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论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芒格之道》中芒格对投资的观点汇编:

好生意

1,最理想的公司,每年创造的现金高于净利润,能为所有者提供大量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杂志公司的生意就是如此,一家赚钱的杂志,一年创造了100万美元的利润,但创造的现金可能是120万美元。

2,一家理想的公司,可以为所有者创造高于净利润的现金,供所有者进行再投资。这种公司凤毛麟角,描述起来很简单,但现实中很少见。

3,投资就要买现金流殷实的公司,钱多到喘口气能被钱淹死才好呢。

4,格雷厄姆把投资技艺传授给了巴菲特,但从来没教他如何区分好生意和烂生意。

5,世上不存在100%的确定性。很少有投资,能让我们称为高确定性。《华盛顿邮报》和可口可乐算是确定性最高的了,其他的投资都没法和它们比。

6,沃伦经常说,好生意,每个决定都简单,想都不用想;烂生意,每个决定都困难,总是进退维谷、步履维艰。

7,好生意就是好生意。遇到点困难,遭受点打击,做出几个错误的判断,好生意还是好生意。

8,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家矿业公司当律师。这家矿业公司的老板是个慈祥的老人。他告诉过我一句话:“查理,好矿不怕管理差。”

9,投资要选容错率高的好生意。有点管理问题,有点困难,有点错误,好生意照样还是好生意。

10,一个真正的好生意发行自己的股份,去和比较差的生意交换,就算在换股比例上得到了补偿,也还是不值。

11,如果你能慧眼识珠,找到一家现在资本收益率很低,但将来资本收益率很高的公司,在价格非常便宜的时候买入,你能赚更多的钱。例如,最早进入伯克希尔的一批股东,他们在沃伦·巴菲特入主伯克希尔之前,就买入了,他们可真赚翻了。

好生意也不值天价

12,有的公司,即使我们以很高的价格买入,但还是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按我们这种方式投资,必须准确判断一家公司的前景。也就是说,你不但要能看出来,一家公司现在的生意是好生意,而且要能看出来,它在将来的很长时间里仍然是好生意。这种投资思路,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再好的生意,价格太高,也不值得投资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再好的公司也不值天价啊。

13,我们估值的时候,只是非常粗略地进行现金流折现分析。我从没看过沃伦用现金流折现法一步一步精确地计算公司的价值。不是那种脑子一转,就觉得特别合适,想都不用想的,我们就不投资。

14,分析一家公司,既要全面地思考,又要正确地思考,不是说套用个什么公式一算就完了。不管是无风险收益率,还是机会成本,都是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因素。

15,大家都不看好的机会,投资者亏损不至于特别严重。越是大家都看好的机会,投资者的亏损越惨烈。

优秀管理层不值得高溢价

16,沃伦对优秀的管理层青睐有加,但是在他的投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因为管理层很优秀,而支付高于资产的价格。他买入资产的价格总是略低于资产的价值。优秀的管理层是资产中的一部分,沃伦并不因为管理层优秀,而支付高出价值的价格。

17,有哪个经理人是如此优秀,能让我们愿意以高于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吗?即使是在全美国范围内,也一个都没有。也许有人愿意为管理层支付溢价,而且还做得很成功,但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18,巴菲特投资大都会通信公司,确实为管理层支付了更高的价格。这里我们要明白,对于巴菲特来说,“更高的价格”是怎样的概念。巴菲特原来是一块钱的东西,五角钱买。现在,他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一块钱的东西,大概是八角五分钱买。

投资需要耐心

19,做投资,一定要非常耐心,一定要等到好机会出现。价格特别便宜,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值,才买入。整天呆在那儿,什么也不做,这是反人性的。我们能做到耐心等待,因为我们有很多别的事可以做。普通人能行吗?哪个普通人能一等就是五年,一动不动地什么都不做?普通人会觉得很闷,很无聊,所以他们经常做傻事。

20,伯克希尔虽然投资业绩骄人,但我们自己只做成了一家新公司,其他子公司都是我们收购的。换个角度说,成就用不着多,有几个大的,已经很难得了。

21,做成百上千笔交易,想成功很难。在很长时间里,只做几笔交易,把这几笔交易做好了,却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22,股票史上的某位传奇人物有句名言:“钱是坐着等来的。”坐着等,不是等下一次大跌,靠猜涨跌是做不成投资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取得良好的投资业绩,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等到机会来临时,果断出手,大量买入。

23,谁要是觉得投资容易,那肯定是在骗自己,肯定做不好投资。投资不容易,偶尔可能遇到一两个容易的机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很难。

24,钱多机会少,总比钱少机会多强。

25,在周期的交替更迭中,遇到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是长期投资中的一部分。我们始终把眼前所有的投资机会进行比较,力求找到当下最合理的投资逻辑,这才是重中之重。找到了最合理的投资逻辑之后,无论周期波动如何剧烈,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泰然自若。这就是我们的投资之道。我们不去做各种短期预测,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良好结果。

