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托项目暴雷,又揭开了信托业的“不体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4月10日,平安信托发布声明,宣布旗下“福宁615信托计划”延期。声明上方“因为信任,所以托付”的slogan,衬托着声明内容的滑稽和讽刺。

随着该声明发出,参与福宁615信托计划的投资者,正式面临产品暴雷的后果。再从这次暴雷反观正面临转型发展的整个信托业,行业剧变会释放哪些风险,是否会让更多利益相关方达成“受伤的世界”,答案仍值得探究。

01

平安不“平安”,千里大堤烂于蚁穴?

福宁615信托计划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到期日为2024年3月29日,存续期30个月。

产品募集资金约7.7亿元,以股权投资形式获得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而荣璐置业由正荣(厦门)置业有限公司持股51%,平安信托持股比例为49%。

在此框架下,平安信托间接投资厦门联正悦投资有限公司名下的“臻华府”项目——即福宁615信托计划的资产标的。

正如4月10日的声明开篇所述,福宁615信托计划延期是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影响。

此前,平安信托相关公告就披露,“臻华府”项目总售面积(不含车位)100505.60平方米,其中住宅98546.95平米,规划住宅1029套,商业33套,车位1029个。截止公告日,臻华府累计销售218套(住宅21套,商业7套),收到销售款5.23亿元,去化率约为21%。

该公告同时声称,由于房地产低迷,项目开发公司正荣地产暴雷,“臻华府”项目销售资金须进入监管账户,并主要用于标的项目开发建设、偿还开发贷、支付税费等项目运营事项;截至公告日,暂无盈余资金或利润向信托计划分配,信托计划尚无现金回收,产品将延期至信托财产全部变卖之日或存续受益人预期信托利益足额分配之日。

房子不好卖,钱收不回来——平安信托的理由看似有理有据,但并不足以服众。

目前,外界此次对于平安信托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内房地产市场在2021年时已经下行,彼时平安信托为何仍成立并运营福宁615信托计划?

2.福宁615信托计划的合作方正荣地产目前已深陷地产业务暴雷泥潭自顾不暇,平安信托能否真正承担起相应责任?

3.尽管在声明中提出了理论层面的解决方案,但凭借受托人身份,平安信托随后若“两手一摊不管不问”,各路投资者又能奈何?

此外,平安信托项目暴雷对于母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的影响也成为讨论焦点。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平安持有平安信托99.88%的股份,后者在房地产领域频繁有项目暴雷,也令前者受到牵连。

据统计,2021年至今,平安信托在房地产领域的合作方中,已经出险的有武汉融侨置业、荣盛地产、祥生地产、碧桂园华夏幸福等。

其中,中国平安2021年年报显示,该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9.0%,主要是受到公司对华夏幸福相关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调整的影响。

02

信托业违约“黑锅”,该不该由房地产来背?

虽然福宁615信托计划的暴雷让平安信托暂时处于舆论风口并引发了一些担忧,但有行业人士认为,相比该信托计划7.7亿元的产品规模,当前管理着6600多亿资产的平安信托 “家大业大”,尚不至于出现因为单个项目延期兑付而导致公司整体暴雷的情形。

然而,这次暴雷也足以引发投资者的重视,尤其是对信托业近年来以及今后转型发展的审视和展望。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房地产信托全年违约资金规模达到917.11亿元,占总违约规模的61.34%,是该年度信托行业名副其实的违约“大户”。出现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房地产企业面临流动性困难以及市场调控政策的收紧。

2022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下行,房地产信托产品全年违约规模继续维持高位,超过900亿元。

2023年,共计107款房地产信托产品违约,违约金额为486.42亿元,较上一年明显下降。

2024开年以来,共有12款房地产信托产品违约,违约金额合计142.23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信托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与房地产行业“捆绑”较深,已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未来,伴随从捆绑到松绑,包括房地产信托项目的收紧和此前累积的存量项目风险处置工作的推进,相关出险概率或将不断降低,信托业也将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上展开探索。

对此,中国信托业协会编制的《2023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指出,信托行业当前承担转型发展和风险化解的双重任务,仍面临多方面挑战,可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其中,风险层面的挑战首先仍是房地产行业整体风险提升和暴雷的影响,施加给信托公司稳妥处置风险项目的现实压力,且风险项目导致信托公司评级与行业声誉下降,影响了部分业务的市场准入,对信托公司转型发展增加了一定挑战。

再者,当前信托行业经营压力加大,盈利能力也面临考验。

典型数据是,2022年信托行业规模21万亿元,较2021年企稳回升,但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且相较于2017年的26万亿元下降明显。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信托业还要在不同业务领域,直面与其他对手的竞争。比如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与券商、基金、银行理财子、保险资管的竞争,在财富管理领域与银行、第三方财富公司及券商、理财子的竞争等。

以上挑战也意味着,要想谋求转型发展,信托业除了要做好战略洞察外,还需找准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趋势,在“脱胎换骨”的蜕变过程中理解、实践高质量发展内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