?

只有降低存款利率了!

这个不是暴哥个人猜测,而是央妈自己说的。3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

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

翻译一下就是:降准和存款利率下行,都有望来临。

3

瑞士央行,提前行动。

本次超级央行周,多数央行按兵不动,唯独瑞士央行出人意料的做出了下调利率的决定。

瑞士央行将其主要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0%,使得瑞士成为全球第一家降息的主要央行,这也是瑞士央行九年来首次降息。

降不降息,其实考虑的点很简单:

第一,经济没有出现过热,也就是通胀不高,这是最关键的指标;

第二,全球经济大环境,以及欧洲和美国要不要降息;

第三,经济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瑞士CPICPI同比上涨0.6%,环比增速为1.2%,双双略超预期。但拉长时间区间来看,CPI同比增速已经从去年2月3.4%的高位稳步回落至1%以内,连续八个月在2%下方。

所以,瑞士基本没有通胀的压力。瑞士央行自己也说了,“几个月来,通胀率已回到2%以下,处于我们认为的物价稳定范围内。根据新的预测,未来几年的通胀率也可能保持在这一范围内。”

还有两个次要的原因:一个是,海外经济减弱,瑞士需要降息来刺激国内经济,瑞士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货币贬值有利于瑞士取得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另一个是,美联储和欧央行大概率将会在6月开始降息,瑞士央行为了避免瑞郎在未来3个月内由于市场对美联储和欧央行降息的预期逐步升温,进而带动瑞郎升值,所以开始提前降息。

瑞士的突然降息震惊市场,瑞郎汇率重挫。瑞郎兑欧元跌1%,触及2023年7月以来最弱水平。瑞郎兑美元跌1.2%,创四个月新低。

瑞士央行降息这个事,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只是一个信号:美联储在6月降息的概率越来越大,同时海外也将迎来一波降息潮。

结合到我们自己,二季度末我们迎来降息的概率最大。而在此之前,存款利率可能会提前再来一波降息潮。

历史文章推荐(点击蓝色字体查看):

倒霉的日子不远了?

楼市破防,跌超32%!

大妈出手,半小时抢光!

朋友们,看完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