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智驾 | 自动驾驶公司 上市解决一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芝能科技出品

最近市场对智能驾驶和Robotaxi的预期,特别是特斯拉领头再次准备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时候,智能驾驶产业链相关企业(Momenta、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纷纷筹备上市,以期抓住这个窗口并满足早期投资者的退出需求。

事实上,在欧美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和L4相关企业都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些做自动驾驶企业上市进程是否顺利,是否能长期走下去呢?

01
Momenta、文远和小马,纷纷启动上市进程

Momenta已经正式启动上市进程,计划筹集2至3亿美元资金,预计最早今年完成IPO。但最终上市地点尚未确定。

Momenta在高阶智驾和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广泛布局,与比亚迪上汽广汽、通用和丰田等多家车企有定点和量产项目。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也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文远知行通过与博世合作,在奇瑞星纪元量产高阶智驾,

小马智行与极石汽车合作,尽管在前装市场声量较小,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表现出色,尤其是与丰田中国和广汽丰田的合资公司。

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NOA交付量显著增长,NOA在L2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标配交付量中的占比从5.99%提高到12.29%。

但是随着而来的,是残酷的竞争:

大疆车载宣布基础版本的7V+32TOPS系统成本约为5000元,并推出了升级版7V+100TOPS方案,成本仅为7000元。

百度Apollo也推出了ANP3 Pro,目标是15-25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进一步推动高阶城市智驾的硬件成本进入主流市场。

在国内的龙头,德赛西威在新产品推广和规模化量产过程中,毛利率受到负面影响。2023年,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产品毛利率下滑至16.22%,但其营收增长了74.43%。

在美股上的Aurora的财务表现不佳,2023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92亿美元,全年累计净亏损7.92亿美元。曾风光无限,但其市值已经下跌了近80%(账上剩余约7.85亿美元现金),更不用说已经退市的企业。

02
智能驾驶产业,谁能赚钱?

在中国智能驾驶其实分成几个过程:

第一波浪潮以小鹏蔚来理想为带头者,学习特斯拉围绕全栈自研开始了迭代。

相对能力不足的企业,通过合作+自研的模式之后开始了追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ADAS企业和L4企业都进入了这场游戏。

而到了华为、大疆等企业进入这个赛场,整个市场格局又出现了变化。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问题其实包含了客户付费意愿,城市NOA实际表现,还有诸多的问题。想要形成正向的现金流能养活自己还早,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证券市场的力量。

当然这里能活下来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如果需要运营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简单的汽车供应链关系已经不能匹配这种需要100亿美元的算力投资,整个产业链结构的变化会进一步拉大。

小结

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相关企业的上市进程和市场扩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战以及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都是这些企业必须应对的挑战。芝能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