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弟精选系列——药明康德(第三季) 2024年4月公司价值更新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4喜欢:15

药明康德(第三季) 2024年4月公司价值更新

近1个半月 2100亿级别的天量交易额, 换手率160%, 相当于所有的流通股都换了至少一遍手

分歧是巨大的,一方面有人在低位坚持买入, 同时也有人在低位割肉离场

可以说,在这个位置卖出离场的人,我觉得是不可能赚钱离场的,因为纵观药明康德的历史走势图,你在之前任意时间买入药明康德的人,现在的价格一定都是亏损的。

所以每天有大量的人来卖出股票,实际上都是止损离场的人,

但是你会发现,在这个位置根本就不缺买盘。

你卖,就有人买,那这些买入的人是怎么想的?这才是值得琢磨的。

我认为,这些持续的买入的人,可能是意识到了这是药明康德的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 所以才勇于买进的。

先来看看这个《生物安全法案》

BIO全称“米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贸易协会,旗下有1200多家会员企业,主要为他们提供宣传、业务拓展、交流等服务。

而在2024年年初,BIO是药明的坚定支持者。前CEO Rachel King从产业角度,旗帜鲜明地反对《米国生物安全法案》,表达了一种产业界的普遍担心:药明康德做为已嵌入米国制药产业链的企业,在商业逻辑和产业运行上,已有了长期的信用,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被出局,影响的不仅是这一家公司,还有米国的医药产业。

但新任BIO的CEO,却撤回了前任CEO的立场,和提出法案的政客们站在了一起。

对于BIO的决定,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

BIO 应该受到了来自国会的压力,

作为一个行业协会,他们没有太大的必要和国会对着干,

一名律师说到,有时就是议员一个电话的事情。

如今,即使在资本和市场为导向的米国,专业主义也向政治低头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剧的事。

米国生物制药的产业链极其复杂,牵一发或动全身,希望最终的法案不会影响病人的福祉。

根本问题是什么?

谁动了我的奶酪?

米国政客或者说其他的CRO 公司不想看到药明康德占了如此大的市场份额,

相比于反垄断所需要的经济和市场分析,所有以数据安全为理由来得更简单粗暴。

药明康德的主动退出

药明康德没有让 BIO太为难。

3月12日,药明康德米国和欧洲地区高级副总裁Richard Connell致信John Crowley,表示“药明康德自愿脱离BIO,从而让BIO能够继续引导政策制定者、提升公共意识、为产业发声。”

简单来说,就是不想拖累BIO,给双方都留一个体面。

退出BIO有什么影响?药明康德85%的营收都来自于境外

你知道的世界级药企都是他客户!礼来强生、 诺华、 辉瑞等等

2023年年报披露

现在相当于把你营业执照取消了

换言之,失去会员资格,会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是一种“软性”损失,这很可能比法案本身带来的直接损失要大。

药明康德 2023年年报,营收 400亿,扣非净利润 97亿,

其中 260亿都是来自于米国,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 42%。

如果这个法案得到通过的话,也只是禁止获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或者与联邦政府有合同的公司使用他们的服务,有很多公司并不在这个范围内。

关键还是要看,这种类型的客户对于药明而言占多大比例。

说到底,在此事件中,药明康德实则是失去了BIO的红利。

我国拿的出手的创新药公司 药明康德恒瑞医药

数据对比分析

恒瑞医药年报没有出,咱们就用最近的三季报做个对比就好,

千万别抠字眼,抠数字,明白我的意思就好了。

药明康德2023年年报,营收400亿,销售费用7亿,研发费用14亿;

恒瑞医药2023年三季报,营收170亿,销售费用54亿,研发费用37亿。

药明康德的销售费用只有7个亿,但是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却高达54个亿,这个销售费用怎么理解?

滴滴打车的那个平台补贴,其实就是这个销售费用,说白了公司在贴钱卖货,那同样的东西,你比别人便宜点,自然就会有人去你那里买。

这点上,药明康德的数据是完全碾压恒瑞医药的。

礼来 营收340亿, 销售管理74亿, 占比22%

诺和诺德 营收2300亿,销售管理615亿, 占比28%

艾伯维 营收540亿, 销售管理123亿, 占比23%

其实药明康德是最有国际范儿的

药明康德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35亿,营收400亿,占比只有8.6%,说明公司是有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

研发费用14亿,占比3.5%,这个占比小了点,但这不也恰恰说明了药明康德研发的高效吗?

能花14亿就能办成的事,我干嘛要花40亿办?

我省下来的钱,给股东分红不好吗?

分红5次,金额63亿, 妥妥的分红大户。

药明康德十大股东

江苏恒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恒瑞医药大股东

江苏恒瑞实际上是孙飘扬的, 实际上恒瑞医药的实控人是孙飘扬

从股权结构上来说,药明康德的数据也是完胜恒瑞医药的,

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有如此大的持股比例下,还可以长期发展的,

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一人独享的模式,显然是不会取得长久发展的。

马化腾、马云、任正非在他们公司持股比例,你们可以去看一看,

还有一家公司叫乔治白,也可以看看池也的持股有多少。

家底数据整体变化不大

一部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短期负债少了6亿, 衍生负债少了6亿,
应付少了6亿,应付工资多了一个季度 增长了3亿

