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最好的理想,为什么最不被看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 爆款策略失效、增程市场内“卷”、技术护城河低,理想如何进一步打开局面?

作者:鹿白

编辑:肖莹

蔚小理,曾经的造车新势力三兄弟,凭借各自独特的市场定位,在过去几年里,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其中,理想汽车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产品哲学,不仅在销量上实现逆袭,包揽中国30万元以上SUV销量冠军、新势力豪华品牌最快交付记录等诸多名号,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相较之下,蔚来还在经历销能不足的阵痛,小鹏汽车则持续处于组织架构的动荡之中。

随着MEGA上市,理想汽车进入发展的转折期。作为理想首款纯电车型,MEGA没能实现预期销量,同时也没能使理想汽车实现品牌的再向上一步。

MEGA失利后,为挽救市场销量和口碑,理想转头向下,把更多资源投放在门槛更低、性价比更高的的理想L6上。订单来看,理想L6表现强势,截止目前,其累计订单已超过41000台。

但这并不意味着理想汽车已经走出阴霾。从根本逻辑来看,理想汽车并没有化解潜在危机。

与之对比,小鹏蔚来现已经进入造车2.0阶段,分别以技术外输、换电共享的形式,在尝试寻找造车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而在MEGA失利后,理想则面临着爆款策略失效、增程市场内“卷”、技术护城河低等诸多困境,如何进一步打开局面?成为理想当前最现实问题。

01

爆款策略失效

精准的产品定位及市场营销手段,让理想ONE及L系列销量火爆,也让李想一度被誉为车圈最强产品经理。

2019年12月,理想首款汽车理想ONE正式开始交付,2020年理想ONE成为中国新能源SUV市场销量冠军。理想ONE凭借增程动力,以及在空间、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上满足了中国家庭用户的高标准需求,让理想汽车站稳了脚跟。

2022年,理想一口气推出L系列3款产品——L7/L8/L9,这三款产品基于已成功打开市场的理想ONE延展而来,不光产品力更加成熟,并且可以满足更多细分家庭用车人群的需求。

由于2023年,市面上还缺少聚焦家庭用户,并且具备一定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理想L系列得以横扫市场。

2023年,也成为理想汽车的高光之年。

这一年,理想汽车将中国30万以上SUV、20万以上新能源销量榜冠军、大型SUV&中大型SUV销量冠军、新势力豪华品牌最快交付记录等名号全部收入囊中。

同时,理想汽车也迎来首次扭亏为盈。

官方资料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全年共交付37.6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82.2%。得益于此,2023年,理想汽车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净利润118.1亿元,一举抹平此前五年的累计亏损。

理想ONE和L系列的成功,让李想信心倍增。在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就表示:“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区的销量。”

2024年1月,李想对外表示,理想汽车本年目标为:全年销量80万辆,月销量10万辆,单车月销量3万辆。

但其凭借增程路线横扫市场的优势,在纯电市场却失效了。

2024年3月,理想推出了高端纯电MPV理想MEGA,采用800V高压平台,搭载麒麟5C电池组,售价55.98万元。对这款产品,理想汽车的目标是,“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

MEGA上市之前,李想立下了很多flag,喊出了“把高端纯电车也卖成爆品”的口号,并表示,理想MEGA目前5000元小订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2022年理想L9的同期表现。

但最终MEGA销量却远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2024年3月,理想MEGA销量仅为3229辆。知名汽车博主孙少军曾透露,理想MEGA上市后,小鹏X9、腾势D9、问界M9等MPV车型都出现明显回流。其中腾势D9为最大赢家,进店订单双丰收,周末新增订单1700+,订单翻了两倍。

MEGA的溃败,打破了理想的爆款神话,相伴而来的是理想汽车的营销崩盘,李想和他的理想从神坛跌落。

今年3月,理想汽车交付量为28984辆,1-3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80400辆,低于问界的85842辆,失去了已经蝉联数月之久的新造车销冠位置。

考虑到实际销量与年度目标相差甚远,2024年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2024年公司销量目标从80万辆下调至56~64万辆。

纯电市场的失利,迫使理想只能暂时将目光再次聚焦到增程市场中,并被迫“卷入”价格战。2024年4月,理想推出了价格更低、定位更低的理想L6。

但2024年的新能源市场,已经不缺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的增程玩家。在增程市场上,理想还能再次创造奇迹吗?

02

增程市场开“卷”

受市场口碑及销量不及预期等双重影响,理想汽车只能继续向下“卷”。

一方面,理想发布了更具有性价比的理想L6,“卷”入30万元以内新能源SUV市场。

4月18日,理想汽车正式发布家庭五座豪华SUV——全新理想L6。理想L6提供Pro和Max两个版本,全国统一零售价分别为24.98万元、27.98万元。

另一方面,曾经明确宣传不降价的理想汽车,也开始了价格战。

4月22日,理想汽车调整旗下多款车型售价,其中2024款L系列汽车降价1.8-2万元不等(不含理想L6),理想MEGA降价3万元。与此同时,理想也给2024款车型的老车主提供了等额现金退款。

2024款L系列汽车刚刚问世一个多月,理想汽车就下调产品售价,不光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已然生变,也从侧面昭示了理想正身处焦虑泥潭。

李想坦承,理想汽车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对市场节奏的把握出现了误判,特别是在理想MEGA的推进上将商业验证期误以为是高速发展期,这导致销售团队分散了精力,影响了对主力车型L系列的服务与销售。

