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增长右手减亏,饿了么还是做成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吴瑞馨

三年时间,一家企业的经营状态能变化多大?

眼前这个公司的答案是:甩掉“后进生”的帽子,站上全新台阶。

5月14日晚,阿里巴巴公布202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24财年第四财季营收2,2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调整后净利润24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1%。2024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达9411.68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人民币713.32亿元,同比增长9%。

其中,受交易用户和购买频次显著提升所影响,饿了么订单增长强劲,带动本地生活集团季度内收入同比增长19%至146.28亿元。年收入也增长19%至598.02亿元。财报同时显示,受益于饿了么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到家业务亏损持续收窄,本地生活集团的亏损从上一个财年的131.48亿元人民币,进一步缩减至98.12亿元人民币,相比上个财年减亏超25%。

可以说这个财年,不仅阿里稳住了核心电商的基本盘,饿了么所在的本地生活集团,也拿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年收入接近600亿量级,年亏损收窄至百亿以内。要知道,在2022财年,这个数据还是年收入435亿,年亏损220亿。

左手增收、右手减亏,这份财报既是这三年阿里本地生活经营提效的直观体现,也是饿了么过去三年组织革新历史的注脚。

1

过去三年既增收又减亏

饿了么如何做到“逆袭”?

近几年的本地生活领域,饿了么给外界的感觉一直是整体低调、不吭不响。但谁都没想到,今年阿里财报一出,市场突然发现这家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做到大幅经营提效:俨然从原本阿里大家庭中的“后进生”,逆袭成为进步最快的“潜力生”。

惊讶的同时,外界也不由得好奇:饿了么究竟做了什么?

答案的源头,来自于三年前启动的组织变革。

2021年7月,阿里巴巴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飞高了”的同时,也出任了饿了么CEO。

对俞永福来说,亲自接手并改造这摊子“掉血大户”业务,是挑战也是使命。当时的饿了么,正处于市场份额流失、且持续亏损的状态,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但对整个阿里集团而言,本地生活又是一个举足轻重,绝对不能输的战场。

回望这三年,俞永福和其搭建的管理班子没有辜负这个战场。接管本地生活后,俞永福快速明晰了板块的战略和阵型,整体重塑了阿里本地生活的商业战略,建立了以饿了么为到家业务核心、以高德为到目的地业务核心的发展阵型。与此同时,俞永福基于商业战略对业务进行了果断取舍,对高亏损的本地业务快速降杠杆,以高质量增长为核心,带领本地业务快速提升经营健康度。

从2022财年以来,本地生活的财报数据走向可以看出:饿了么这三年,既没有一味因注重减亏,影响增长和市场份额;也没有因追增长而扩大亏损,坚韧地做到了“既要又要”。

回顾近三年关键指标: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饿了么的单位经济效益就开始持续好转。并在2022年6月止季报(2023财年第一季度)实现首次转正。并且在那之后,这一关键指标的正向增长一直持续至今。

单位经济效益的改善,营收的稳健增长,带动着饿了么亏损的加速收窄,也进一步帮助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的亏损和亏损率的下降。2022财年时,本地生活亏损(经调整EBITA)还高达220亿,到了2023财年时,亏损就缩窄到了131亿,2024财年更是进一步收窄到了98亿,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式下降。

大幅减亏的同时,也并没有影响到增长和市场份额。

2022财年第三季度以来,饿了么的“非餐订单、订单价格”两个关键词就频繁出现在财报中。这也揭示出饿了么近三年收入稳健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开拓新战场,抓住即时零售赛道。

“万物皆可到家”,饿了么当下除了餐饮配送,还可以实现酒水、超市商品、礼品鲜花等多方面的即时服务。这是比餐食外卖更大的一块蛋糕,拥有阿里系电商供给优势的饿了么,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历史机遇。

开拓新赛道之外,饿了么这几年也在持续夯实技术和物流的平台底盘。

例如近期媒体报道,季度内饿了么继续升级了“蜂鸟即配智慧大脑平台”,通过物流超算平台,饿了么针对时空智能、智能调度、路径规划等技术方向进行了建设及优化。这可以帮助骑手减少配送路途不确定性、提升骑手订单的合单率与顺路率,实现为骑手降低配送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骑手小时收入。

而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饿了么已申请超800件物流技术发明专利。这些物流技术上的硬核投入,不仅带来了履约服务流畅度的优化,更带动了平台整体效率和用户好感度的提升。

2

聚焦第二曲线

新三年要加速“上岸”

前人打好地基,后人才能建起高楼。

俞永福曾言,本地生活是一场持久战。上一个三年,饿了么在其带领下,在规模增长、经营质量上,都往前上了一个台阶。如今,新班子接棒,也接下了下一程的使命。

今年3月,饿了么完成管理代际更替,俞永福将一号位交棒给了“史上最年轻管理团队”:82年的董事长吴泽明、88年的CEO韩鎏,这两位80后管理者。

履历来看,吴泽明、韩鎏二人一个是从“一线技术岗成长起来的技术型高管”,一个又有“兼具远、中、近场电商丰富的商流和物流经验”,都是一路从基层走来,经验丰富的实战将才。

新老交接,这也意味着饿了么已经站到一个新的阶段,正式开启下半程的大门。对年轻的新管理团队来说,这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因为他们不仅要“守正”,稳住此前的成果,又要“出奇”,在第一阶段稳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锐意创新。

饿了么CEO韩鎏在今年3月的管理战略会议上表示,未来三年将仍然坚持“双轮驱动、四横四纵”的战略方向不变;坚持用户商户骑手的价值驱动不变;坚持技术驱动的时空商流、物流超算能力建设不变;坚持全国经营中心+地区经营中心+经营指挥体系的经营模式不变;坚持阳光务实自驱坚持的文化导向不变。

可以看到,新管理团队依旧明确,在未来三年里,饿了么将继续保持“上一个三年”定下高质量增长方向。这也同时意味着,按既有增长和收亏曲线,饿了么在未来三年里“上岸”只差时间兑现。

在此基础上,当下新管理团队也有了“出奇”的规划——聚焦2个第二增长曲线,即做好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以及做好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

客观来说,不论从复合增长的速率,还是从刚需的稳定性来说,本地生活依然是当下市场里最好的赛道之一。

正如市场刚刚发布的《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研究报告》所显示:未来五年,即时配送行业规模将翻番,从2023年约3410亿元,到2028年超过8100亿元,成为少有的持续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亮点赛道。

在一条坡长雪厚的好赛道,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做好用户体验和口碑,最终扎实搞好经营、带着所有人一起挣到钱——这就是一个理想中的饿了么,既在前方,但也不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