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免疫核心公司(Immunocore)-TCR免疫疗法的探路者,面临重重迷雾!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5

探索生物科技前沿公司中的Immunocore翻译成中文,是免疫核心,挺炫酷的名字,其研究的方向是免疫疗法双雄中的TCR免疫疗法,现在市值30亿,这个公司如何,有没有十倍股的潜力呢?

先上结论:从人类健康的角度来说,该公司探索的TCR免疫方向,对攻克实体瘤的探索很有价值!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还是属于风投的范围,对于价值投资来说,不确定性太高了。
分析如下:
(一)业务:
1、公司是2008年成立,于2021年上市,总部在英国,是专注于TCR免疫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是学术大牛,发展早期就和基因泰克、葛兰素史克礼来等大药企进行过合作,融资过程备受追捧。
2、公司在22年1月上市了全球首款TCR产品,治疗眼内葡萄膜黑色素瘤(该药是TCR双抗而不是TCR-T);
3、公司简史:
2008年在英国成立;
2013年6月,IMCR与基因泰克、葛兰素史克(GSK)等达成合作;
2014年1月,IMCR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
2015年7月,完成3.2亿美元的A轮融资,创下了当时欧洲药企最大规模的融资记录。
2017年9月,盖茨基金会宣布将投资4,000万美元以支持Immunocore基于TCR的可溶性TCR传染病治疗剂的开发。
2020年11月,公司治疗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在研产品tebentafusp在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结果,也是TCR疗法取得的首个积极3期临床结果。
2021年2月,在纳斯达克IPO,募资2.6亿美金,市值18亿美金。
2022年1月,首款产品Tebentafusp(Kimmtrak)获批上市,治疗特定的葡萄膜黑色素瘤;11月2日,宣布与Gadeta合作开发γ-δ T 细胞受体 (TCR) 疗法,其目标是开发首个针对实体瘤(包括结直肠癌)的γ-δImmTAC 疗法。(ImmTAC 是由IMCR设计的TCR双特异性分子,可识别具有“超高亲和力”的癌症抗原,并通过抗 CD3 效应子功能选择性地消除这些细胞。);另宣布与GSK、礼来的合作许可协议于2022年终止,涉及靶向NY-ESO-1(纽约食道鳞癌1)的合作。
2023年2月,IMCR宣布停止与基因泰克共同资助 MAGE-A4 HLA-A02靶向项目的开发。
4、TCR免疫疗法小知识:

生物医学五大前沿科技分别是:PROTAC(小分子蛋白降解)、ADC (抗体药物偶联物)、RNAi技术、免疫疗法(CAR-T技术、TCR技术)、基因编辑技术;
免疫疗法,主要是针对肿瘤,就是把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T细胞,抽取出来进行改造(更易识别肿瘤坏细胞),然后进行扩增后,再注回人体,让改造后的T细胞消灭肿瘤细胞;

TCR免疫疗法是免疫疗法中的一种,另外一种就是鼎鼎大名的CAR-T技术 ;这两种技术的区别,目前是CAR-T技术 更擅长血液瘤,而且已经有多款产品上市(传奇生物的等);而TCR免疫疗法更偏向于实体瘤方向,目前只有IMCR的Kimmtrak获批上市。

这两种技术的主要区别,用形象的比喻,就是CAR-T技术,像给T细胞配置了一副望远镜,让其更容易发现敌人的旗帜(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靶点);而TCR技术,则更像给T细胞配置了一套显微镜,让其凑近细胞,通过细胞的小窗户(MHC分子呈递的细胞内部处理蛋白质后的相关肽),以MHC表达的不同,来分辨出肿瘤细胞,从而进行灭杀。

肿瘤细胞,都会在表面呈现出特异性的表面抗原、以及MHC-肽复合物,但是不同肿瘤类型,呈现的这种特异性的多少会有差别,容易和正常细胞混淆,导致误杀;对于免疫疗法而言,关键是所寻找的抗原靶(无论是MHC呈递的肽段还是细胞表面抗原),要在肿瘤细胞中稳定且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以减少脱靶效应;此外,靶抗原能否有效引发免疫反应(如引发T细胞激活)也是关键。

那么为什么CAR-T技术 偏向于血液瘤,而TCR技术偏向于实体瘤呢?

