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盘必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市场在3000点修复完成后已经持续在当前位置持续震荡4周时间。我们前期判断流动性危机修复完成后,市场将进入前期弱预期的状态(2月25日文:流动性危机结束,市场回归弱预期)。

过去4周时间我们发现,市场宽基指数的波动极小,整体在1%上下,但是结构上差异较大。前期市场遭遇流动性危机时刻表现异常强劲的高股息板块(煤炭、银行、家电)冲高回落,前期回撤非常惨的制造业(汽车、机械、TMT)则反弹显著,而地产链的板块相对平稳。这样的结构表现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交易风格在月度级别行情的交易逻辑中占据主导地位,显著要高于基本面的变化。

也即是说,我们不要总是想尝试用基本面解释所有的波动,无论涨跌都是如此。

随着这一轮反弹行情的持续,近期各类主题投资也纷纷活跃起来,从机器人到kimi再到低空经济,能够持续接力带动市场的热点。然而情绪偏好抬升的另一面则是低经济预期之下,向上无弹性,向下有支撑,市场在当前位置上摇摇欲坠。

我们长期复盘如何去观察和感受市场的风险偏好呢?

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市场定价对利多、利空的反应程度。如果市场在某个阶段对利多反应敏感, 对利空相对钝化,可以大致认为当前市场的风险偏好较高;如果市场在某个阶段对利空反应敏感,对利多相对钝化,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阶段市场风险偏好较低。

这种偏定性的感觉,可能需要长期对市场定价观察复盘积累经验,是一种模糊的感受,很难有一个定量的指标说明。从我们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个人感受市场总体上是处于一个风险偏好较高,并逐步衰减。随着主题投资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空间越来越低,市场挖掘新的主题投资越来越钝化,就给我们呈现出风险偏好逐步回落。

另外有一个证据是本周市场板块轮动过程中,对猪板块进行了基本面的左侧交易。当一个周期性板块基本面在周期底部的中后期,尽管我们无法判断周期拐点在哪里,但股价在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向下的动能,反而会先于基本面走出右侧,具体的交易时间点就依赖市场的风险偏好。我猜测养猪板块目前处于周期底部的中后期,这一轮风险偏好抬升轮动过程中,其他板块已经有了不错的涨幅,对于一些希望加仓的长线资金选择在周期底部基本面左侧布局养猪板块是一个合意的选择,向下风险不高,如果愿意等待,向上弹性不小。这种资金的流动可能就是风险偏好抬升,补涨扩散的结果,但同时也暗示最性感的主题交易到了尾声,市场在寻找一些边边角角的板块,等发现已经找不到相对可靠的交易逻辑,这一轮风险偏好抬升带动的交易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以上关于风险偏好交易的分析,是基于弱预期、弱现实的前提条件。弱预期、弱现实的条件不变,风险偏好抬升带动的向上交易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随时都可能出现风险偏好回落带动市场的一个中期调整。

如果经济数据或者是政策指引,带动一个中期维度的预期抬升,则市场就会形成新的向上动能。比较典型2022年11月-2023年5月A股的一波持续2个季度的行情就来自于YQ拐点出现,强预期之下带动的一波幅度不低的上涨。当随着复苏强预期被逐步证伪之后,A股就在2023年的下半年持续走弱,并在2024年2月5日创下了一个极值点。

按照我们上述的分析,市场在当前位置上就是处于一个修复行情基本结束,弱预期之下的板块轮动再平衡也基本结束,后续行情指数层面的行情需要有新的预期改善逻辑,结构上的行情需要新的持续不断的主题催化。

先说主题催化方面,低空经济似乎是一个继半导体、新能源之后,国家层面强力推行的产业赛道。关于这一概念在2023年下半年就在政策层面开始研究预热,但是形成一个主题主线还是本周。去年我关注到这个主题的时候,猜测到未来会成为一个A股的强主题线索,甚至我一度以为这是深圳某国之重器的无人机厂商游说zf的结果。经过一些了解后,实际情况和我的猜测并不一致,该无人机厂对这个产业政策至少在去年的时间节点上比较冷淡。我倾向于认为民营龙头企业对产业判断似乎更可靠一些,而且在很多年前A股对通航产业进行过主题炒作,实际产业端限制因素很多,结果并不理想,因此对这个自上而下强推的主题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当然,我们从来都不能低估A股对于主题的追逐,从产业端考虑困难是一种静态的思考,短期忽视政策端的力度与决心,并不妨碍市场对未来预期的炒作。

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是为什么市场会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发酵低空经济的主题呢?我偏向于认为,是因为恰逢两会结束,低空经济可能是唯一能从两会报告中找到的新增产业政策信息。也就是说,前期大家可能也都觉得这个政策信息是有的没的,多数人都不信,两会显然把这个主题拔高到了国家层面,不学习炒作一下都对不起勤奋的二级狗。

从我目前观感来看,低空经济有点像2019-2020年炒过的车路协同。2019年炒了一波ETC的装机,相关公司股价涨了10倍。各家银行渠道狂飙式装完ETC后,二级市场YY后续的车路协同。实际的情况是,路侧硬件的进展大幅度低于预期,以至于近年来已经几乎听不到产业上进展的声音。

我们目前对低空经济产业还处于对未来场景的设想阶段,有点像当年的车路协同,也有点像人形机器人,与当年的半导体和新能源差别还比较大。确实不能排除在短期内热情较高的深圳投入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有产业上的投入就会形成相关公司的业绩贡献,但是距离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正向激励可能还十分远。这是我目前对这个主题的认知。

我们再来谈一下宏观层面的预期改善。这一点不那么乐观,压制当下需求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地产因素,我们过去的周报中几乎每周都在关注更新这个方面的进展,截止到目前为止是没有边际改善的迹象;第二个是地方政府化债的影响。2023年的35号文,47号文,以及后面的14号文,预示着从今年开始初步划入的12省市新增债务方面受到了严格限制。我们都清楚地方政府过去多年的无序举债、低效投资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文件硬性砍掉地方政府举债是无奈之举,中长期的角度必须这么做,但从短期视角来看,无疑给今年带来总需求下降的压力。

今年会面临地产和化债双重压力。有这两个压制因素,目前宏观层面还是很难看到预期改善的因素。这周公布的1-2月的经济数据表现还不错,但3月的高频数据表现一般,对于1-2月经济的持续性仍需要观察,达不到改善预期的地步,至少从PPI价格数据层面还是没看到持续改善的趋势。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新村长上任以来,严格遵守领会去年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将严监管放在其他所有工作的前面,这个行业生态即将发生非常强烈的变化,已经看到很多的实际动作在落地,后续各类的行业监管新闻会层出不穷。多数正当投资者似乎都视为利好,而有一些人似乎噤若寒蝉,这行业光鲜背后的肮脏勾当确实挺多的,有的甚至触目惊心。我也不知道强监管对市场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有可能类比反腐的影响,应该挺复杂的,中性看待吧。

市场在这个位置可能需要积累一些做多的动能,一个中期月度级别的调整未见得是坏事,很多投资者在这个位置上也有点虚,有一个市场的俗语是久盘必跌,当然希望被打脸。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创业板指(SZ399006)$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