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科会永远活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真正的文科实际上比理科更难。比如,要看明白未来十年的经济。比如,要看明白未来五十年的社会变化。

但文科确实不需要多少人。关键的事情搞明白了,就行了。

至于象牙塔里的许多文科学术,比如社会学,基本上就不值一提。

至于大家喜欢说的费孝通,尤其是晚期的费孝通,实际上就是个抓不住重大问题的人。研究那么多乡镇企业,却没什么作用。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乡镇企业都不行了。

现代社会学或许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前行,把过去的以及外国的一些所谓理论看的过于重要,并没有关注什么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人文学科的研究人员,真的应该读读毛选里的文章,既回答重大问题,还写的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好多人分析毛选,但分析的很有意思的却很少。

毛选中最有意思的点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抓住了最主要的问题,并回答了问题,形成了正确的预见。

我实际上是这么学习的,假设回到当时的情况下,既照着文章中的思路思考一遍,也多想想各种可能的路径,确实很有意思。大概也算案例教学法。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中国革命的方向问题,究竟是从农村发展还是从城市着手,答案就是要抓住工人和农民。以及各个军阀并不是铁板一块,中国革命有生存的空间。以及抗战的趋势。

而且,然后整套理论就可以开始展开了。

为了抓住重点,那就是矛盾论了,大概就是要抓主要矛盾,抓住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以及努力想答案。

要形成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实践,大概就是实践论了。唯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持续的成长。

但实际上许多人并不是这样思考的。其实我也理解,每个人的性格就不一样。只有某些性格的人才会真正喜欢思考实际中的重大问题。

许多人的思维,尤其是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人,想法比较发散,不知道什么是重大问题。而且学术界的培养,又教会了他们堆结构。那就是长篇大论,一定要把一个不怎么重要的问题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才叫做厉害。

虚假的文科,生存空间很小。就业市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真正的文科会永远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