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增速放缓,触发降息势在必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U)环比上涨0.3%,对比前期的0.4%的值有小幅下降,同时如下图所示,为2021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剔除掉季节性因素前的CPI值增长了3.4%,小于3月份较过去一年的同比增长3.5%。是什么导致了CPI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通胀恢复下降趋势,是否是美联储即将降息的信号?这一信号又将带来什么?这篇文章将从这几个角度,探讨CPI指数变化背后的逻辑。

是什么导致了CPI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通胀恢复下降趋势,是否是美联储即将降息的信号?这一信号又将带来什么?这篇文章将从这几个角度,探讨CPI指数变化背后的逻辑。

资料来源:iFind同花顺,Z Research Factory

传统能源上涨较大,住房成本稳定上涨,共同推动CPI增速放缓

资料来源:美国劳动统计局

上图是CPI指数来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分析CPI指数的变化离不开其中各个成分的变化情况。其中包括:

1)食物指数变化较少,能源指数攀升较大,石油和汽油分别贡献了0.9%和2.8%的增长,较三月的增长幅度变强;

2)除去食物和能源外,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指数均在下降,穿衣指数,医护治疗有所提升。

3)住房指数增长0.4%,根据劳动局公布的数据,住房指数上涨的0.4%,构成了CPI仍保持增长的最大因素,在过去1年里,这一指数增长了5.5%,贡献了了CPI同比去年增长的2/3以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超级通胀继续上升——不包括住房成本的核心CPI服务指数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05%,为2023年4月以来最高纪录。其中,教育成本和交通成本占据主导地位。[i]

CPI增速放缓,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即将降息?

除了关注整体的CPI指数外,经济学家认为,核心指标比整体CPI更能反映潜在通胀。因为能源和食品受短期因素影响较大,比如战争、气候等,而核心CPI则反映了经济的冷暖和消费者的预期和消费行为以及币值。[ii]

资料来源:iFind同花顺,Z Research Factory

可以看到,剔除了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核心CPI环比仅为0.3%,这也是过去6个月里来的最低值,表明了物价的增速正在区域恒定,通胀通过这一指标展现出了回复下降的趋势。

那这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即将降息呢?

事实上,当上个月的就业报告宣布劳动力市场降温时,物价上涨得到控制的苗头已经出现。美联储主席说到:“这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耐心,让限制性政策发挥作用。”这有可能意味着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时间可能要更长,他讲到,“根据我们现有的数据,我认为我们的下一步行动不太可能是加息。”“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将把政策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

同样的,摩根大通(JPMorgan)认为,4月的物价上涨指数(CPI)显示,通胀正在回归下降趋势。尽管如此,摩根大通维持了其对于美联储将于7月首次降息的预测,并指出,除非劳动力市场活动进一步放缓,否则这一预期可能会受到影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则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胀将会进一步降温,尤其是在下半年。[iii]

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Jeffrey Schmid)在另外一个场合表示,通胀仍然过高,美联储还有更多工作要做,这表明他支持在更长时间维持高利率不变,鹰派信号明显。施密德在地区联储农业峰会讲话中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预计通胀将回落至美联储2%的目标,我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耐心。” [iv]

这里采用CME FedWatch Tool给出的预测:

资料来源:CME FedWatch Tool

可以看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到今年八月维持在5.25%-5.50%的概率为67.1%。

资料来源:CME FedWatch Tool

而到九月份,维持原有利率的概率仅有26.8%。

CPI增速变缓会带来哪些市场上的变化呢?

事实上,一些变化已经在这两天的市场上出现了。

资料来源:iFind同花顺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自5月7日以来,日元兑美元首次突破1美元兑154日元,5月15日,日元兑美元一度上涨0.6%,至153.88。

资料来源:iFind同花顺

现货黄金跳涨,此外,美国国债价格盘中跳涨、收益率盘中较日内高位跳水逾10个基点,基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创4月10日公布3月CPI超预期增长当天以来新低;美元指数加速下跌,也创4月10日以来新低;美股全线高开,三大股指齐创收盘历史新高,不过,前两日狂飙的散户抱团股“退烧”,游戏驿站和AMC等多只个股盘中两位数大跌。[v]

大宗商品中,CPI公布后,降息预期的助推下,除黄金外,白银盘中涨超4%,期银收创2013年来新高;工业金属大多继续上涨,周二遭遇历史性逼空的纽约期铜继续逼近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所创的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