长期借款增长3亿, 全年7亿

公司家底更新

现金 216亿, 库存 47亿,

股权 投资 110亿,固定资产 240亿,

长短期借款35亿,应付 20亿,工资税费 35亿,

现金负债合计 90亿, 公司有216亿现金,所以公司自由现金流有 126亿。

非常有钱,富的流油的那种公司, 所以这样的公司分红是一定不会差的,因为人家有分红的能力。

净资产为 476亿,和三季报数字一模一样。

资产溢价能力分析

2023年年报,扣非净利润 97.5亿,

净资产为486亿,

两数相除,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

医药行业,6个点完全可以支撑1倍净资产,

所以20%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支撑公司3.3倍净资产,

1600亿市值,净资产可以支撑。

55元股价, 净资产可以支撑

利润估值前咱们来看看茅台2013年发生的事,
2013年茅台150亿利润

2014年初茅台市值最低只有1200亿, 相当于8倍的市盈率

估值对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塑化剂、三公消费,但茅台还是那个茅台,

2013-2015年茅台的利润仍然在慢速增长,

但是估值却从 30倍来到了 8倍。

所以你别说洋河股份 20倍估值,五粮液 30倍估值,

那都是因为过去的流动性可以来到白酒板块,并且可以来到这些白酒股上面。

今年呢?五粮液4900亿市值,300亿利润,16倍估值;

洋河股份100亿利润,1400亿市值,14倍估值,

注意这仅仅是流动性对公司造成的价格影响。

你白酒股估值可以下来 凭什么医药股不行?谁规定的?

流动性可以不来白酒板块,

那就一定要去你医药板块吗?

97.5亿利润,这是2023年的利润,

国内创新药龙头,又有技术壁垒,20倍估值,值得。

1950亿,这是当下可以识别的价值。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

1355亿市值,97.5亿利润,估值只有14倍,

是公司价值影响的吗?八字还没一撇呢。

所以当下的价格,主要是情绪导致,

过分解读了市场的信息,

所以药明康德才会是这个价格。

当下的药明康德,和2013年10倍估值的贵州茅台很像,

所以你相信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来看一个最坏的情况

还记得开始的数据截图吧。

2023年药明康德400亿营收,97亿利润,其中261亿来自于米国,那我们就把这部分业务全部剥离掉,米国占比65%,

利润占比我们也按65%算,即使这部分业务剥离掉,药明康德仍然有34亿的利润能力。

20-30倍估值, 再加上120亿的现金,

公司仍然可以值800-1140亿, 这10倍的估值就是流动性影响了,

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价格了。

一个稍微好点的情况

因为药明康德退出群聊,只是禁止获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或者与联邦政府有合同的公司使用他们的服务,

但也有很多公司并不在这个范围内。

那我们就把这个影响降低一点,米国占比调低到40%,这也就意味着药明康德还有60亿的利润能力。

同样20-30倍的估值,再加上120亿的现金,

公司的价值区间就会变化为1320-1920亿了。

最后咱们再来总结一下

如果你看好药明康德的未来,而且你真的需要一只医药股,显然,当下的药明康德是没有泡沫的。

如果你认为药明康德会从此一蹶不振,那就不要碰就好了,简单一点,不要搞那么复杂, 条条大路通罗马,非跟这一条路较什么劲?

家底我们也看过了,公司的情况我们也大概了解了。

有喜欢孙悟空就有喜欢猪八戒的,关键问题还是你到底喜欢什么?到底需要什么?这个真的要好好问问自己。

友情提醒

所有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

市场走势千变万化请仅用作参考

投资决策请自行斟酌谨慎决策

严禁机械式采用本篇分析结论

所有造成的盈亏均由投资者本人承担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研报仅用于行业交流

禁止作为交易建议

版权所有归二师弟

所有解释权归二师弟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二师弟!

精彩讨论

用户845399402004-02 18:18

赞同
伟大的国家(中国拥有最适合cro公司的土壤)
伟大的行业(医药永恒的主题)
伟大的公司(发展迅猛,管理一流)
伟大的时刻(白马落难)
伟大的价格(如果分红率提高,股息已经达到收息股的标准了)
戴维斯双击就在此时启程、已经大幅买入,并决心持有十年

蚩尤b4f04-02 17:14

历史类比法,用历史对比现在,推演未来,如果这样都可以,那经济学家都能炒股发家

全部讨论

04-02 17:14

历史类比法,用历史对比现在,推演未来,如果这样都可以,那经济学家都能炒股发家

04-02 18:18

赞同
伟大的国家(中国拥有最适合cro公司的土壤)
伟大的行业(医药永恒的主题)
伟大的公司(发展迅猛,管理一流)
伟大的时刻(白马落难)
伟大的价格(如果分红率提高,股息已经达到收息股的标准了)
戴维斯双击就在此时启程、已经大幅买入,并决心持有十年

04-02 16:26

都举茅台的例子,药明这事不是和新东方更像么?

04-05 14:09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都说药明康德是“要命康德”,之前持有过,觉得管理层价值不符合我们想要的传统价值,老是减持,孰对孰错呢,仁者见仁吧,后来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当你选择的时候你何尝又不是“利欲熏心”,所以客观的讲,理性的去认知企业价值就好了,能做到数一数二已经很了不起了…

04-02 19:04

中规中矩!大实话

04-02 18:51

做了药明把康龙也做了把~

成交量确实不寻常,很多散户应该在里面了,看1季度股东人数吧,远期预期还是跟中美脱钩有关,目前大环境仍然不确定,包括tiktok也是一样的,什么都是和国家安全有关

04-05 14:16

夸大其词了 实际法案影响是什么还不知道。不会完全禁止合作,大概率是有针对性的限制。否则不需要走法案 直接商务部一刀切了 。

药明康德,14pe

04-02 20:29

很中肯,合理偏低估值的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