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2023年报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2

Part1经营情况

1营收

如图,2023年营业收入1646.99亿,同比减少8.4%。自从2005年以来,这是平安银行第二次年报营收同比下降,上一次还是2017年。

对于银行来说,维持收入增长,可以增强对不良资产的消化抵补能力。只要银行有足够强的维持收入增长能力,资产质量的一时恶化就不是大问题。

因此,营收降低,不是一个好消息。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利息收入降低较多(-9.3%),非息收入降低相对较少(-6.1%),非息收入占比28.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可见,利息收入方面承压较大,后面会详细分析原因。

利息净收入

从图中可以看出,利息收入同比减少了0.6%,利息支出同比增加了11%。

利息收入方面,主要是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少了2.5%,金融投资减少了2.7%。

从2023年同比来看,企业贷款量价提升,个人贷款金额上升,但收益率有所下降。同业资产金额上升17.96%,收入上升83.02%。

从2023年四季度环比来看,利息净收入下降3.23%,企业贷款收益率下降0.14%,个人贷款金额、收益率都下降,同业资产金额、收益率也都环比下降,资产端收益趋势不是很乐观。

同时,从四季度环比金额来看,企业贷款金额环比上升3.27%,个人贷款金额环比下降2.27%,企业贷款一般比个人贷款收益率低2个百分点以上,因此也影响了营收。

利息支出方面,吸收存款占大头,增加了12.8%,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存款成本上升由2022年的2.09%,上升至2023年的2.2%。

从上图2023年同比数据来看,企业存款,同比金额有所下降,利率平均支出率上升了13个百分点。

企业的定期存款金额下降,活期存款金额上升,对应的是2023年企业投资和活力比被疫情耽误的2022年有所上升。

个人存款金额大幅上升了31.86个百分点,利息支出率也就是负债成本基本持平,其中主要是定期存款大幅上升40.88个百分点。

反映出了去年在楼市股市理财等各项投资渠道不景气,经济恢复较慢的情况下,居民大幅增加了存款配置,尤其是定期存款。

这跟全国居民存款规模,这两年大幅攀升,也是一致的。

好在国家去年降低定期存款利率,平安银行个人定期存款的利率,也同比下降了0.17个百分点。

但定期利率毕竟比较高,同时,跟很多贷款利率,比如住房贷款等,都是按年重定价不同,定期存款在存期内是不会重定价的,存的时候利率是多少就是多少。

因此,今年各大银行面临的个人定期存款比例较高,所导致的利息支出成本较高问题,估计还是很难有明显改善。

从2023年四季度环比来看,企业和个人的存款支出率没有大的变化。

企业各项数据环比变化不大,个人定期存款金额仍然环比上升3.48个百分点,可见个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改善。

从净息差来看,2023年净息差2.38%,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四季度净息差2.11%,环比下降0.19个百分点,整个2023年呈节节下降趋势。

2023年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吸收存款成本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造成了净息差大幅下降。

从四季度环比来看,资产收益率仍在下降、0.25个百分点,吸收存款成本企稳,只环比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由于很多贷款每年重定价,今年贷款收益率还会下行,净息差仍面临下降压力。

今年除非央妈快速下调存款端利率,净息差恐怕仍不乐观。

非利息净收入

从上图可以看出,非息收入主要分手续费佣金收入和其他非息收入两块。

非息收入整体下降6.1%,其中手续费佣金收入下降较少、-2.6%,其他非息收入下降较多、-11.7%

手续费佣金中,结算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8.3%,主要是对公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增加;

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5.5%,主要是代理个人保险等手续费收入增加;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下降 13.1%,主要是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降低了信用卡的业务量;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 10.2%,主要是理财业务、贸易融资等手续费收入减少。

银行卡手续费、资产托管手续费、其他手续费及佣金这三块,随着居民收入回升,资本市场回暖,应该都可以逐渐转正。

手续费佣金支出下降25.6%,降本增效成效不错。

2023年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1.7%,非息收入大头是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1.2%。

其中主要是靠其他债券投资价差损益,2022年底很多金融机构的稳健债券理财产品都亏了,2023年整体债券市场收益不错,得以扭亏为盈。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降低-128.5%,由盈转亏,主要是因为交易性金融工具由盈转亏,一进一出同比亏了10个亿,估计是2023年股市行情不好所导致的。

如下图所示

1净利润

2023年归母净利润464.55亿,同比2022年增加2.1%。但这个增加主要是靠同比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22亿,业务及管理费少支出34亿得到的,含金量不算高。

减值前营业利润

如图所示,2023年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1170亿,同比降低9.1%,主要是因为收入不给力。

