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说 | 梦想还要有,万一实现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个5月,我的老乡郭有才,完美阐释了“梦想还要有,万一实现呢?”这一见证奇迹的时刻,泼天的富贵照进现实,五年烤串无人问,一首诺言天下知。

郭有才太火了!最近几天,在街头、在商场,我至少有3次看到身旁的人在刷郭有才唱歌的视频。朋友圈里,更是频频见到一帮子中青年对郭有才共情加共鸣。

郭有才堪称继董宇辉之后,又一个草根完美逆袭。出身卑微、幼年丧母、少年贫苦,成名之前晚上卖烤串,白天在菏泽南站直播唱歌,数年如一日,隐忍而坚持。当然,在名满天下之前,他的直播现场很少有人光顾,没人愿意多看他一眼。

仅仅几天之后,草根火箭发射般成为超级网红,在离开直播现场时,都要多名安保人员前后簇拥才能离开,直播间的人气更不必说。

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促成了郭有才的迅速蹿红?流量时代,平台造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天上掉馅饼的事凭啥能砸到他的头上,更多的是可遇不可求。

当然,也可以认为郭有才在成名之前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点,跟董宇辉成名之前很是相似。董宇辉在转型直播带货默默无闻半年后,在那一天的那一刻,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网络情绪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家多是平常人家出身,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天然就在罗马的人,我们模仿不来,天壤之别的差距,让我们望而生畏。但董宇辉、郭有才都是草根出身,一路逆袭的传奇,让我们有天然的代入感,感觉他们就是我们,他们可以成功,我们或许也可以。

共情与共鸣中,几何级数的传播当量,让网络情绪在线迅速传递聚集,最终迅速造神。

股市里也是如此。假如把董宇辉、郭有才分别视为一只个股的话,在成名前的那一刻,他们的基本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吗?变化的是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就像贾会计的法拉第未来,短时间内股价从最低3分多钱,到最高3元多,百倍的增长过程中,是市场情绪的推波助澜。还有美股的那个散户集中营游戏驿站,屡屡上演“逼空”大戏,是因为有众多的参与者入戏。

话说回来,我最赞成郭有才的一句话,他说,烤串是工作,唱歌是梦想。

人与咸鱼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保有梦想,可以在黑暗中看到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于我而言,我是正儿八经把股市视为梦想的。2010年4月底入市,最初是瞎炒胡炒,各种打法都尝试过,2015年上半年股市市值突破7位数后,每天进帐几个W,忘乎所以,盘算着啥时候能辞职呢。很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017年,在参与炒作雄安概念股落得一地鸡毛后,加之在乐视网上惨败,我也曾心如死灰。万念俱灭之时,决定摒弃短炒打法,靠“价值投资”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2017年4月,我集结了手中的残兵败将,买入上汽万华格力,自己称其为“上万格”,决定长期持有,定下盈利50%的目标。后来,这3只股票都达到了预定目标,格力也成为我的第一只盈利10万+的个股。2017年下半年,我开始买入第1手茅台,此后成了我的长期仓位。

2018年的行情很惨淡,我也经历了转型之后最痛苦的一年,到当年年底,茅台被套,账户市值仅剩30多个W。

2019年是突飞猛进的一年,也是我入市以后咸鱼翻身的一年,加上追加的资金,年中即回到7位数之上,下半年继续高举高打,全年盈利超过200%。

那时的我,春风得意啊!记得有一次部门聚餐,酒酣耳热之际,我跟一个炒股的同事吹牛皮说,我这一年的盈利,超过咱一二把手的年收入总和!

那时候起,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炒股的未来。既然一年能实现200%的收益,那实现30%还不是小case吗?我也不求多,连续十年30%,十年十倍就可以了,再打个对折,最终实现五倍也就圆满了呀。

当然,我还是把运气当成了实力,也低估了市场的残酷性。

2020年,我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惊险完成了年度30%的盈利目标,全年33%。

2021年,亏损11%。

2022年,亏损10%。

2023年,亏损3%。

2024年至今,仍旧处于亏损状态。

好在还算“留得青山在”,这三年半基本把2020年的盈利还回去了,但还处在2019年底的市值之上。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几年的弯弯绕绕,让我学会了避开一些坑和雷。让我依然能够坚定信心面对未来!

十年十倍完不成的话,那就再加五年又如何?

梦想还要有,万一实现呢?

共勉,于你,与我。

$中远海控(SH601919)$ $兖矿能源(SH600188)$ $格力电器(SZ0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