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猪周期、全新的估值逻辑(上) ----兼聊市场主体对猪周期认知的几个主要误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21

$牧原股份(SZ002714)$ $苹果(AAPL)$ $特斯拉(TSLA)$

按巴菲特投资标准衡量,生猪行业不是好的赛道。好在有牧原股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有看头,从竞争格局看已经成为生猪行业中的苹果(即占全行业利润的比例极高),其最重要的公司文化、价值观、公司治理、公司管理、公司战略方面已经符合投资标准中的卓越级别。按马斯克第一性原理(与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中的零基预算思维方式相同,本质是零基思维)制定并有效落实的公司战略让牧原独一档的存在(在育种、饲料配方等具体战略上有充分印证),其思维能力有天马行空的风采(例如育种思维,见文尾照片),牧原已经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当然,再好的公司在艰难赛道中的长期盈利水平要受行业基本面和竞争格局的影响,从而影响长期估值。

本文目标并不是大多数朋友急切要找的切入猪周期上升发财时点,而是想与大家一起探讨行业基本面变化引起猪周期性质改变对牧原股份的估值影响程度,说穿了就是长期看市值还有多少上涨空间。本文试着以聊天和简明风格展开(即非学术论文)。

一、全新的猪周期

预测猪周期为何热闹?因为大家目的是要找到生猪价格的演变规律或生猪价格表现(形式,从而可与成本比较来预测利润,关注价格的最终目的还是关注利润,所以牧原股份秦英林说猪周期的划分用利润周期看最准。利润是估值的基础、金标准,在成本数据相对好找的条件下,周期或价格预测就是极其有吸引力的功课,新希望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来完成这个任务(可惜认知上掉入我说的第一个误区)。

各生猪市场主体(主体范围见附注1)对生猪周期认识发表了大量文章或观点,虽然有很多讨论观点还幻想并等待前N个周期出现过的周期上行段暴利发财或回血,但已有部分主体的部分观点认为以后的猪周期与前N轮周期不同,可惜由于过分关心价格行情,大多没有说清猪周期演变的本质、样子、原因及估值逻辑,还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误区。

(一)对生猪价格行情的预测等同于猪周期规律预测是第一个误区

2023年8月8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牧原股份公司提问:这段时间生猪价格大幅

上涨,公司有没有考虑加大出栏数量?

牧原股份回应:公司坚持连续生产、稳定出栏的策略(像不像定投?),不将生产、销售节奏的调整建立在对行情的预测上;公司未来将持续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节奏,促进生猪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这是立足本份的正确说法(听上去比新希望笨,实际在出栏安排上比新希望等大多数同行聪明得多了)。

任何市场交易价格波动的动因是资金与交易对象的供求关系:

1. 资金多少:市场有多少资金和未来某次交易将用多少资金;

2. 交易对象(如各类商品、金融产品等)多少:存量多少?及预期产出、消耗多少?用于未来某次交易的量是多少?

3. 谁在交易(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大多数场景是边际交易者决定时点、短期交易价格,就是手上拿着钱,可以用钱向市场表达观点的人,他们的行为直接体现为时点上的资产价格,但只是时点上的资产定价权,不是长期定价权。有趣的地方:大多数时间交易价格波动(高频交易)的定价权在小规模边际交易者手上,控股股东、大的机构一般不会高频交易,这些真正可以定价的巨鳄市场主体却常常作为旁观者看着高频小规模边际交易者忙忙碌碌的样子脸上露出有趣的笑容。原来大多数时点、短期交易价格是这么来的,大多不是主力的意思!这就是很多市场主体在知道这个原理前没有认清的第二个误区,误以为长期定价权也是这么来的

即使是控股股东、机构、掌握巨资的自然人,按目的、认知、理念、战略、技术、持有时间等条件不同,其交易风格需要分为多个类别或流派,尽管没有权威的分类统计数据,但我敢说真正的价值投资风格比例很低。下图是大智慧软件统计的“*st正邦”从2020年12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机构(含实际控制人)持仓历史变化情况,曾经的出栏量增速第一明星股,目前进入破产重整,从25.98元跌到最低的1.85元(复权价),这是高学历、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智商(大多还国外名牌大学留学并在著名金融机构工作过)基金经理(私募、公募)干的?四川海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子盈祥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2023年6月30日居然还有2994.50万股(位列第七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俗称北上资金)在2022年12月31日还有5378.32万股,期间居然还加仓了532.64万股(成本超过4元/股),到2023年3月31日只剩下1862.80万股,在一个季度内、到极低位置才出现恐慌性抛售。可见,部分基金经理、北上资金的神话已经变成笑话,同时可见市场追求简单的、与盈利并不一定同比变化的出栏量高速增长(成长逻辑)是多么的疯狂和肤浅(出栏量高速增长看得到、好理解并憧憬为利润高增长,其实与盈利有关的因素很多,这些憧憬的人并不理解也不想理解),更有趣的是连大多数机构都如此的投机和盲目,更不要说大多数散户了。

【“*st正邦”从2020年12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机构(含实际控制人)持仓历史变化情况图】

