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如果你高毛利的产品销售占比提升,那么,你的平均销售价格将是上涨的。如果单价增长不明显,那就说明了公司的产品结构优化程度还不够。”
我不太认同小北这个观点。
我认为中顺洁柔“单价增长不明显”,“产品结构优化程度不够”不是主要原因,这几年行业产能过剩,内卷才是主要原因。
之前我在中顺洁柔的交流中说过,中顺洁柔所谓的“高端”,“高毛利”,主要是反映在手帕纸和抽纸上。相比同行,中顺洁柔这两个品类收入占比相对更高。但是,目前纸巾的消费大头还是在卷纸上,而卷纸是“最卷”的,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
小北用纸巾和白酒进行类比,我觉得不太恰当。虽然同属消费品,但是纸巾更接近于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对纸巾价格更加敏感,纸巾可以靠品牌产生一定溢价,但是并不能像白酒一样分层这么明显。而且“四巨头”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也是内卷严重。(我家的卷纸主要也是买四巨头的产品,但是不会固定买一家,一般是哪家促销优惠就买哪家)。
当然,我也相信,只要“洗脑充分”,就算一百元一包的手帕纸,都会招来消费者,但是我想问一下,这样的消费者会有多少?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但是居民消费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我们经常说弯道超车,但是,弯道超车也是需要时间的。我觉得,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既需要公司主动作为,也需要经济大环境的配合,如果靠“单兵突破”,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中顺洁柔“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太阳品牌”,主打性价比。说白了,就是用来和地方小品牌“卷价格”抢市场的。从数据来看,对比国外同行,四巨头集中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至于品类创新上,我觉得中顺洁柔相比友商,反应相对较慢。在德佑的湿厕纸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维达也快速跟进,但是,中顺洁柔在这个品类的存在感却相对比较低。
而中顺洁柔“寄予厚望”的卫生巾,我是不太看好的。我认为洁柔已经错过了时机,在中外各大品牌已经高中低端全面布局的情况下,中顺洁柔凭什么可以后发先至?
另外,对于品牌宣传,我觉得洁柔还是做得不太够。作为主要传播媒体,在分众的电梯广告,我会经常看到德佑和维达的投放,但是我很少看到中顺洁柔的身影。
引用:
2024-05-13 19:11
$中顺洁柔(SZ002511)$
五一期间在县城的超市里看到了中顺洁柔的堆头,与以往不同的,堆头上出现了朵蕾蜜卫生巾;而促销员一边极力推荐降价促销的卷纸,一边安利说朵蕾蜜卫生巾有多好。
中顺洁柔在年报里提到:
将高端、高毛利的非传统干巾和朵蕾蜜卫生巾等个人护理用品,定义为未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