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98喜欢:24
关于李景隆的讨论开始是2022年11月份写的,好多人看帖过来就骂李景隆,我也特别无奈,一些中学历史爱好者我也很无语,后来写个帖子当做历史知识普及。
闲来无事,我觉得从方法论角度,这个帖子能解决炒股市场上的好多问题,你如何看待对手盘,如何看待信息,如何看待胜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简要修改一下。以下是正文。
一直想写写李景隆,角度太多,事情也太繁杂。后来想想,雪球上大多数人对历史不敢兴趣,写深了意义不大。那就换一种写法。每个观点尽量提出一个问题,感兴趣的自己百度即可。
一、明史。明史顺治二年(1645年)开编,成书乾隆四年(1739年),终稿总编撰是张廷玉。朱棣靖难之变1399年开始,1402年结束。明朝灭亡1644年(北京陷落)。编了不到100年。
看史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作者和他的立场。明史的立场一定是清朝正统主流立场,甚至可以说就是康熙雍正乾隆的立场。
为啥明朝昏君多还能持续近300年?因为清朝需要明朝昏君多。个人觉得明朝可能只有两个半昏君,建文崇祯加上半个朱祁镇。像正德这种可能死于大臣暗杀的皇帝,曾被教员评在明朝仅次于朱元璋朱棣的第三位,最后一样被黑的一塌糊涂。
当你看到一个股市消息的时候,多看看谁说的比消息内容本身更有意义。
二、太宗。历史上三大太宗都是人才,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宋太宗(烛光斧影)和明太宗(靖难之变),朱棣只是动静稍微大一点,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参与人数稍微多一点。性质没啥本质变化。
这件事即是国事,也是家事。您要是说人民决定历史,我举双手赞成,您是您去决定。反正我决定不了,我不是人民。
不要脱离自己的定位去观察这个市场,你是小散就好好当小散,村里的事情还是听村长的,咱们尽量顺着村里赚点生活费。不要判断村里对错,和你没啥关系,多数你也不懂。
三、背锅。中国历史从史记开始,背锅这件事就是为臣的基本职责。从管仲商鞅开始,到桑弘羊王安石,经济改革成败都是大臣的毛病。战场上失败主将更是完全跑不了,你打输了能怪谁?问题是李景隆一败再败,为啥朱允炆非得还让他来呢?一个坑跳三回?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皇帝无能,丢了江山。就好像单位出了任何问题,肯定都是一把手的领导责任,人没管好呗,自己眼瞎,怪别人品质不好?
李景隆不开城门建文帝就能胜利吗?遇到失败的事情找原因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脱离自己,你的失误最主要的过错一定是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到处找背锅侠下回你还得吃亏。
四、生平。由于史料缺乏,李景隆可能是后世基本看不懂的一个人。明史的记录非常混乱,好多事情没头没脑写一句,剩下的您自己猜吧。
说几个现象。李景隆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对方阵营过来的开国第一功臣,他为什么生卒年不详?他和朱棣到底什么关系?朱能等人举报李谋反是哪年?李被削爵是哪年,是公爵降侯爵还是爵位就没了?李绝食是哪年,为什么绝食?李死于永乐二十二年,死在哪里?什么原因?李曾经监修《明太祖实录》,修了多久?即使当初带兵打朱棣时35岁,那么永乐末年李也快60了,这个年龄在明朝去世难道能证明结局不好?
我们多数时候遇到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信息加工远比信息本身要重要。也许满篇优点全是真话的研报是最大的误导,因为缺点一句没说。
五、家族。李家在明朝世代世袭临淮侯,崇祯末年临淮侯李祖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李家是少有的明朝开国元勋能够世袭200多年的家族,具体记载极少,不猜测了。
成王败寇转头空,富贵不求长久,只求自己别出大娄子。
这个人不过是历史上谜团中的一个而已,历史没有真相,只有读史之人自己的认知,所谓世界只是你眼中的世界,历史也只是你眼中的历史。$长江电力(SH600900)$ $中国中免(SH601888)$ $东方财富(SZ300059)$ @陆冲河 @勤劳的超超啊 @周期及其趋势 @安全边际ZS

全部讨论

2023-05-22 08:02

我们多数时候遇到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信息加工远比信息本身要重要。也许满篇优点全是真话的研报是最大的误导,因为缺点一句没说。
所以需要我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3-05-22 08:07

最近发现股市里的好多手法和汽车行业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为应对后期出现质量问题,在前期要开展再发防止活动,就是防风险的内容;
有的功能为了保证安全和保险,要求具备功能安全,也就是冗余功能(双保险),在股市也需要采用保守和冗余思维来保证自己能存活下来。

2023-11-03 08:25

B站有个up主永乐大帝明成祖,专门讲明清,包括靖难的复盘,他有一集专门为李景隆翻案,建议看看。

2023-09-10 22:44

历史大部分都是【小说】内容及其失真,是后人通过结果去找逻辑,这些逻辑并不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因果原因,而是具备一定程度的归因相关性。例如:朱棣迁都去北京,后人对于这一现象的归因是:天子死社稷,君王守国门的逻辑宏大叙事,其实事实的真相可能是朱棣谋反之后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和南京不安全。

明史真是一言难尽

2023-05-22 07:47

写的很好

02-04 22:01

总结得非常好,佩服

2023-12-10 07:19

我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