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不消费,会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如果大家都不消费,那么经济就会陷入萧条,会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普通老百姓不喜欢通货膨胀,因为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但是如果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越来越便宜,你觉得这会是好事还是坏事?比如说超市里的鸡蛋今天6块钱一斤,下周5块钱一斤,在下下周4块钱一斤,你可能会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其实这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更可怕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因为老百姓们不愿意消费,而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等过少的货币去追逐过多的商品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虽然这听起来好像是件好事,毕竟可以让老百姓手里的钱购买力增加,但问题在于这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物价的预期。 比如说张三想在老家买套房子,他挑了两个月,最终想定下来,但突然发现房价这两个月不仅没涨,反而还跌了一些,于是张三就觉得等等看,说不定还会跌,果然到了年底房价又跌了10%,这时候张三又会想着也许还会跌,于是就捂紧警口袋继续等,但是地产商却发现房子还是卖不动,开始非常着急,毕竟公司的运营成本很高,房子卖不掉赚不到钱,公司的现金流撑不了多久,没办法,只能通过裁员将心来降低运营成本。这时候员工们因为事业或收入降低,也就勒紧了裤腰带减少消费,能不花的钱就不花了,失业的人去市场找工作,发现原来不只是房子卖不动了,车子、家居、家电、电子产品、珠宝等商品都卖不动,并且都是在一路降价。但问题是降价了还是卖不掉,各行各业都在降薪裁员,失业率一路飙升,整个经济都陷入了萧条。 通货紧缩最可怕的一点就是一旦发生就很难治理。通胀可以加息,当银行利息足够高的时候,市场上的货币就会回流到银行,让货币总量和商品总量趋于平衡,但同措施流通的货币太少,降息也没什么作用。货币投需要有人把货币从银行借出来才行,但当市场一片萧条,各行各业都很难做的时候,商人们当然是不愿意借贷扩产的,因为商品压根买不动,借钱就等于亏钱。老百姓就更不愿意借钱了,因为失业和收入降低,人们对未来没有好的预期,担心借钱消费以后还不起,所以这时候哪怕降息也没人愿意去借钱。 如果社会上缺少货币,且没有人愿意去银行借钱,增加市场的流通货币量,那直接打开印钞机印钱也不行。 因为央行印出的货币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需要商业银行的借贷,形成杠杆货币才能到社会上流通,也需要有人借钱才行,如果没人借的话,再多的钱也没有。因此这里通货紧缩非常困难,必须要改变人们对于商品价格下跌的预期才行,但是一旦预期形成就很难扭转。 只有当商品供应一路降低到和流通货币总量匹配的时候,才能自然的扭转,但这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就像当年美国大萧条的时候,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低价卖出去,因为你今天买10块钱一瓶,明天就得卖5块一瓶,人们还会觉得你后天得卖2块钱一瓶,最后越卖越亏,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所以当商品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商家宁愿把多余的产能全部销毁,并且缩减产能,也不会再降价,否则就会一直亏损,并且市场也没法触底。因此通货紧缩的危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通货紧缩的预防和治理,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帮助经济发展,只有让每天的钱永远都贬值一点点,人们才更愿意花钱去投资和消费,因为今天不卖,明天需要花的钱就会更多。 人在生活中消费又让其他行业更加惊奇,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繁荣,经济也会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

—上海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