影响供求关系因素的是市场宏观、微观基本面因子和千千万万交易主体(双方)的交易风格,对基本面因子汇总、分类、分级研究的国外顶流咨询机构大多形成被保密的风险库和动能因子库。所以,价格是表象,基本面和交易主体的交易风格是动因(价格变动的动力之原因)。其中部分交易主体的交易风格在某些时候或多或少也受基本面影响。对于正宗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基本面就是金标准。如果市场交易主体全部是正宗价值投资者的话,本质或动因只有基本面了,可惜正宗的价值投资者比例很低,所以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风格也列入动因。

价格是供求双方交易的结果,主要体现资金的作用,资金方既受到基本面(长期因子+短期因子)、资金面影响,短期还受市场交易主体心理情绪因素的影响(即心理面),有市场人士戏称为“三碗面”。

价格曲线受到长期因子、短期因子、资金因子和心理情绪的共同影响,但四者在长期价格曲线和短期价格曲线中的影响比例不同且有变化。

价格预测是指对价格变化趋势做预见性测算和判断。其过程是: 从过去和现在已知的价格状况出发,利用预测模型模拟未知的中间过程,推断出未来的结果。很多软件还有回测功能,可以对预测模型在历史数据中验证是否有效。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逻辑盲点:

1. 在历史数据中验证有效的预测模型无法保证在未来的数据(还没有发生)中验证也是有效的;

2. 未来未知的中间过程存在大量的变数

3. 任何交易主体都不可能掌握千千万万市场参与主体的资金实力情况、明天及以后短期内还没有实施的全部交易计划决策信息,即没有人能看到所有市场交易主体的所有底牌和未来所有出牌的顺序。这是预测价格行情缺乏依据的硬逻辑,随便什么号称大师、大V的名人讲到口吐白沫,要让理智的人相信你已经知道这些底牌是不可能的,可是,但是!就是有人相信这些大师、大V是看到未来底牌的,评价他们“好像什么都知道”。这些相信大师、大V能看到未来底牌的人称为不理智的人不为过吧?从概率上讲任何类别的人都是存在的,只是比率大小不同,所以在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的优良条件下,那怕概率很小,相信的人绝对数还是很多很多的,最终规模也很大。与电信诈骗一样,小概率的生意在大基数条件下其实也不小。

从历史上看,凡是预测未来各种市场价格(如:生猪价格、证券股价等)具体数据或行情的主体(机构、自然人等)到最后全部从明星到流星,打脸是家常便饭(令我感叹的是几十年来看到过好几个预测的人真的学识丰富、聪明迷人)。

那么根据以前和当前的基本面因子来推测未来价格曲线是否行呢?很难:

1. 未来的基本面还没有发生,将来发生那些动因、强度如何、动因发生时间及是否因重叠而发生共振?那些因子重叠?因子重叠共振是导致短期价格畸形表现的原因。还有偶然性事件(如天灾、人娲、病毒细菌等)的影响。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没有说未来生猪价格曲线的样子是聪明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在未来的不同时间过程中分别有那些基本面因子主导、什么时候开始主导、主导多长时间、叠加因子内容、叠加因子多少、叠加因子后共振强度怎样、何时叠加及时间长度,而这些基本面因子的演变决定了价格曲线演变,可想而知,价格曲线的演变样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每期都不同。可太多的人就是想预测价格曲线的演变样子。

2. 很多行业的基本面历史数据以前和当前)即使有也不全,甚至经常发现已经有的数据也有明显的人为调节现象,部分数据依据不足,个别数据造假,总之,要么没有,有的也是质量堪忧。例如生猪行业,我的《生猪价格波动----供求动能因子库(行业基本面)》(格式见上图)中的很多因子缺乏行业历史数据支持(如行业养殖主体结构占比很高的散养户按商业性与非商业性养殖分类下的户数、这二类下各自的母猪存栏、育肥猪存栏、在用猪舍面积、空置面积数据,规模化企业的产能增加数与散户去化数差额,疫情影响产能的数据等等),而以往的验证结果已经多次发现已有的即使不全的历史数据(含当前)也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严重制约分析。除牧原秦总外(他不预测行情),所有的知名学者、媒体大V、业内高管和行业专家利用历史数据对这几年生猪行情的预测都错了,大多数自己也承认错了。有趣的是当下正在预测行情的还在反复证明自己正确、甚至神明的人真多。

3. 你敢说未来没有新增的基本面因子(不是指天灾类)或已知因子之外的动能?实际上,预测都是建立在未来没有新增已知基本面因子之外动能的基础上的,这个逻辑本身就已经有缺陷了!但人力所不能及,也只能这样,但不能认为理所当然,不能把自己的认知边界等同于上帝的认知边界,这也是人类最易产生且频率最高的误区,列为第三个误区

综上,对未来市场价格表现或行情曲线的预测我称之为算命,人做了神的事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媒体上有很多人难得中短期预测准了就感觉自己了不起,飘飘然了,找到了高于大众的神一样尊贵感觉,像吸毒了一样的迷恋预测行情曲线,常常大言不惭的说:我早就说过了……然后攻击性地说别人是垃圾。

