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赚了2亿多,赛力斯能高枕无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竞争激烈之下,赛力斯的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TMT星球原创 · 作者|黄燕华

过去四年间,被外界质疑失去“灵魂”的赛力斯所面临的经营压力属实不小。

根据财报,2020-2023年赛力斯净亏损分别为17.29亿元、18.24亿元、38.32亿元和24.50亿元。换言之,赛力斯四年共亏掉了98.35亿元。

连续多年的亏损也确实让外界替赛力斯捏一把冷汗。然而,赛力斯今年一季度却意外实现了净利润转正,结束了连续四年亏损的态势。

在新能源汽车厂商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赛力斯缘何能于今年一季度实现扭亏?面对竞争愈发残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赛力斯的盈利是否可持续?以及历经八年新能源探索,赛力斯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01

一季度净赚超2亿

赛力斯终于盈利了。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赛力斯净利润2.20亿元,而上年同期这一数值为-6.25亿元。

之所以说赛力斯“终于盈利”是因为其过去四年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根据赛力斯往期财报,2020-2023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7.29亿元、-18.24亿元、-38.32亿元和-24.50亿元。

那么,赛力斯为何能在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

「TMT星球」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跟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有关。根据赛力斯公布的产销快报,2024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增,推动了赛力斯营收的猛涨。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赛力斯营收265.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91亿元增长421.76%。

另一方面,得益于赛力斯费用率的下降。根据财报,2023年第一季度赛力斯的四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为15.04亿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重达29.54%;而2024年第一季度赛力斯的四费达48.11亿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重已降至20%以内,为18.11%。

赛力斯营收的上涨,叠加费用率的下降,最终增厚了这家公司的利润空间。

02

盈利可持续?

无论如何,赛力斯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值得肯定,只是,这样的盈利可持续?

「TMT星球」就这一疑问联系了赛力斯相关人士并向官方发去了交流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在「TMT星球」看来,赛力斯盈利难持续。如前文所述,赛力斯盈利得益于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涨,更准确来说是问界汽车的热销。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2973辆,其中24天单日交付破千,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

2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21142辆,其中,问界新M7单月交付18479辆,累计交付超10万辆,问界M7累计大定突破15万辆,领跑中国市场新势力单车型月销量榜第一,创造中国汽车品牌单车型销量新纪录;

3月,问界全系交付新车31727辆,其中,问界新M7单月交付新车24598辆,销量持续稳健增长,上市累计交付量超12万辆,问界M9单月交付新车6243辆,稳居中国新势力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

众所周知,问界系列产品以智能驾驶作为主要的卖点。但智驾显然不是问界的专属,比亚迪、奇瑞、小鹏蔚来理想零跑极氪、极越、阿维塔、极狐等诸多车企均已加码,这意味着看重智驾的消费者们有更多的选择。

而且,高阶智驾将逐渐向中低端车型普及。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公布了全新品牌MONA,将于6月推出,其使命是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下放到10万~15万元级别的车型。

而最近上市的海狮07EV搭载了比亚迪自研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支持高快领航等多项智驾功能。显然,入手搭载智驾的汽车的门槛在变低,价格无明显优势的问界汽车能否持续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存疑。

03

无法回避的挑战

除了盈利难持续以外,赛力斯也面临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根据财报,2020年末赛力斯的应收账款仅为6.72亿元,到了2024年3月末,这一数值已飙升至24.66亿元。

换句话说,3年零3个月的时间,赛力斯的应收账款增加了17.94亿元。

需知,应收账款增加意味着赛力斯的资金回收较慢,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且若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将被作为坏账处理。

此外,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依然偏高。财报显示,2021年末至2024年3月末,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5.14%、75.73%、77.74%和81.52%,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且均超过公认的资产负债率适宜水平(40%-60%)。

资产负债率过高,意味着企业偿债能力较弱,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如何降低资产负债率成为赛力斯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一道难题。

还有就是,赛力斯因自身技术积累和品牌知名度等相对较弱,导致问界汽车的销售过于依赖华为。换言之,不少消费者是冲着华为才买问界汽车的。

但随着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上市交付,以及与北汽合作的享界亮相,赛力斯问界不再是华为智选车的“独宠”。

尽管赛力斯意识到了高度依赖华为的风险,其于2023年3月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但因车型竞争力有限,市场反响平平,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赛力斯独立造血能力不足。

一旦华为因某些原因单方面终止合作,问界系列产品能否继续热销存疑,这对赛力斯正常经营或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04

结语

问界的崛起为赛力斯转型带来了希望,前者产品的持续畅销让后者今年一季度实现了扭亏。

但抱上华为的大腿,绝不意味着赛力斯就可以高枕无忧。赛力斯要真正实现转型成功,其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洞察市场需求,并对既有产品持续优化升级,以及不断加强品牌建设。

唯有这样,赛力斯才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文中题图来自:AITO 汽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