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的几个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9喜欢:34

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三娘想继续写洋河这个作业,所以就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因为三娘是带娃大妈,有些可能不大懂,所以请大家一起探讨。

1、宿迁债务重,需要薅洋河羊毛?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正大概就有这么传言。那今天三娘网上查了一下消息。

好家伙,宿迁财政收入还增长11%呀,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收入目标。

看起来不像穷得叮当响的啊。

看完收入,我们看负债。看看宿迁的情况。

这个是网上的2023年的数据。宿迁的债务余额为968.86亿。

然后再看到这个数据,宿迁的城投负债率处于省内偏低水平。具有一定的性价比。

从这几个数据来看的话,宿迁在整个江苏来说,虽然不算富裕,但整体的情况还不错。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糟糕。

(这个我不是很懂,请有比较懂的朋友告诉我)

2、洋河23年财报上首次出现的预缴消费税是什么东西

洋河的23年财报上,出现了预缴消费税2.2亿,和一个预缴其他税费。

其他税费没有披露是什么东西。金额大概1500万左右。

有些朋友认为这是宿迁政府要求洋河先提前缴税给宿迁政府的。

但其实消费税是中央税,和地方没有关系的。所以洋河预缴消费税,我不知道是啥原因,但绝对不是给宿迁政府的。因为消费税完全不会进入宿迁的收入。

3、洋河的销量为什么下降那么多。

这个问题,也有许多朋友在问。

洋河这张表的销量是成品酒的销量。

在中国白酒大都是以销定产。洋河收到订单,再安排生产成品酒。

洋河平时酿的酒,都是先按照质量等级存起来的。这些酒叫做基酒。是半成品。

然后收到订单,按照不同的产品,海之蓝,梦之蓝之类的,根据基酒不同再勾兑,生产包装产品。

所以洋河的销量下降是成品酒的下降。这是真的。

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河在23年,确实不容易。酒的吨位卖少了。

接着我们继续看洋河的中高端的酒。

洋河的中高端酒营收仅增长8.82%。普通酒竟然增长20.7%。

但是普通酒基数较低,虽然增长比较多,但是绝对值是相对较小的。

洋河比较讨厌,没有披露中高端的销量,但是可以看到,洋河这几年营收的增长还是来自于价格的提升,而不是销量的增长。

从21年开始,洋河卖的酒的吨为就一直没有怎么上涨,并且有下降的趋势。

23年下降还是比较多的。

但同时,洋河的单位价格确实上涨的。这也是洋河提升酒的品质,产品结构带来的。

如果洋河能够越来越往高端走,这是好事的。

4、洋河的经销商怎样?

洋河直销占比非常低,完全是依靠经销商渠道的。

洋河这几年的经销商政策

20年为“一商为主,多商配称

21年为“亲商安商扶商富商”

22年“招大商、扶优商、强好商”

23年没有再提的了。那我们统计一下洋河平均经销商营收情况。

洋河平均每个经销商贡献376万多的营收。在统计这个数据的时候,我忽然在想,如果洋河真想扩大营收,有个好办法,那就是加大招商力度就可以了。经销商数量恢复到之前的万家以上。

在现在大家都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我想应该不难的吧。

但这完全违背了洋河的经销商政策“招大商、扶优商、强好商”。

而同样的汾酒,我们来对比一下。汾酒经销商的上升也非常快,平均每个经销商贡献了809万多的营收。

歪个楼,看着汾酒这个数据,我怎么觉得有点奇怪。21年到22年这年发生了啥,一家经销商平均销售额增长153万。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区讨论一下的)

汾酒短短的5年时间,一个经销商的平均销售额翻了一倍多。而且是在疫情期间,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呀。

三娘家门口就有一家汾酒的门店,是在20年左右开的。我每天接娃放学,大概是4点左右都会经过这家店,次次经过,大概90%的时间是关着的。店里堆满货,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在里面。当然这是个体的观察,完全不作为投资依据。

