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勃:稀土—极限地量意味着什么?国之重器,异军突起!(附股)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关勃:A股里向来有“五穷六绝”之说,过了事件密集催化期,6月份的行情可能与当下一样沉闷。及时把心理预期降下来,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四平八稳的盘面搞疯。

就像ICU中的重症患者,不可能立刻下床踢球一样,人气的恢复同样需要时间。

虽然短期市场很难走出趋势,但是长期来看,2800点附近估值低、位置低,很多物美价廉的股票正趴在地板上。这个时候不去逢低吸纳,好比春天不播种,秋天也就很难有收获。

哪些股票既在中线上安全,又在短线有可能异军突起呢?

稀土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每当遭遇不确定事件,稀土都会成为情绪的宣泄口,具有短线爆发潜力;

其次,稀土板块经过连续调整,正处于长期底部的位置,在中长线上具备安全性;

最后,稀土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资源本就会越用越少,所以越往后它的价值越高!

第一,稀土价格持续低位+十三五国储剩余额度较多,稀土收储预期升温。

稀土价格目前已经下跌至历史低位,并且接近第二轮国储结束以来的底部区域,所以有一定的收储必要性。

并且从十三五国储剩余额度来看,十三五总的计划收储量是15550吨,但目前中标的不到6000吨,也就是还有接近1万吨的收储额度(国内目前稀土产量大概13万吨)。

其中氧化镝、氧化铽等重稀土剩余额度占比较大,所以如果收储实施,重稀土可能成为收储的一个倾斜方向,从而对重稀土供给产生相对较大的压缩,涨价预期可能更强一些。

总之,十三五稀土国储剩余额度较多,虽然额度未必要用完,但是由于稀土价格持续低位,有一定的收储必要性,所以随着十三五节点的临近,稀土收储的预期逐渐升温。

从稀土价格历史走势来看,稀土价格一般会提前收储上涨,优先反应收储预期,相关公司股价也是在收储预期阶段涨幅较大。

第二,中美博弈加剧,稀土战略地位凸显。

2019年5月份,稀土价格大幅上涨,上演了一轮涨价小周期,主要是两个因素刺激:

其一,2019年5月15日,腾冲闭关,我国停止进口缅甸稀土矿,将造成全球稀土供给减少,尤其是重稀土(自缅甸进口的重稀土矿占我国产量的一半)。

其二,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尤其是发改委召开多次稀土相关座谈会,提升了稀土反制的预期。

当前来看,缅甸相关的供给收缩仍然存在,并且关停仍将持续,同时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以及其他一些地缘事件,中美之间的博弈加剧,并且短期内难以缓和,所以稀土的整体宏观背景和2019年5月很相似。

在收储预期+中美博弈双重因素刺激下,稀土涨价预期提升,其中重稀土近日开始大幅涨价。

价格显示,重稀土价格已经从5月初1780元/kg快速上涨至1930元/kg,本月内大幅上涨超8%。

从历史炒作周期看,主要有三个方向:

1)上游稀土矿,其中重稀土弹性一般会更大一些。

2)下游稀土加工(永磁等),因为这些下游企业短期都有大量库存,稀土价格的上涨,带动库存价值的大幅提升。

3)其他稀有金属,例如钨、锗等等。

近期,“中重稀土”(如镝、铽等)价格大幅上涨,而“轻稀土”价格小幅下跌。所以建议选择与“中重稀土”有关的上市公司。

中重稀土生产企业包括:五矿稀土广晟有色盛和资源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色股份等,可做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