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论人性与社会3
儒家的根本缺陷
人应该如何,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这是儒家的行文形式,可以说是一种道德行为准则
从人性角度出发,儒家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在表述人的一部分社会属性特征
比如劝学,比如孝、忠等
举个例子。实质上,人的孝,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不是不会孝,而是如果不孝,那他就丧失了一部分人的属性,所以即使你不去宣扬孝,它实实在在就在那里,一个杀人犯,也会疼爱他的父母,一个穷人没有办法给父母很多钱,但是那份孝之心依然在。
为人,社会人,孝就存在了,和儒家的劝说,没有关系,因为它就是一个人的属性。
通过这个例子,你会明白,儒家不是完整的哲学,它是一个哲学分支内容而已,更准备地说,儒家只是表述了人性的一些属性,而且是静止状态的。
下面就引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儒家,它的致命缺陷是什么?就是它是静止态的,不是动态的,变化的,不是完全社会化的。
而人性却是动态的,是彻底社会化的。
在周礼刚刚建立的社会,儒家是成立的,但是一个完全内卷的社会态,儒家的仁爱和奉献就会成为傻子。
纷争的战国,你怎么好意思给一个大王说有仁爱道德的王,国家才能强盛,给谁都不忍心这样骗一个大王,所以孔子的不受待见是显而易见。
那么当下呢,分配领域改革还不完整,内卷无时不在,工作、生意、教育等等愈演愈烈的当下,儒家只是能粉饰门面的,是成年人的游戏,说可以大说特说,做就是另一回事。
所以,一些问题,不是人的,也不是儒家的,而是社会的,当分配领域改革完善后,当内卷态真正缓解后,当贵族彻底成为一个糟粕的时候,儒家的期望才会成真。
送给所有迷茫的人们,祝五一节日快乐!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道琼斯指数(.D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