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是可以判断的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0.2.20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买入优秀企业股权,并与企业共同成长。那么这就牵涉到一个企业的评判问题。那么企业是可以评判的吗?什么样的企业是优秀的企业?针对这个问题,网络上争论激烈,莫衷一是。

今天在雪球看一帖子,一网络大V与一散户为这问题激烈争论,已到了互相攻击的地步。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为避免争论,就不艾特谁了。

首先,我始终认为评判企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困难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市场上的人90%的人是无法评判企业的。我始终认为,各行各业,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比如,多少人有明星梦、作家梦、企业家梦等等,但能实现这些梦想的一定是少数,否则,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成名成家了。那么,作为投资也一样,具备评判企业能力的人只能是少数,能成功的人也绝对是极少数人。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很多散户不愿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以为在股市人人能发家致富。其实,仔细分析,大部分散户在现实社会中就是LOSER,他们在现实中失败,却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在股市能成功。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在迷茫中的一种挣扎和希望,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我看来,大多数人最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所以,我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与人谈股票,对那些跃跃欲试想冲入股市的人,我总是不合时宜泼他们的冷水,更绝对不跟人推荐股票。

我这么说不是意味我就与众不同,我就是那成功的少数人。或许,我自己就是我所描绘的人之一,而我完全不自知。这就是人的迷之自信。

对企业的评判,需要各方面的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培养过程,牵涉的因素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投资大家说的很多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正是因为掌握企业评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因此,注定了股市中投资者是一赚二平七亏。这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可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大部分人是麻木的,就像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麻木的人只看到馒头,却不在乎鲜血。

第二,市场上90%的企业是无法评判的。市场上几千家企业,你能弄懂的绝对是少数。原因很简单,一是与人的知识结构有关,你不可能什么行业都懂。总有你的知识盲区。二是人的精力有限,要弄懂一个企业必须阅读大量的资料,而不是看看F10或者K线就能弄懂企业。

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作为一个成功投资者,就应该什么股票都懂,也什么股票都能买。所以,你会经常碰到有人请你帮忙分析股票,如果你说这股票你不懂,别人会认为你谦虚,甚至认为你不愿帮忙,并因此记恨你。同样在这些人眼里,认为分析股票就是那几分钟的事,稍微看看就能判断好坏。

很多著名的投资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诚实地承认自己所知有限。著名的就是巴菲特了。有关巴菲特拒绝投资微软的故事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巴菲特和盖茨是多年的好朋友,盖茨也经常给巴菲特介绍微软的情况,并多次邀请他投资微软。但巴菲特硬是毫不动心,就这样一个少有的超级大牛股与巴菲特擦肩而过了。很多人以此嘲笑巴菲特的固执、落后、没眼光,其实,我觉得这正是巴菲特让人敬佩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巴菲特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独立思考,别人的意见只能参考,绝对不能见风就是雨。反观我们自己,往往一听见好朋友推荐股票,就不加思考地立马买进去了。其次,巴菲特坚持自己的能力圈,自己不懂的绝对不轻易进入。承认自己不懂需要勇气。这什么可丢人的,某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反而是那些标榜自己什么都懂的人才危险。可能这也是区分一个投资者是不是价值投资者的标准,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诚实。那些说自己什么股票都懂的人不是要面子就是技术派,因为技术派只要简单看看K线就能判断企业好坏。

我觉得能力圈是巴菲特对投资理论的重大贡献。每个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能力圈不在大小,关键是你要弄清它的边界在哪,然后不轻易踏出能力圈。投资收益的多少与能力圈的大少不是正比例关系。芒格说,人一生只要抓住那么几次机会就足以让你致富。而我们大部分人是想通过累计无数次的小胜利来致富。其实,你只要一生能弄懂几只股票就足以让你富裕了。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往往一说到某某大V就讽刺地说,他除了买对了茅台,还能知道什么?比如段永平,他除了网易、茅台、苹果,还知道什么?好像一个人的投资水平的高低是与他买的股票数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第三,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评判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更增加了其评判的难度。特别是那些技术变革非常大的企业,往往评判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有的投资人提出拥抱不变,投资那些变化不大的行业,这个难度相对来说低得多。

