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思创IPO:国家电网家族的创业故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灯塔媒介5月11日讯,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博思创”)正向科创板发起冲刺,拟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7.83亿元,预计公司估值约31亿元。

海博思创由张剑辉和徐锐夫妇实际控制,夫妇二人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2.33%的股份。公司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主要为电网客户提供储能产品,近年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

2023年6月,海博思创提交招股书,迄今已经历两轮问询。

今年4月26日,海博思创在上交所科创板披露了最新回复函。

招股书显示,海博思创拟发行不超过4443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78亿股;计划募资7.83亿元,IPO估值约31亿元,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

公司背景与发展

据招股书,海博思创的创始人张剑辉,1978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张剑辉曾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要职,2011年创立海博思创。

徐锐1978年出生,哈尔滨人,中国国籍,持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目前担任海博思创副总经理。

海博思创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海博思创营业收入分别为3.7亿元、8.38亿元和26.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9万元、1529万元、1.82亿元。

其中,储能系统收入是海博思创的主要收入来源,在2020年至2023年间增长了28倍,显示出该公司发展迅猛。

然而,招股书显示,海博思创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均为电力领域的央企和国企。这可能与张剑辉家族在电力行业的深厚背景有关。

2020年-2022年,海博思创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1.88亿元、6.55亿元和21.9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88%、78.16%和83.70%,集中度较高。

截至2023年末,海博思创增量订单中,国家电力订单金额12.6亿元,华能集团19亿元,华润电力13.4亿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订单金额2.3亿元,合计订单金额48.12亿元,占全部增量订单的55%。

家族背景

张剑辉的父亲张志厚,曾担任国家电网厅级干部,拥有丰富的电力行业经验。

据招股书,张志厚曾在东北电力、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及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担任要职,并在国电通信中心及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担任重要角色。2008年11月退休。

张剑辉的母亲刘会娟也在电力系统工作多年,于黑龙江华能发电公司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任职。2005年9月退休。

张剑辉的哥哥张东辉,1973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为德国国籍,曾在西门子工作多年;2020年-2023年,担任国网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与国家电投核心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2021年7月,海博思创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合资公司新源智储,海博思创持股49%,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持股51%。持股比例接近,这一成就在储能行业内较为罕见。

2022年,新源智储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净利润6723万元。

这一合作显示了海博思创在储能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家族在电力行业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与灯塔媒介立场无关,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镜像,违者必究。转载、约稿、发布等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