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在各种媒体上高频地讨论行情,听得最多的是“可以见到多少价格”。随着时间推移,讨论者还经常根据基本面变化修正自己的预测数据,当然同时也被喜欢争斗者嘲笑其打脸,并以此为依据来否定其能力或水平,于是必然会发生谁也赢不了谁的无穷无尽的、毫无意义的口水战,谁都认为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反正要到未来才有证据证明谁的预测正确,所以现在谁都没有依据说对方是错误的,对争论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最后无非就是走着瞧,较真的人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打赌,所以各种媒体上打赌的现象比较普遍(看来并购中的对赌协议也是这么产生的)。更有趣的是雪球等平台上关于猪周期的参与讨论主体中有许多还是性格有缺陷的,有喜欢指点江山的、有喜欢攻击别人却又容不得别人说不同看法的、有可爱的诗人也有肛门代替嘴巴的……自然且必然地大量看到拉黑不同意见者。

像分时图一样的价格行情或曲线预测除了运气就没有其他解释的依据,那么猪周期规律应该怎么预测?

1.对各种因子未来的变化规律给予预测。

2.在对各种因子未来变化规律预测基础上汇总出不同条件、不同概率下的多种生猪周期盈亏规律(不是曲线,想象成多种价格区间或K线吧)。国外咨询机构称之为多因子敏感性分析

3.用生猪年度平均价格代替每天或每周的短期价格预测,同一预测期间内在不同条件、不同概率下有多种生猪平均价格。这样就回避或过滤掉了对价格曲线千万种可能形态的预测。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季度、半年度平均价格的预测。

4.出栏量的预测也需要用生猪年度出栏量代替每天、每周、每月的短期预测,同一预测期间内在不同条件、不同概率下的多个生猪出栏量。

中短期的盈利不能说明问题,生猪企业是否真正盈利情况要看一个周期下来几个年度盈亏相抵后的合计数最终是否盈利,其年化ROE是多少。这个也是市场讨论中没有重视的问题,导致常常看到以某个季度、年度的中短期盈利情况好坏为标准或依据来评判观点、自我辩护或攻击对手。算是第四个误区。说个题外话,对一个人投资水平的评价期需要更久,巴菲特的说法是10年以上。

同一预测期间内在不同条件、不同概率下的多种结果是预测的自然要求,毕竟是预测、不是实际结果不知为何,市场人士总是只预测一个结果,连中国评估协会的评估准则也是要求评估报告只能有一个结果,这是极其荒谬的,是市场的第五个误区。作为评估师(同时又是注册会计师、税务师),我一直在行业内强调条件与概率不能设定唯一,因为对未来唯一条件的假设违反客观事实或规律,没有人有能力、有资格对未来设定唯一!唯一的预测或评估结果会因为存在其他条件或同一条件变化而降低、甚至没有咨询价值。但人微言轻,为了遵从内心而放弃评估业务,只能在并购咨询报告中以多因子敏感性分析提供专业意见,满足了谈判中出现不同条件下都有可选择方案的需求。我真的无法理解这么多聪明的脑袋怎么就一根筋呢?只能是一个预测结果难道是中国式思维的局限?为何不能用国外顶级咨询公司的多因子敏感性分析?有时真的要忍不住地问:你凭什么说只能是一个可能?凭什么说你的唯一预测结果是全球唯一正确的预测?

但像多因子敏感性分析这样的预测或评估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市场类因子的未来变化规律还有些逻辑可讲,可非市场类因子的变化大多带有偶然性,大多没有出现的规律,而预测或评估时却又必须尽量假设进去。况且,对基本面长短期因子、资金因子和心理因子在时间轴上的结构比例如何变化及产生怎样的共振预测也是极其困难的。虽然要预测正确很困难,但多因子敏感性分析大概率比只有一预测结果要合理。

不知为何,市场人士讨论中对影响价格的各种因子没有分类为市场类因子非市场类因子,这是市场的第六个误区

(未完待续。这个部分请朋友们先帮助检查错误之处,发表讨论意见。包括错别字、语法)

牧原天马行空的育种思维)

附注:

1 .生猪市场主体包括政府、证券交易主体(创业股东、基金等机构、游资、散户)、生猪养殖产业链参与主体、第三方咨询机构、雪球等平台上的讨论者、主流媒体评论。

全部讨论

2023-09-23 00:11

好文章。实话说在星球里看不到多少像样的文章。好文章好在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论点论据清晰,不是个人情绪发泄,不是冒充意见领袖,不是那些搞投机趋势的只讲自己上涨的那段。可惜,好文章太少了,不过写出来给那些人看, 也不值得。但仍然愿意写出来的,才是真佛。

2023-11-12 10:05

$牧原股份(SZ002714)$ 为了方便与昨晚的中篇一起看,我再发一遍。

2023-11-13 01:57

好文

2023-10-28 18:19

雪球上难得一见的好文!任何时刻对任何股票交易价格的预测不是疯子就是骗子!

2023-10-09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