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征战欧洲,计划2030年成欧洲最大电动汽车销售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当地时间5月9日,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表示,比亚迪目标是到2030年超越大众汽车特斯拉Stellantis,成为欧洲市场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并称比亚迪正准备“在欧盟进行巨额投资”,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涉及工厂、分销网络和市场营销,以期最终实现汽车的欧洲本地生产。

据了解,今年年初,比亚迪“开拓者 1 号”汽车运输船就已数次搭载新能源汽车运往荷兰、德国等地,未来两年内,比亚迪还将陆续投入运营7艘滚装船。

开局遇冷,规划依旧

2021年起,比亚迪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开始尝试将市场扩展到欧洲,首站登陆挪威。作为常年面临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问题的国家,挪威政府一直以来对减排问题尤为关注,新能源电车在当地有着极其友好的发展环境,然而比亚迪却在挪威意料之外地遭遇滑铁卢。eu-evs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在挪威所售电车不到1300辆,占挪威电车市场销量第20名,与位列第1的特斯拉销量相差近2万辆。

但开篇的不如意并未浇灭比亚迪入局欧洲市场的决心,2022年,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比亚迪决定全面布局海外市场,在将东南亚和拉美市场作为主攻方向时,依然把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选定为重要的布局目标。当年9月,比亚迪汉、 唐和ATTO 3正式进入欧洲,并在德国顺利拿下大单,其中ATTO 3成为德国爆款车型。

2023年,比亚迪继续携5款车型进入19个欧洲国家,最终累计在欧洲开店超 230家,斩获多项国际汽车大奖,海豚系列更是被Autobest评为年度欧洲最值得购买车型。Dataforce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欧洲销量突破1.3万辆,同比暴增545.7%,虽然和特斯拉欧洲销量仍然相差颇多,但增速惊人。

比亚迪的欧洲出海改善了西方对中国车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为接下来中国汽车渗透欧洲市场打下了口碑。从民间到媒体,比亚迪的电车质量得到高度肯定,其中不乏德国之声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伯恩斯坦研究公司更是对比亚迪的欧洲发展前景做出积极判断,认为其将对欧洲大众汽车Stellantis等大众市场制造商构成长期风险,预计到2030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占据欧洲市场3%—10%的份额。

高质价比撼动欧洲市场

很长时间以来,特斯拉都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直到和比亚迪打了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后,特斯拉已经连续失去这一桂冠两年之久。凭借着超低价格,比亚迪不仅成功抵挡了马斯克大规模蚕食中国市场份额的企图,还以此在国际电车市场引发期待和关注。

据了解,电车价格是欧洲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虑因素,彭博资讯的调查发现,83%的欧洲人认为电动汽车价格“太高”。相比于欧洲品牌,比亚迪在国内市场“内卷”出来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凸显,以其入门级海鸥车型为例,价格为1.1万美元,相比竞争对手低40%左右。而这主要归功于比亚迪在生产规模、技术、供应链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得产品拥有出色质价比,兼顾品质和价格,不再是单纯靠低价竞争出海。

比亚迪的质价比冲击无疑会引起欧洲本土电车品牌的重视,部分品牌已经开始接续实施降本措施。例如,Stellantis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入侵”,企业正在用自己的电动汽车阵容攻势进行反击,并计划削减制造成本和价格。

虽然欧洲电车普遍因本国制造链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成本、售价高,短期内难以做到像比亚迪这样的低价优势,但不少分析人士还是对比亚迪的欧洲出海未来产生隐忧。毕竟作为欧洲市场的进口车,比亚迪并不能保持像国内市场一样的价格优势,物流、销售税、进口税和满足欧洲认证要求都会增加电车在欧洲的成本,一旦欧洲再度采取本土企业保护政策,构建贸易壁垒,比亚迪的雄心可能难以实现。

“和仰望U8比起来,即便是一些超级跑车都显得相当苍白。”这是德国主流媒体《焦点(Focus)》对比亚迪的评价,而近年来,这样的溢美之词已成为西方媒体和行业观察者评价中国电车的常用语。这表明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欧洲大陆已经具备了相当口碑。未来,比亚迪能否从欧洲电车围剿中突围,保持竞争优势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全部讨论

欧洲很散,销量也就那么回事。农村包围城市,欧美以外的市场占了就足够了。

05-13 15:43

欧洲市场没多大,而且欧洲人对中国制作很排斥,吃力不讨好,不过也没办法美国不让你好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