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跟大资金玩,不要小散户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不少P2P平台披露了财报,看了之后我发现P2P平台的助贷业务越做越大。

从P2P平台资金端的角度来看,机构资金的占比越来越大,相应地,散户资金占比越来越小了。

在P2P平台行业洗牌大潮的背景下,我觉得这也是一次P2P行业资金端的大洗牌。

早期的时候,P2P平台践行着出借人和借款人一对一的交易,P2P平台资金端的这一边,纯粹是个人小散户资金。

时至今日,P2P平台越玩越大,和机构资金走得更近了,这一点从已经上市的P2P平台披露的最新财报就可以看出来。

拍拍贷2019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平台通过机构资金合作伙伴促成的借款占撮合金额的比重由2018年第四季度的20.4%提高到了30.9%。

桔子理财母公司乐信2019年一季度财报则显示其超过70%的新增借款来自金融机构,助贷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46%。

小赢科技披露机构资金占比达到11.5%,截至4月30日,已经获金融机构助贷等相关业务新增正式授信人民币108亿元。

还有不少对接了金融机构的平台,我就不一一详细说明其发展情况了,简单的搜集梳理如下图。

从表格可以看出,P2P平台合作的机构主要是信托,其次是银行。

至于具体合作方式,通常是P2P平台提供资产端,对接信托产品,像桔子理财这种有电商平台的,则会和银行合作提供信用卡分期购物场景。

P2P平台愈发靠近机构资金,我认为可以从市场和政策方面来解释。

P2P是个新兴事物,短短发展12年,发生了不少事情。

庞氏骗局、自融、暴力催收、卷款跑路、老赖逃废债、黑子造谣等事件层出不穷,加上三次大雷潮让不少人倾家荡产。

现在听到P2P,有些人就给它自动扣上诈骗的帽子,而有些还在投P2P的,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行业有点风吹草动,作为个体的P2P投资人就想撤资走人,挤兑之下平台总是深陷流动性危机。

像爱钱进、和信贷还能用推新产品的招式来缓解流动性问题,而看看信而富,上市公司却沦落到拆标的处境。

散户资金在当下来看,我觉得是十分不理性的,个中缘由我想是很多投资人的理财教育不足,想到有些人把治病救命的钱投入到P2P,我都不寒而栗。

而P2P多年野蛮发展中,还喜欢用高收益来吸引投资人,把投资人胃口养叼了。

这样对P2P平台来说,获取散户资金的成本就十分高昂,洗牌大潮中,成本的一点点增加,都可能把P2P平台推向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中。

相比之下,信托、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则理性多了,金融机构会对平台的资产端进行严格审核,平台想要和金融机构合作并非易事,因而能合作,周期往往比较长,不会一下子就撒手。

另外,平台接入机构资金,因为还要引入第三方担保或者保险机构进行隐形兜底,所以花费的成本并不一定比散户资金低,

不过即使如此,机构资金也比散户资金更有粘性。

而从政策来看,监管要求“三降”的背景下,加上平台备案成本趋高,光靠存量的散户投资人实际上难以获利,寻求机构资金就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网传的试点备案中,对出借人提出了限额规定,如果是自然人类型的出借人在同一网贷机构的出借余额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贷机构合计出借余额不得超过50万元。

显然,监管在给P2P出借人设立投资门槛,限制散户资金的进入,平台吸纳更多机构资金也就更顺理成章了。

P2P加速引入机构资金,散户资金逐步减少,就好像行业里平台的优胜劣汰,机构资金更优,它的比例就越来越大。

但P2P资金端的洗牌是否就意味着散户资金以后会变得极端化,一点不剩呢?

显然不是,P2P资金端的洗牌是在筛选出借人,那些对P2P怕了怂了的投资人,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对P2P一知半解的投资人,以后会被清理出去。

我觉得这也不错,P2P毕竟是次级债的投资,并不属于全民投资的理财产品,把一部分不明就里的投资人排除在外,也是在保护他们。

如同行业洗牌能留下优秀安全的P2P平台,资金端洗牌也是留下更为成熟的投资人。

所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想要通过投资P2P获得收入,自身也得转变和成长了。

又要高收益,又要保本兜底的心态要改一下了。

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记住风险收益是一体的,学会合理配置资金的同时,自己承担起投资决策的责任你,才能初步成为一个合格的P2P投资人!

更多理财知识、防骗秘籍、金融见解、平台测评尽在微信公众号:财女情报站(cainqbz)

每周站长手把手教大家买基金、选保险,分析宏观大势,畅谈金融历史,敬请关注!

相关阅读:

拍拍贷:净赚两=7个亿,姜还是老的辣!

16家美股上市P2P冰火两重天,上市不是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