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不受减值计提的财技调节影响,是一个观察估量银行真实赚钱能力的好指标。

信用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明细如上图,2023年比2022年少计提了122亿,其中主要是同业资产、拆出资金、债券投资等大幅改善。考虑去年债券市场的好行情,也说得过去。

贷款这一大块的计提同比没有多大变化。

因此整体少计提100多亿,也有一定道理。

2不良

2023年不良贷款率1.06%,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60天、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均下降0.1个百分点左右。拨备覆盖率277.63%,下降12.65个百分点,拨贷比2.94%,下降0.1个百分点。总体来说不良率控制不错。

平安银行一直采用高核销策略,从而控制报表不良率,今年核销686亿不良贷款,去年核销598亿,因此不良率还需细看。

从上图可以看到,正常贷款迁移率、关注贷款迁移率、逾期率、关注率等都还可以。

次级贷款迁移率、不良生成率等连年上升,也反映了这几年银行贷款质量整体恶化的趋势。

按行业划分看不良率,房地产余额占比由2022年的8.5%下降到7.5%,不良率由1.43%下降到0.86%。

对比招商银行等同行,以及去年至今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数据好得有点不真实。

让人不免怀疑是否藏着掖着,准备慢慢消化。

上图中2023年逾期贷款表现不错,但重组贷款320亿,比2022年的171亿多了150亿,同比增长87.23%。

公司说主要为个别对公大户债务重组导致,这么大体量,恐怕不排除房企可能性。后面投资者要注意关注。

当然,重组是以时间换空间,如果真是房企贷款重组,如果是优质房企,只要你相信这两年政策逆转之后,楼市能拉起来,那这150亿应该就问题不大,顶多损失点利息。

面粉、钱袋子、政策等都在领导手里,没有拉不起的楼市,只看领导的利弊权衡和意志。

连优等生万科都在出卖资产,艰难还债,其他民企,日子肯定更不好过,银行重组贷款,给予优惠和宽限,也算是共度时艰的双赢举措。

当然,以上都是盲猜,也可能是其他行业大企业的贷款重组。

按产品划分看不良率,主要是个人贷款不良率提升较多,尤其是消费相关的信用卡、消费性贷款、经营性贷款,分别提升0.09、0.15、0.09个百分点。

考虑到去年很多人缩水的收入,这个数据也在意料之中,这块等后面经济好转,大家收入上来,应该会回落,不必太担心。

而且住房按揭贷款同比提高6.7%,信用卡余额同比降低11.2%,占比下降13.2%,消费性贷款同比降低9.5%,占比下降11.6%,一般企业贷款余额则同比提升12.1%,占比提升9.5%。

可见偏好高风险高收益高核销的平安银行,去年在个人收入受影响,违约率普遍上升的情况下,大幅调整了贷款结构。

给低风险低收益的企业贷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更多额度,降低了高风险的一些个人贷,应该说是明智之举。

从上图的信用减值损失来看,2023年主要的减值损失都在零售金融上,批发金融则大幅降低。

因此对应到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上,零售利润贡献68亿,同比下降72.5%,批发利润贡献367亿,同比上升86.4%。可见去年零售贷款质量之差。

2023年不良贷款生成率1.89%,同比2022年的1.72%,增加了0.17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不良率控制较好,但其中也有不少隐忧。

3客群经营

客群经营状况如上图所示,整体来说不错,客户数、月活、AUM余额等都在持续上升。

背靠平安集团的庞大客户群池子,加持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平安银行的客户群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客户持续增多,优质客户在增长,就不愁没钱赚。

Part2资产负债

4资产

资产在前面收入和不良部分已经分析较多,这里简单看一下零售、对公占比,零售下降3.4%,对公上升11.5%,整体资产总额增长5%

5负债

如上图,零售存款同比上升16.7%,对公存款下降3.4%,负债详细如下图:

吸收存款中,个人存款增长较多,零售客群经营不错。

当然,特定形势下,由此带来的定期存款增多,也是必须承受的代价。

不过只要客人愿意住店,终归会带来更多的消费贡献,和对贷款业务的支撑。

6主要指标补充

资本充足率13.43%、一级资本充足率10.9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2%,同比分别增长0.50、0.42、0.58个百分点。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38%,同比下降0.98%

分红率一举提升至30%,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7.19元。

这么高的分红率是否可持续,还要看未来的资产扩张速度和收益率。

目前看今年经济不会过热,短期对资产扩张需求不高。

同时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版巴塞尔III协议,对于零售资产的风险权重优惠显著提升,有利于平安银行这样的零售银行,节省资本金。