点评各行业

26,当主业衰退时,绝大多数公司会走向破产。

27,做生意就是这样,谁先进去了,谁先把苦吃了,谁先做成了,谁就占据了先机,后来者不但要把所有苦头再吃一遍,而且还要面对占据了先机的先行者。

28,在经营无差别普通商品的行业中,竞争极其激烈。

29,就算是生产普通商品的公司,价格便宜到一定程度,也是值得买的。

30,各位可以看看跨国石油公司的财报,里面涉及不同的国家、复杂的法律、纷繁的部门,让人看得头晕眼花。还是简单的公司,我们更容易看懂。

31,我们不擅长投资自然资源类的公司。自然资源类公司生产的是普通商品。我们习惯买入后长期持有,用这种模式投资生产普通商品的公司,可能不太合适。

32,房地产开发商有野蛮扩张的本性,即使债台高筑,也要建造更大规模的项目。

33,在房地产低迷时期,降价没用,只能熬过去。

34,我觉得房地产这个生意也是很难做的。在过去40年里,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大型房地产项目有很多,但真正实现良好复合收益率的没几个。

35,从投行的发展历史来看,一家投行想长久地活下去,非常不容易。

36,投行从事证券交易,赚取佣金和交易利润,它们活下去怎么就那么难呢?因为钱太好赚了,人们很容易迷失自己。投行里流传着很多一夜暴富的神话,很多人听了会心驰神往。有些销售人员为了钱,不惜触犯法律或道德的底线。投行里每天有大量资金流动,连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可能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产。所以说,投行的生意很难做。

37,当年电视机发明之后席卷了全世界,那时候的电视机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行业。我们现在的银行数量很多,银行不可能具备像当年的电视一样那么高的成长性。人口的数量是有限的,对银行业务的需求是有限的,存款可能达到的规模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不认为银行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具有高成长性的行业。

38,所有的现代金融机构都比我们更好动一些,金融机构天生有这个毛病。我们投资的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指望它有像我们这样的定力。

39,如何避免被科技进步淘汰?我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远离容易被科技淘汰的公司。

40,总的来说,卖家具不是什么好生意。然而,做得好的家具零售商,例如,在市场份额、经营理念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的,生意还是不错的。

41,开赌场是只赚不赔的生意。赌场没有存货,没有应收账款,每天一开业,钱就哗哗地来了,简直和印钞机差不多。

如何评估资本开支

42,你要看资本投入是否有效。开新店是有效的新增投资。旧店搬迁,销售额不变,不是有效的新增投资。不能只看资本开支的总额,还要看其中哪些投入确实可以扩大业务规模,哪些投入只是用于维持现有业务。

43,关键要分清资本投入的性质,搞清楚资本开支是不是为了维持现有业务而不得不投入的。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投入大量资本,有助于将来的成长,这样的资本投入是好的。

44,伯克希尔旗下的子公司可能会进行精确的现金流折现计算,分析购买新设备等投资是否合适。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公司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等合理性,也最好做那种想都不用想的投资。

45,股票期权激励和退休医疗福利没计算为成本,很多公司还有另外一项隐形负债,就是裁员时要支付的大笔遣散费。

过去的成功无法复制

46,我要是真知道如何复制过去的成功,那可好了。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出手的时候很少,即使是出手的时候,我们也是如履薄冰,对可能承担的风险感到不安。

47,我们根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真有这个能力,还何必这么辛苦地投资?

48,基数越大,增长越难。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如此,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碰到天花板。一家大公司,不可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复利,一直增长下去。

49,沃伦的合伙基金解散后,他分得了属于自己的伯克希尔股票。他没卖自己手里的伯克希尔股票,也没卖蓝筹印花公司的股票。当时,是因为投资环境过于恶劣,沃伦才解散了合伙基金。

不为清单

50,一笔投资,利率超出了正常水平,我们绝对不碰。

51,为了防范风险,我们制定的规矩,恰恰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52,一家公司,日子过得好好的,很舒服、很安稳,上杠杆纯属瞎折腾。多赚那点钱,不值得。我有个朋友,他说过这样的话,“一夜回到起跑线的滋味,不好受,我再也不想尝那种滋味了。”

53,在投资中犯了愚蠢的错误,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打水漂了,这和小孩子摸火炉没什么两样,得到了教训,以后再也不敢了。

54,对于复杂的对冲操作,我始终持有怀疑态度。

55,人人都说自己对冲了。现在的金融界,不说自己对冲了,都不好意思,特别是那些持有MBA学位的。在金融领域,对冲很流行,交易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我从来没听说沃伦·巴菲特说过他对冲了。

56,别琢磨如何躲过大跌。该来的,总会来。没来的话,只能说明你不够拼。

57,我们从没忽悠傻子从我们手里接货赚钱。我们赚钱,靠的是在买的时候赚。如果我们卖的是狗屎,我们不会把狗屎说成包治关节炎。

论收购

58,有些人钱多得烫手,四处收购,一笔接一笔的。这种收购方法,我不认同,很难有好结果。真正做收购是好事多磨,要熬过辛苦的等待,经历反复的波折。

59,现在人们热衷于收购。刷厕所、搬砖头,这些脏活累活没人干。收购多潇洒,大家都抢着干。管理层喜欢四处收购。再说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钱,为了把收购做成,管理层总能编出很多理由。

60,我们人类天生好折腾。拿自己的钱,都已经很能折腾了。拿别人的钱,更是不知道怎么折腾好了。

投资之道不易学

61,分散投资不至于陷入严重亏损,但绝对不是成功的秘诀。只会教人如何避免严重亏损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这样的老师,水平让人不敢恭维。

62,真正的投资之道不好教,但分散投资和贝塔系数背后有一系列的公式,教起来很容易。

63,通用汽车为什么兴起?为什么衰落?铁路公司为什么最初很成功?为什么后来失败了?为什么铁路公司过去让投资者亏损累累?现在却比过去值得投资了?如果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些问题不是一般人能讲明白的,比用公式计算贝塔系数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