但大家的对于经济的体感,应该能感受到,在这几年,商务活动,消费降级的情况下,大家对酒类的消费其实是减少的。

接着对比泸州老窖的情况。

泸州老窖的经销商是逐年减少的。但是平均经销商的营收是增长的。一个经销商的营收有1667万左右。

这个没有汾酒那么不好理解,经销商减少的话,那他的市场份额其实会被同一地区的泸州老窖份额所占领。

刚刚统计了一下,泸州老窖平均每瓶酒为148元左右。每个经销商平均每天卖309瓶酒,每天算工作16小时,平均3.1分钟卖一瓶酒。

汾酒的话,平均每瓶酒为77元,每个经销商平均每天卖288瓶酒。每天算工作16个小时,平均3.33分钟卖一瓶酒。

洋河的话,平均每瓶酒味94元,每个经销商平均每天卖105瓶酒。每天算工资16个小时的话,平均9.12分钟卖一瓶酒。

数据列在这里,有意思。

5、洋河为啥第四季度亏损?

洋河罕见的第四季度亏损。

这个确实是没有想到。不过书房的同学在洋河财报出来之前有提到过。

从这个消息,我们可以看到,宿迁一年产值440亿,11月份为432亿,那么12月份仅仅只有8亿。

而正常一个月的话,431/11=39.2亿。

这个数据就有异常的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数据先知道。怪咱没有细看。

2024年1月23日,宿迁洋河新区管委会发布:宿迁共有白酒企业166户,原酒产能24万吨,储酒能力130万吨,2023年,宿迁酒产业产值预计达440亿元。

2023年12月26日,宿迁发布过一则消息:2023年1-11月,全市酿造(酒)产业实现产值431.96亿元,同比增长4.7%,完成年度目标83.4%。

但正常来说,洋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难道洋河12月份不发货了吗?

如果是发货的话,那么洋河就是把12月份的酒搞到1月份去了。

昨天书房同学公众号:三幺八,做了一个表格,挺震撼的,三娘就不统计了,直接拿过来用。

如果我们把洋河的Q4+Q1的营收和净利润加起来的话,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洋河的Q1其实是非常烂的。如果洋河要实现23年营收增长15%的话,可能一季度的数据会非常不好看。

这点也是让投资者非常担忧的地方。

洋河的24年能否保持增长的呢?洋河历年来管理层提出的目标,实现的少。

这也说明了中端酒企竞争的激励程度。

6、我为啥还持有洋河

这个问题,昨天有朋友问我,当初为啥买洋河。现在为啥持有。

当初买洋河纯属偶然,后来持有也是抄作业,当然我自己洋河本身的仓位也不重,大概在15%左右。

现在为啥还持有,不卖出呢?

首先我自己还没有找到卖出洋河的理由。

是因为增长不及预期,还是洋河落后其他酒企,在竞争中输了。

同时也因为其他酒企快速增长,让跟我生活常识有违背,所以我对其他酒企还处于研究不深的阶段。

当然,其他酒企存在的问题,洋河可能也存在,比如对经销商的压货之类的。

但我现在还没有啥证据。

再次,洋河卖出的话,这部分资金去买茅台,我有点下不去手。虽然茅台非常优秀,但茅台的价格在合理估值以上。我还是无法说服自己。

古井贡B的话,对于古井其实我自己也是有担忧的。古井也是业绩太优秀了,反而有所担忧,但是因为是B股,估值还不算高。所以我观察的吧。

现在洋河如果24年还能保持100亿的净利润的话,还是分红70%的话,那这个股息率我还是能接受的。

我本来追求也不高。未来要是洋河在品质上的提升带来价格营收上的提升的话,那是意外之喜。

就如同,我之前天天说的,洋河的优势来自于其产能,其基酒。这部分其他的浓香酒厂没有的。

洋河的品质在提升,这也是洋河的底气。

好了,今天就谈这些吧。低预期,再陪伴洋河走独立走一段路,自己深入学习,自己再分析,这也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我愿意以一定的代价,用真金实银来走这条路。

