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 感觉松弛感的来源,就是“不要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亲人们,晚上好,今天是Dora老师。

大师班进展到第二天,我后悔了。我干嘛做22天的陪跑啊,还一对一改作业?啊???

这个熊猫儿也很像我,白白胖胖的。

今天是教大家批量做选题,同时做好标题党,让用户愿意点进来看。

我刚改完作业,在这里做一下复盘。

今天的身份仍然有点像半仙。

有伙伴跟我反馈,说老师你改完了作业,跟我心里想说的话一模一样。

作业看完,大家普遍在批量做选题就是上没有障碍,也就是能说的内容还是挺多的。

但是一到包装,就开始别扭了。

这正常,一般专业人士之所以能专业,就是因为认真,认真的人往往都一板一眼的,不太会整活。

我看大家的作业,总是感觉能看到几年前的我。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遣词造句。

几年过去,我……明显不要脸多了。

很多伙伴说当时老师越来越松弛,我心里总是犯嘀咕,这不会是骂我的吧。

就我而言,松弛感的来源就是不要脸。

言归正传,选题和标题是萃取的关系。

选题是我们想讲的东西,标题是我们希望我们想讲的东西能吸引到用户的那部分。

所以才需要包装。

大家呈现出来的问题,普遍有两个。

第一,太实在了。

我们往往以为,要把干货重要的东西提前摆出来,别人才愿意进来看。这是很有诚意的表现。

但这不符合人性。

人性是只有跟我切身利益相关的,或者我好奇的东西,我才愿意看。

你呈现的东西再专业,如果跟我没有关系,我一眼都不会看。

所以也借此机会提醒专业伙伴,保持专业的同时,也要学会搞搞套路。

举个例子,你们看一看我改的作业:

“为什么女性更需要养老金?”,改成“男人可以没有,TA必须安排!”

如果做不到,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强化情绪。

一个选题代表一个观点,观点本身也许就带有情绪。

试着想想,如果大部分人看到这个观点是什么反应,把这种反应写出来,就是很好的标题。

比如“30+单身小姐姐,实现提前退休躺平,这样做就对了!”,改成“30多岁就提前退休,我可太羡慕了”

第二,不要讲道理。

大家很喜欢写为什么开头的标题。

“为什么女性更应该买养老金”“为什么家庭支柱一定要买定期寿险”。

“为什么”体也脱胎于知乎,摆出来以后,感觉马上跟着两千字陈述。

用年轻人的话说,这类标题会显得“爹味很重”。你一张口,我就感觉你要开始讲道理了。

实际上谁会喜欢,被说教呢?

没有人喜欢被强硬的灌输道理,但是我们喜欢看一个故事,或者听前辈讲经验,然后自己懂得了这个道理。

所以,你们为啥喜欢看我的公众号,明白了吧。我就算要讲道理,也不会用说教的姿态去讲。

所以但凡当你们想写为什么开头的时候,一定要往经验分享上去包装。

同时加上上一点说的,引发好奇。

举例:

“为什么说你健康时买保险最全面?”,就可以改成“生病后,我开始后悔了”

后悔啥,点进来看吧,是吧。

最后我想说两句鸡汤。

没有价值观问题,就是技能。

越是专业的伙伴,从现在开始越会感觉到难受。追求专业,是“求真务实”,看起来他和搞套路是两个方向。

甚至有伙伴偷偷跟我说,他觉得学了这些技巧是对专业的一种背叛。

几年前的我也这样认为,但是几年过去我变得越来越不要脸,我想开了。

专不专业和会不会搞套路,并不影响。

与其说搞套路是投机取巧,我更想说是效能上的提升。

要去远方,除非是朝圣,就算你跑步很厉害,如果能坐飞机,为什么要跑着去呢?

也不存在价值观的取向,只是技能的问题。

我已经坚定的拥抱实用主义了。

我也觉得,比没有专业更令人难受的是,专业不被人看到,良币被劣币驱逐。

所以放开一点吧,放开那些所谓的执念,专业人士学会了套路,谁能拦得住你啊?

这个营地四月已经截止招生了,五月份还有名额。感兴趣而且也有预算的小伙伴,欢迎你来大师班。

点这里看日程安排和课程目录。

新人伙伴,推荐你们去看二条的小白筑基班。

是的,做保险短视频就像修仙一样,新人要先打好基础,从筑基期开始吧。

改作业真的挺累的,明天要是还有力气,我就接着写复盘。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