总之,掌握企业评判技能的人绝对是少数,你能否成为这其中之一,取决于你的天赋,更取决于你的努力。

但是,我们又不能陷入“不可知论”。很多散户对企业评判持不可知论。这些人认为在股市赚钱纯粹是凭运气。因此,当某某大V说要投资优秀企业,便讽刺说你那是运气好而已,别搞得你好像真能评判优秀企业似的。

照理,这些不相信企业是可评判的、持有“不可知论”的散户应该离开股市才对。可是,他们偏不。他们想出了许多对策,以此达到虽然不可知但仍可以赚钱的目的。比如“分散不深研”的策略。这些人买一大堆股票,而且相关性少,各行各业都有,每一种股票都不超过一定仓位。他们相信总会买中一些好的股票。为什么不深研?就是因为不可知,与其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一个具有巨大不确定性的事情,不如去分散风险。其实这种做法有点像买指数基金了,只不过指数基金的范围更广。我想这也是那些不具备分析企业能力的人的最好选择。但我认为“分散不深研”策略还不如直接买指数基金。

趋势投资者本质上也是“不可知”论者。他们投资一个股票一定要等趋势形成了才下手。他们不相信企业价值,认为跌就可以跌到无底洞,涨就会涨上天。因此,不管跌到多便宜,他们也不会买,因为他们认为地板下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还有十八层地狱。一涨起来他们是打死也不卖,因为趋势良好,高了还可以更好,树可以涨到天上去。他们相信趋势,认为研究趋势比研究企业容易。

还有一些“不可知”论者“另辟蹊径”,他们认为,虽然企业我不能评判,但股价涨跌说不定我能判断。于是他们纷纷转向技术派,期望通过K线能够判断短期股价的涨跌。我见过很疯狂的技术派,有关K线的书一大摞,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就真的掌握了这其中的规律。这些人也认为研究技术比研究企业容易。

股价短期的涨跌是不是真的比评判企业更容易?或许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得这其中的艰辛。这或许是投资人的宿命,没有经历过技术派的惨痛经历就无法转向价值投资。大多数价值投资者都从技术派开始的。就像蒋勋在品读王维的诗时说的,一个人没有经历过繁华,就不可能决绝地放弃繁华,完全地转向空寂。没有经历过繁华的人,总想抓住一切名和利。他还举例说,弘一大师之所以能在佛教上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他曾经经历过繁华,他才能彻底放下,才能够心静如水,古井无波,对一切外在的物质都能一笑置之。

没有经历过技术派的人总会以为那是财富的天堂,是快速致富的捷径,是登天的云梯。只有有一天,你从那上面重重地摔下来,你才猛然醒悟,那时,你才能安心地转向价值投资。所以价值投资者不要嘲笑技术派,因为我们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在此,我无意评判价值投资和技术派谁优谁劣。我相信技术派也有人能成功,关键是成功的概率和难易程度。如果你认为技术派适合你,那你坚持它也无偿不可。但是如果你反复碰壁还不醒悟,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君不见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股友,炒股几十年还在数K线,问他赚了没有,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反思,不会醒悟,赚钱就肯定不用说了。

当然,股市中还有大量的既不相信价值投资也不相信技术派的人存在。这些人就非常奇怪了,既然什么都不相信,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市场玩?为什么不干干脆脆地离开?因为他们是纯粹的赌徒,他们什么都不相信,他们只相信运气。他们是运气派、赌一把派。所谓“赌一赌、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中了,会所嫩模,赌不中,下海干活。对这些人,千万别跟他说价值投资,否则,会遭到他的无情的嘲讽。

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没有谁能轻易地掌握一项过硬的本领。得到和付出永远是成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