因为实体瘤通常在组织内部,其表面的抗原受到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表达水平不稳定,且与免疫细胞的接触受限,而且实体瘤的抗原特异性太多,所以对配望远镜的CAR-T技术,清楚分辨出来其比较困难;而TCR疗法通过识别肿瘤细胞MHC呈递的肽,就更精确一些,大大降低脱靶性,所以在实体瘤方面,用TCR技术治疗更有突破的可能性;

而血液瘤中,血液瘤细胞(如白血病、淋巴瘤细胞)通常在血液循环中或骨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易于接近的部位,同时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稳定且高度可及,某些血液瘤(如B细胞恶性肿瘤)往往存在一些在几乎所有病例中一致且高表达的细胞表面抗原,如CD19、BCMA等,这些抗原成为CAR-T疗法的理想靶点,CAR-T细胞在体内循环时可以直接接触到这些细胞,快速识别并攻击表达目标抗原的血液瘤细胞;所以CAR-T技术在血液瘤方面就率先实现了突破。(血液瘤大概占肿瘤中的10%以下的比例)
5、公司目前产品:只有一款
(1)首款产品Tebentafusp(Kimmtrak):2022年1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特定的葡萄膜黑色素瘤(UM),其在美国的定价为40(60?)万美元/年,接近CAR-T细胞疗法的定价(该药是注射剂,可提前大量制备,无需按患者定制);是首款获批的T细胞受体(TCR)疗法,也是FDA批准的首款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疗法(时隔40年迎来的首个新疗法);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以及优先审评资格;对于HLA-A*02:01阳性的转移性UM患者,tebentafusp已成为一线治疗选择。目前已在30多个国家获批,销售持续放量。
它是一种双特异性分子,同时靶向CD3分子和HLA-A*02:01的亲和优化的TCR结构域与黑色素瘤相关抗原gp100的复合物。实际是一种双抗,由两部分融合而成:一端是具有高亲和力的T细胞受体TCR(改造后的TCR相比于野生型TCR的亲和力提高了9倍),另一端是靶向CD3的免疫效应结构域,能特异性地靶向gp100(一种在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瘤中表达的抗原);经过工程化改造后TCR结构域能够识别并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抗CD3抗体则会召集T细胞至肿瘤细胞周围。简单而言:Kimmtrak的两只手,直接把肿瘤细胞和T细胞拉到了一起,使得T细胞近距离杀伤肿瘤。
临床结果显示,与其他疗法(82%为帕博利珠单抗;12%伊匹木单抗;6%达卡巴嗪)相比,Kimmtrak单药在总生存期方面更具优势:Kimmtrak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1.7个月,对照组为16.0个月,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9%。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但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眼睛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中的黑色素细胞。它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占所有眼内肿瘤的大部分,大约50%的患者最终会发生转移,形成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发生转移的UM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全球年新发病例为8000例(其中美国1600-2000例)。HLA-A*02:01基因在白人中占比大概50%(亚裔少一些)),简而言之,就是UM大概一半的人会发生转移,而其中又有一半的人是HLA-A*02:01阳性,适用Kimmtrak做一线治疗;有机构预测,美国和欧盟5国的UM患者,每年合计为1900例,其中50%转移率*50%基因阳性率,那就是约450人的患者是该药的适用人群,目前的渗透率是70%左右,而价格是40万美元(美国60万、欧盟20万),那Kimmtrak销售额就是在2亿-4.5亿美元这个范围。
其2022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美国占60%,英国占20%,欧洲占比10%,其他占10%。2023年销售额达到2.5亿,还是大部分在美国;
截止2024Q1时点,该药物新的进展:
a、正在进行2L+晚期皮肤黑色素瘤的II/III期临床试验TEBE-AM,预计2024年Q4将获得该试验第二阶段的数据。
b、公司正在筹备一项由EORTC赞助的关于Kimmtrak用于辅助治疗眼内(或眼周)黑色素瘤的III期临床试验ATOM,预计2024年下半年首位患者将被随机分配入组。
6、公司技术平台:ImmTAX
其是基于TCR改造的一个双特异性平台,可设计出可溶性靶向和高亲和力的TCR,具备作用时间长,浸润能力强,靶标范围广等优势,平台不仅限于肿瘤学,还具有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应用潜力。
优势:
(1)靶标范围远大于目前批准的仅局限于细胞表面靶点的抗体靶向疗法,前者靶标范围超过人类蛋白质组的90%,后者仅占10%左右。
(2)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使ImmTAX分子可结合细胞表面极低密度的靶点,作用时间更长,药物的使用剂量更低。
(3)ImmTAC平台具有双特异性性质和更大的潜在靶点库,能克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数量不足或某些肿瘤低免疫原性的问题并减少或者避免肿瘤免疫疗法中免疫耐受的问题。
(4)招募&激活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效果应该会比普通的双抗更好,安全性也更佳。
劣势:
相比传统抗体,TCR疗法的难度、失败率以及费用都要更高。
7、公司在研管线:
