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炬高新2023业绩交流会解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简概述一下逻辑:(1)看好华润啤酒过来的新任管理层;(2)诉讼和解,29亿计提负债冲回;(3)1600亩地产业务的剥离;(4)调味品是个好生意,还能对抗经济下行风险。

以下重点解读一下2023年度业绩交流会的调研纪要。

2023年度业绩交流(2024-4-1)

目标解析:愿景是构建精细营销,内涵+外延双轮驱动的高速增长——2026年不低于100.21亿元,对应CAGR达24.9%;且营业利润率≥18%,对应CAGR目标达41.8%;ROE不低于20%。三年期间第一年增长12%,第二年增长13%,第三年增长43%。

【解读】: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是依赖简单的扩张,是既要营收规模,也要利润。而且三年内营业收入翻倍,净利润同比往年几乎翻2倍到18亿,这个增速无疑是很有挑战性的,也带有考核性质,先给予新团队充分的磨合,第三年才是大考。此外,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说明新任管理层认为公司在管理上提质提效空间很大,彰显了管理层的信心。

组织变革:事业部的组建,权限高于原有的大区,在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相对自主,有权限增减人员;新增的电商+新零售事业部有新的高管到任,后续会加大重视投入,对标领先的竞品。

【解读】:应该是动了真格,管理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了充分地放权,相当于打破了原来的国企大锅饭,更加注重决策效率和灵活性,为后三年的打仗做好组织保障。

目前厨邦C端销售占比达70%(海天大概30~40%,千禾90%),C端是厨邦的基本盘。过往包括海天在内的调味品行业,普遍都依赖经销商渠道。但经销商模式在疫情三年受到的冲击很大,海天的经销商渠道也备受冲击,而着重发力线上的千禾则异军突起。目前千禾2022年线上销售占比已高达26%,海天截至2023上半年线上仅占3.88%,厨邦2023年线上也只占2%。所以电商+新零售事业部的建立,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大势所趋。

产品创新:有机酱油等产品上市,加快高端的布局,有望改善均价,蚝油、三鲜鸡精、减盐、特级生抽等也都会是重点推广的产品。长期规划:酱油保持50%以上占比,鸡精鸡粉保持10~15%的占比,蚝油、料酒也逐步形成接近10%的占比,并购标的也以补足品类短板为优先考量(例如,加速复调产品的布局)。积极服务好家庭端为基本盘(~70%)的35~45岁女性客群,兼顾工业端、餐饮端需求。

【解读】:随着大众对于健康意识提升,叠加添加剂事件催化,C端产品结构升级有望加速,调味品具备刚需属性,单次用量小,消费者对于价格不敏感,提价比较容易达成,即使处在经济下行周期里,人们对于调味品的需求也会比较稳定。目前第三梯队的千禾凭借零添加酱油,快速的撕开市场,中炬高新必须加快跟进。同时,高端化也有很多好处,可以提升产品均价,改善毛利,同时与第一梯队的海天差异化竞争。

此外,在酱油基本盘外,不断地扩大其它产品线的比重,适当的通过并购的手段快速扩充品类,这些都有利于快速地做大做强。一方面华润团队并购经验丰富,另一方面当前经济环境,有利于小厂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所以是天时地利人和,企业内部需求和外部市场环境的自然适配。

将核心目标客群定位在35~45岁的家庭女性,这个一看就是内行的操盘手法。这意味着很多,会带来包括产品定位、广告包装、投放渠道、投放策略、品牌运营策略等一系列的内部调整,最终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营销效率的提升。接下来我们可以密切关注下厨邦的市场动作,借以印证这一推论。

渠道布局:旨在有质量的市场覆盖,后续经销商强化分级管理、优化汰换(方向是:更大规模、餐饮资源、精细化触达等维度标准),2023年度经销商净增80个,较此前增加200个的目标略欠;直营业务,聚焦华南NKA、传统及内容电商、私域,有专门的事业部。

【解读】:华润的团队向来在渠道运营、终端管理方面经验丰富,这一次的改革也会伸向渠道侧。厨邦过去全国化做得确实不好,大本营南部区域的营收占比几乎达到一半。前段时间一口气成立了华南、新零售、华东、中南、西南五大驻外事业部办公室,估计会全面启动全国化营销动作。所以接下来各区的营收占比的变化就会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

目前厨邦直营部分仅占2.9%,远低于千禾的30%,不过海天也是以分销为主。暂不清楚管理层下一步的打算如何,是否要加大直营比例,以及为何要加大直营比例。

但是不管直营占比如何,在当下的互联网传播时代,要做全国性品牌,线上声量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再不做流量运营品牌就要全面老化了。内容电商、私域,应该是在借鉴其它快消品,走种草和私域流量运营思路,品牌运作这块,华润一直都很有经验,值得期待。

盈利趋势:①毛利率改善:大豆等成本下行的趋势对24Q2~Q3的毛利率或有提升改善,制造费率、运费率均或有所下降;②营销费用略增:2023年销售费用略降,2024年预计总额提升,费比维持平稳或略升;③管理费用下降:2023年管理费用增加较多,系辞退福利等补偿及短期运营费用增加,相关影响在2024年基本消除。

【解读】:财报里提到直接材料占酱油成本大约4成,有人推算大豆约占酱油成本的2成左右。随着俄乌战争趋于平缓,美豆期货从去年底的1400美金下降到现在的1200美金左右,降幅达14%左右。制造费率和运营费率下降,主要是内部在做一系列的动作,包括优化供应链效率,和加大设备智能化升级。这些都是切切实实降本增效的途径。营销费用略增,应该是提质去粗,有节制、有侧重、有效率的去做投入,说明行事很稳健。

管理费用增加,主要是董事会改组后辞退部分老员工,导致的一次性补偿。但不得称奇的是,2023年这么动荡的一年,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居然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比分别下降3.78%、5.79%),可见调味品真的是一门好生意,跟白酒一样,即使管理层能力差一些,也照样可以稳定经营。

产能&外延&地产:产能利用率达到70%(酱油达到80%),中山技改等项目持续推进,未来3年有望平稳应对。外延会以自有资金为主,具体标的及配套运作还在筹备和探索,(优先在调味品大类中寻找)品类补足的标的为导向。地产在2~3年内完全剥离有挑战,但可能通过部分地块先收储的渐进式剥离。

【解读】:未来3年营收翻番,毛估估产能利用率要到140%才够,也就是说还需要扩展40%。2023年总体产能69.47万吨(含阳西基地40万吨的产能),中山技改2023年底左右建成,将新增27万吨的酱油产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部署中,不用太过担心。

按管理层的说法,扩张和并购,不打算发新股或举债,这点对老股东还是比较友好的。地产业务的剥离,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不知道是剥离有难度,还是因为深中通道的通车临近导致这块地的价值正在上升,所以有点惜售。

综合梳理下来,有三点感受:

1,从战略上,能感觉到这届董事会达成了高度一致,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从打法上,判断新任管理层操盘能力很强,很有章法,且刀刀见血。

3,从态度上,能感受到新任管理层的务实,直面问题,毫不回避含糊,非常具体。

乐观地看,我认为未来三年,净利润保持30%以上的增速是可预期的,对应约500-600亿的市值。需要对阶段性的动作和达成效果持续保持关注。

$海天味业(SH603288)$ $千禾味业(SH603027)$ $中炬高新(SH600872)$

全部讨论

04-06 20:11

业绩说明会不是4月12日周五才举行吗?这个是现场调研的记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