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7喜欢:5
中国的高校预算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如果把一个高校每一年的预算比喻成一块大蛋糕,学校里每个老师都有申报预算的机会与权力,例如你是一个化学系的副教授张老师,你想2025年建一个锂电池材料的实验室,需要500万经费用于设备材料及其他的购置,那么就2024年打申请报告到自己二级学院(化工或材料学院)领导那边(注意这个报告是要提前一年以上申请的,在每年的12月份之前递交下一年的预算申请),申请递交后,如果院领导支持你的工作给你同意了,那么继续往学校层面递交,如果学校层面最后也同意了,那么就会被学校递交到财政部门(部属院校递交到财政部,省属院校递交到省里的财政厅,市属院校给市财政局,反正学校归谁管,就找哪一级财政要钱),财政部门需要在第二年3月份之前把自己管辖范围的所有院校的预算汇总到一起,做好评审,该砍的砍掉,该降低预算的降低,反正得把总额控制在上一年实际花掉的预算基础上大概增长6%左右(比GDP略高),财政最终确定的预算清单会在3月份递交给两会审议,两会最终审议通过后,预算就进入实际执行阶段,所以张老师的实验室在2025年二季度后等财政的钱到位了,就可以开始招投标实际开建了,这500万就算真金白银开始花了。
当然我上面说的张教授的实验室预算是最顺利的一种情况,要想这么顺利,想必张老师一定是学校领导及学院领导的大红人,大家都很支持他的工作。
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是什么情况呢?
张老师由于工作科研等表现平平,跟上面领导关系也平平,所以每年都打报告申请预算,但每年都被否决了,搞到最后张教授的实验室就成了一个梦想,到自己快退休了都没搞成,郁郁不得志[捂脸],大家别笑啊,这样的老师其实占了大头,大部分老师是分不到大笔的预算的,大头都被少部分名头很大影响很大关系亨通的人拿走了……,所以就是个吃饱喝足的撑死,吃不到喝不到的饿死。
在高校里如果能经常申请到大额预算支持的人,其实是很容易出科研成绩的,买最好的设备招最好的学生找最好的企业协助,啥难题都不是难题,什么芯片探月深潜,啥都给你整的妥妥的,直升机一样院士头衔[大笑]
像清华北大浙大这种头部高校预算总额之所以那么高,核心是响当当的大咖大拿很多,例如院士就几百个,每个院士都有自己的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大量科研项目,每个院士每年保底几千万上亿的经费支持,另外还有很多国内顶级重点学科专业,这个也要每年砸钱下去不断建设才能保持位置,还有很多牛逼的教授,其实每年没有几百万上千万支持他们的工作,人家都发挥不出实力,甚至跑国外去了,总体来说,头部高校及附属的各类研究院实验室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基础科学学术水平,国家多花钱理所当然,这些机构里聚集了全中国最聪明努力的一批人,当然里面浪费不合理的东西也不少[斜眼]
引用:
2024-05-12 21:09
我查了一下中国大学2024年预算的排名,看下图,前五十的大学每年都要花很多钱,我确实也不太懂曹德旺先生如何支撑福耀科技大学以后的巨额支出。但是应该只是我没想明白,曹德旺先生心里肯定有数的,而且他还请了让无数人尊敬的王树国教授担任校长。
#雪球星计划# $恒生指数(HKHSI)$ $上证指数(...

全部讨论

05-13 20:57

你咋啥都懂

05-13 22:29

臭老九,都是沽名钓誉之辈

05-14 09:04

网络不是法外坑地
违反国家“保密法”,公开场合泄露国家机密。

正常啊,又不是吃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