(1)IMC-F106C:靶向PRAME(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也是双抗,针对多种实体瘤,包括皮肤黑色素瘤、卵巢、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和子宫内膜癌。在22年9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公布了良好的初始数据;现在正启动2期各适应症的招募,在皮肤黑色素瘤、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子宫内膜癌四个扩展领域进行患者入组;计划在24年上半年报告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的数据。
24年2月,公司宣布与BMS达成合作,在一线晚期皮肤黑色素瘤中评估IMC-F106C(靶向PRAME HLA-A02)与nivolumab联合使用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PRISM-MEL-301),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启动。
(2)IMC-T119C (PRAME-A24)和IMC-P115C (PRAME-A02 HLE):均指向多种实体瘤,但24年才会开始新药申请IND。
(3)IMC-R117C (PIWIL1):同类首创的PIWIL1靶向产品,针对结直肠癌和其他胃肠道癌症,计划在23年Q4提交IND。
(4)传染病产品:
a)IMC-I109V:靶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IMC-I109V也是一种TCR双特异性抗体,旨在通过T细胞重定向特异性地消除表达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HBV感染肝细胞,其1期临床试验数据较好;
b)IMC-M113V:靶向HIV(艾滋病)的Gag,由盖茨基金会资助。其1期初步结果显示,患者HIV血浆病毒载量均受到抑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
(二)公司战略:
1、目前看,公司是专注于与TCR免疫疗法,希望在实体瘤方面实现突破。
(三)高管及股权:
1、董事长John Bell,2015年3月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其是基因组和基因研究和免疫学领域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对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激活的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
2、CEO是Bahija Jallal(女性),2019年1月加入,之前是阿斯利康全球生物制剂研发部门的总裁;
3、上市前,公司累计获得了5.65亿美元的融资,不乏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泛大西洋资本集团、贝莱德、RTW等知名机构,也吸引了建银国际、药明康德、宏瓴资本等华资背景机构的参与;2021年2月,公司完成IPO上市,募资规模约2.6亿美元。
4、股东是以基金机构为主,美国RTW基金投资公司12%、惠灵顿基金11%、富达9%、美国Baker Bros 7%等,其它50%+;
(四)财务:
1、利润表:2023年营收2.5亿,销售管理费用1.5亿,研发1.6亿,净利润亏损0.5亿;其营收从2018年到2023年依次为:0.2亿、0.2、0.3、0.3、1.7、2.5亿;其销售和管理费用从2018年到2023年依次为:0.3亿、0.4、0.5、1.1、1.2、1.5亿;其研发从2018年到2023年依次为:0.8亿、1亿、0.7、1、1、1.6亿;
现金流量表:2023年经营现金流为接近0;自由现金流为接近0,基本平衡;其经营现金流从2018年到2023年依次为:-0.2亿、-1亿、-0.6、-1.4、-0.5、0;其自由现金流从2018年到2023年依次为:-0.2亿、-1、-0.6、-1.4、-0.5、0;其融资额从2018年到2023年依次为:0、0.5亿、0.8亿、2.8亿、1.4亿、0;从员工行使期权收到的现金近几年,有几千万元;
资产负债表:2023年总资产为6亿,总负债为2.3亿,股东权益为3.7亿,负债率为40%;其资产中,现金类资产为4.5亿,固定资产0.5亿,商誉为0;负债中,有息负债为0.5亿,基本都为长债;流动比率为3.8、速冻比率为3.6;
4、估值:截止24Q1,其市值为30亿,对应是2.5亿的营收,1.5亿的管理费用+1亿的研发支出,在2023年基本实现了现金流量平衡;然后公司还有4.5亿的现金,0.5亿的长债;
(五)总结:
IMCR公司是专注于免疫疗法(CAR-T技术、TCR技术)中的TCR方向,公司在21年上市,22年获批第一款药物TCR药物Kimmtrak(但该药是TCR双抗而不是TCR-T);
Kimmtrak目前已在葡萄膜黑色素瘤获批,年销售额在2-4亿美元的空间;另外还在皮肤黑色素瘤方面做二三期临床,以及眼底黑色素瘤方面做临床,寻求突破;
3、其未来的主要产品及机构的预测:
PRAME卵巢方向(2029年),销售空间20亿美元;PRAME黑色素瘤方向(2029年),销售空间为20亿;PRAME非小细胞肺癌方向(2029年),销售空间35亿美元;艾滋病方向(2029年),销售空间为30亿;
4、公司需要观察和研究的着重点,在其能否实现TCR技术在实体瘤领域的突破,所以需要关注:
目前上市的那款药物使用了TCR技术,不过还不属于TCR-T免疫,其离真正意义上的TCR-T还有多少差距?
在研的方向,目前看是以PRAME作为靶点,希望在卵巢、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有所突破,这种突破的可能性有多少?具体的观察时点分别在什么时候?
公司的管理层还需要仔细观察,看其战略方向、以及实际运营是否匹配一致。
总而言之,该公司同样属于风投范围,不确定性和发展空间同样巨大;30亿的市值,对应2亿多的营收(营收在可见的几年内增长空间有限),刚实现的现金流平衡,公司还有4亿多的现金,不知道是否可以支撑其扩张的在研管线。
TCR免疫疗法如果能够顺利突破,那将对人类治疗实体肿瘤,提供了更精准的武器,但一切都充满了迷雾,而这条路的迷雾更浓更长,你是否愿意一起同行呢?

$Immunocore(IMCR)$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05-09 20:01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