事实上,原本理想汽车对MEGA寄予厚望,但在其失利后,理想汽车将希望寄托在L6身上,L6也承担起了理想汽车接下来实现年销56-64万辆销量目标的使命。

在理想L6的发布会上,李想给出了一组数据,其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23 年, 30万元以上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每销售10辆,就有3.3辆是理想的增程式电动车。每销售10辆混合动力汽车,就有5.6辆是理想汽车。”

但今时不同往日,当前的增程市场中,已经涌入诸多玩家,理想汽车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多。

理想L9上市时,问界M9还在襁褓中,理想L7上市时,问界正在遭遇交付暴跌,根本没人能想到几个月后上市的新款M7会爆发出一发不可收拾的市场号召力。

在L6上市的今天,市场风云突变。与2022年理想L9上市时基本无竞争对手的环境相比,今天L6所面对,是一个群狼环伺、竞争空前激烈的增程市场。

比如以华为主导的问界主打增程式,并且是贴着理想打,从M5到M7,再到M9,对标理想L7、L8、L9。

其中,问界M7和理想L7类似,都是增程式5门5座的SUV,然而前者起售价仅为24.98万元,比30万级的理想L7低了一个段位,得以上演“田忌赛马”的戏码。

2024年1月,问界汽车全系交付3.3万辆,环比增长35%;理想汽车全系交付3.12万辆,环比下降38%。此后两个月,问界汽车的销量一直压理想一头。

除问界外,吉利、奇瑞等车企也纷纷上马主打舒适性的增程汽车,进而分流理想汽车的影响力。同时,哪吒、零跑也学会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在十万元价位段推出诸多极具性价比的家用SUV产品。

比如,2024年4月22日,哪吒推出了全新SUV哪吒L,售价12.99~15.99万元,均为增程版本,高配车型上提供冷暖冰箱,全系标配宁德时代40kwh电池。对比而言,理想L6搭载35.8kwh电池,电池供应商为欣旺达和宁德时代,售价却高达24.98-27.98万元。

作为理想旗下目前最便宜的一款车型,理想L6的上市,帮助理想汽车稳住了销量的基本局面。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布局增程车型,增程技术的红利期即将结束。届时,理想汽车的新增长点在哪里?

03

技术护城河低

于理想汽车而言,当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在于,除了精准的产品定位外,几乎没有任何技术“护城河”。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也能体现一定问题。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的研发支出为105.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8.5%,相比2022年的15%占比再度大幅下滑。

事实上,2022年的理想汽车研发占比就已在“蔚小理”中垫底,同期蔚来汽车的研发占比为22%,小鹏汽车的研发占比也超19%。

而这也一度令李想遭遇“最抠门”造车大佬的吐槽。研发投入占比的下滑,所带来的一个必然影响,就是对于“未来技术”的投入度不够,缺乏除了当下产品之外的核心技术优势。

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理想比不过小鹏,在纯电市场中,理想的补能网络体系比不上蔚来。而蔚来和小鹏,也已经基于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开辟了造车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并不断拓宽自身的“护城河”。

2023年7月份,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大众中国入股小鹏汽车,持有小鹏4.99%的股份,也顺势成为第三大股东,双方还将联合开发两款B级电动车,预计2026年投产。

今年4月,大众与小鹏合作有了新进展,双方正式签订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平台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并将从2026年起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

5月8日,蔚来广汽集团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共同推动建立统一的电池标准体系,合作研发适配双方换电体系的换电乘用车及兼容性换电服务站点,推动搭载统一标准化电池包的换电车型上市,并实现各自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

广汽集团也成为长安汽车、吉利控股、江汽集团、奇瑞汽车、路特斯之后,第6家和蔚来达成换电合作的车企。除了上述六家车企外,蔚来还与皖能集团、安徽省交控集团、南方电网等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加快换电网络的建设。

相比较而言,理想并没有能够将技术向外拓展的优势,而其想要寻找增程市场之外的第二增长点,纯电市场则是其重中之重。但MEGA的失利,让理想在纯电市场的开局并不顺利。

在北京车展上,李想与李斌在互动过程中表示:“高端纯电太难卖了,没有补能网络的话很难推”。李斌对此表示认同,“现在你知道蔚来卖了这么多,有多不容易了吧”。

而在北京车展前,李想就已经就MEGA的失败进行了反思。

在其内部信中,李想表示:“我们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理想MEGA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ONE和增程电动相似从0到1的阶段,无法像理想L系列一样,一上市就能拥有从1到10的经营势能”。

另外,李想认为MEGA的失败错在理想汽车从上至下过于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越了价值。对此,理想汽车将降低销量的预期,回归健康增长。

在信中,李想也承认了对于纯电市场节奏的误判并作出反思:“2024年3月的问题,是我们2022年问题的加强版。实事求是,知错就改,我们有信心在共同的努力下,聚焦用户价值,聚焦经营效率,耐心控制节奏,通过脚踏实地解决问题,长期健康地服务好我们的用户。”

于理想而言,2024年想要实现56-60万辆的销量目标,需要月均销量达到4.7万辆。截至目前,理想汽车月平均销量稳定在2.5万辆左右,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任重道远。

纯电车型无疑是理想新机会、新增长点,在MEGA之后,理想又该如何重新树立在纯电市场的信心以及产品口碑,成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