长远看,可用银行大V@ice_招行谷子地推崇的RORWA指标(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和计算公式,来算算,要想实现内生性增长,在分红30%的情况下,维持核充率不变,需要多高的RORWA。

RORWA=净利润/风险加权资产

平安银行2023年RORWA=净利润/风险加权资产=464.55/41740.44=1.11%,2022年RORWA=1.14%

根据谷子地老哥的公式:RORWA=(H*Ta)/(1-P)

其中,H是核充率,Ta是风险资产增速,P是分红率。

当RORWA保持1.11%,核充率保持9.22%,分红保持30%时,Ta风险资产增速不能大于8.42%,

去年平安银行Ta为5%,以目前的经济环境,和5%的GDP增速,这点不难做到。

但一旦过两年经济走向繁荣甚至过热,风险资产增速大于8.42%以后,为保持核充率,分红就会有压力。

当然,那个时候可能平安银行转型升级成功,营收、净利润等增长较快,推动RORWA上升,那么也可以支撑更高的风险资产增速。

这就是冀行长的努力方向了。

同时,从管理层的角度分析:

既然管理层敢大幅分红,自然有中长期保持30%分红比例的意愿和把握。

否则,即使是响应上面号召,从以前的12%加到20%分红比例,也已经很有诚意,不必一下子加到30%。

毕竟去年经济形势不好,银行业几年让利下来,大部分净息差已经进入1.8%以下的危险区域,不搞大笔分红,上面也能理解。

更何况,今年大笔分红,万一坚持两年之后,资本金不足,不得不降低分红,或者再融资向市场要钱,引来资本市场看衰,股价跳水,长期阴跌,反而是得不偿失,自己给自己挖坑。

冀行长新官上任,正要大展宏图,肯定不希望在自己任内,分红比例刚上去没两年,就灰溜溜降下来。

冀行长这些管理层,对公司和金融业的理解和专业能力,比我这种金融小白强了十万八千里。

既然他们敢一把把预期打满,自然是有把握,起码维持上几年30%分红,争取这个比例常态化的。

Part3总结

7优点

一是客群运营良好,零售客户持续增长。

二是针对去年的经济环境,调整了风险投放结构,降低了信用卡、消费贷等高收益高风险业务,对公贷款增长较好,没有一味追求增长。

三是核充继续保持增长,内生增长动力较强。

四是分红比例大幅提升,赶上了第一梯队。

8缺点

一是负债端,个人定期存款占比高,推高了负债成本。

二是资产端,营收下降,减值前营业利润下降,不良核销较多,信用卡、消费贷等以往的高收入业务不太好做,房地产业务可能存在未暴露的不良。

三是分红比例大幅提升后,后续能否持续,实现内生增长,还不清楚。

9展望

平安银行调整组织架构,重视一线分行行长,做强赋能分行;转变策略,控制风险,压降负债成本,提升对公贷款投入;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做强零售业务,提高分红。

而未来宏观环境转好,经济进一步复苏,个人收入提升,央妈出手降低存款利率,都是大概率事件,也有利于银行回血。

平安银行,当下较难,未来可期。

后记:

感谢各位读者,这么枯燥干巴的财报分析文章,还能看到这里,给各位点赞。

按照年初计划,今年开始,用两三年的时间,真刀真枪解剖研究财报。

最近用了近两周的时间,给平安银行2023年财报建好了自己的数据库,也就是上面各位看到的一些表格。

说实话,工作量有点超出我的预期,但收获也很大。

一些名词、数据和逻辑关系,去年看的时候以为自己明白,这次要建立财报数据框架,把它们分门别类放好时,才发现自己还有模糊不懂的地方。

同时,有些数据,单看财报的时候没感觉,手动放进框架里,就能看出点味道,对企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银行财报数据多,指标多,光看财报,只能得到一部分认识,整理到一起,才能对银行全貌有更深入的了解。

平安银行财报分析完,趁热打铁,下一个就是招商银行

以前周更投资文章,现在考虑建立数据框架的时间,估计以后要改半月更了。[捂脸]

以前看企业,定性分析多,数据细节等主要借助大V投喂,现在要自己淘米洗菜,蒸煮烹炸,自己做饭自己吃 了。

虽然做饭很辛苦,饭也有点干硬粗糙,但过程还是很享受的。

投资者慢慢变富的过程,也是投研能力慢慢变强的过程。

这两年输出以财报分析文章为主,先把关注企业2023年财报来一遍,建立对应数据库。

当然,中间有灵感了,也会间或输出投资理念类文章。$平安银行(SZ000001)$ @今日话题

感谢冰哥的银行分析文章和书,请冰哥指点[抱拳]

全部讨论

04-02 08:41

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