感谢朋友的耐心阅读,日拱一卒,遇见更好的自己。

精彩讨论

沃海渔夫05-06 14:03

没喝过尖庄,但喝过天之蓝,你说天之蓝酒质不如30元酒,我真的无语了。我认为天之蓝是洋河性价比最高的酒。再往上酒质肯定会更好,但酒质提升的百分比肯定跟不上价格提升的百分比了。

如花的gege似玉05-06 16:05

又臭又长,一点价值没有丢人现眼,只会舔老唐

如花的gege似玉05-06 22:15

这个世界有好多虐币驱逐良币,以本文作者三娘和素菊为首,不管在书院,后院,各种群聊,形成了极坏的马屁风,典型的虐币祛除良币。大部分人还是长眼的,有识之士渐渐不在发表深度独立思考,最后都被这些又臭又长的无聊文及吹捧话术占领。

混乱中的秩序05-06 14:06

关于洋河酒质 太多不会喝酒的炒股人士瞎哔哔了 懂酒的都是知道天之蓝很不错了 手工班梦九更是远胜1573 五粮液

theartoftravel05-07 17:20

确实找不出清仓洋河的理由,也不理解唐老师说的逻辑,我的操作也类似,洋河没动,古井B加了一点,目前洋河10%,古井B15%

全部讨论

写得不错,关于消费税我补充一点,洋河消费税的大幅增长,大概率是把白酒销售给自己的销售子公司,但是这些酒还在子公司,并没有对外销售,需要缴纳消费税,但是还不能计入营业收入。
这一点,在其他流动资产里面,也能得到一定的印证。
洋河期末还有7.62亿的待抵扣增值税,而期初仅有1.13亿,另外还有预缴了2.23亿消费税,期初是没有的。这里更加说明,期末有很多商品销售给了子公司,还没有转化为收入。

又臭又长,一点价值没有丢人现眼,只会舔老唐

05-21 09:48

洋河确实成优等生变成普通生了。而且还看不出来会反转,只能靠时间了

05-06 12:07

除讲故事白酒股(舍得之类),洋河最弱了。如果眼睛盯着过去,看不到未来,估计也没什么机会了。
本身白酒行业属于价值股,体量都很大,这种企业只适合pe被错杀且认定esp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才值得买入。一旦esp下降,pe会放大的下降。
几乎没看完你写的东西,你罗列的信息难道不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信息吗?你要看到背后发展的规律。
我前几年看过洋河(白酒最疯狂阶段),当时洋河居然投资权益很高,而且主业业绩平平。看着就离谱。问题还有省内竞争,省外竞争力弱于别的酒企等等,核心产品我是看不到什么。所以果断放弃了。未来,我觉得洋河还是会业绩平平。

05-07 17:20

确实找不出清仓洋河的理由,也不理解唐老师说的逻辑,我的操作也类似,洋河没动,古井B加了一点,目前洋河10%,古井B15%

05-06 13:02

你写的情况,同类白酒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核心是品牌力的区别。至于洋河产能是个优势,不见得。消费者就那么多,存量竞争。我不觉得茅五沪未来几年在量上处于洋河之下,或者输在量上。

我们需要避免特别容易钻牛角尖,避免倾向于放大镜看问题。以这些比如洋河的体量,所处的行业,目前的底子,只要价格便宜时候买了,不可能亏钱。真以为竞争格局那么容易打破么。向上不容易,向下,也难。几个点的波动,不是很正常吗。

05-06 20:49

写的真好

05-06 20:39

走夜路唱歌,自己给自己壮胆。

05-21 10:12

你应该再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下为什么老唐14年清仓泸州老窖之后,老窖大涨十几倍?抠细节、抠财报是否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