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变迁的一点感想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过去的一年,有很多感慨,不能逐一道来。但是有一些感受是深刻的,值得反复思量的。

总的来说,人都只能活在时代里,要在所处时代里挣脱,是相当困难的,付出的成本也会相当高昂。大多数人的挣扎,其结局都是自我内耗,最后与时代与自己和解,换言之就是妥协。

过去二十年是互联网的高光时刻。高毅资产邓晓峰说过,互联网是第一流的生意,有规模经济,有网络效应,有垄断性质,有成本边际递减特点,商业模式非常优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一毕业就赶上了好时候,领高薪、出入体面的写字楼。年轻人没见过时代变迁,都会误以为时代本来就是这样,自己够优秀所以配如此。

但是过去一两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增长快速落下帷幕,大量的互联网企业裁员。我身边有不少认识的朋友,年近40,原本领着不错的薪水,却忽然没有了去处。赶巧这一两年经济也很不景气,传统产业也遭遇了极大压力。我同学所在传统汽车国企,过去效益一直很好,突然在2023年面临效益崩盘、薪资砍半的光景,然后不得不考虑抛下家小,去北京的小米,还是上海的蔚来,抑或小鹏理想这类。大家都知道,小米最近也爆出了裁员。

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一辈子的有效工作时间大约40年,可是自1900以来的现代社会的变化是越来越快,产业特别是科技产业,几乎以每10-20年大变化一次,而且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不只是科技产业本身。这意味着每个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2-3次重大的产业变化。

这既是威胁,也是机遇。产业变化,必定导致供给和需求变化,人们在大的产业周期中积累的很多能力,也容易变成时代的产物。比如软件开发,一旦互联网热潮褪去,需求就会不足,而软件开发能力并不是一个可以跨行业迁移的能力。

从负面的角度来说,这对高中毕业选专业、应届生选行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十多年前,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看好计算机兴起,才投身互联网热潮的。如今,行业内的从业者都感到不安。

从正面的角度来说,这给后来者提供了机遇,社会阶层洗牌的速度会加快。汉朝之所以崩溃,就是因为门阀豪族过于强大,社会阶层固化不动;乃至于到了魏晋南北朝,山不转水转,社会中流砥柱依然是王、谢等一些累世豪族,历经数百年不衰。

该如何应对呢?

从防守的角度来说,有两种策略,一是选择大的产业周期,与产业共舞,学习产业中需求量最大的专业能力,并努力做到最出色的那一批人,成为大的产业周期里的幸运儿和“既得利益者”,然后争取全身而退。二是避开周期,去从事一些与产业周期无关的行业,比如律师、医生、金融行业,或者去积累哪些不容易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东西,譬如认知、方法论、商业意识等,这些东西有复利效应。

从进攻的角度来说,要及时踏浪,在第一波产业热潮高点之时,就应该思考下一个产业周期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应准备什么样的专业能力,即开启第二曲线。当然,这个很难,因为很少有人能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专家后,还能开辟另一个领域,再次成为专家,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自己良好的规划、敏锐的嗅觉、广阔的视野、快速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更高维的竞争。

绝大多数人都适合前者,即防守姿态,所以就不谈第二曲线了。

选择大的产业周期时,要注意判别产业的发展趋势,尽量从鱼头开始吃,鱼身阶段要谨慎判别所处节点及timing,避免在只剩鱼尾才进入,这跟股市一样。牛市高潮阶段,往往离谢幕也不会太远了,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说到这里,特别建议高校设置一些产业研究的课程,以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选择避开周期时,如果是选择稳定的职业,很多家庭都很有经验,身边的亲戚、朋友已经告诉了自己,哪些行业、哪些职业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如果不喜欢这种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想去挑战变化的事情,那么在过程中需要加倍付出,在专业技能之外,时刻留意积累一些不变的东西,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复合型人才,尽量在认知、方法论和财富上有所积累,即使产业和时代变迁,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可以得以迁移。

总之,把握好人生的节奏,什么时候该折腾奋进,什么时候该保存实力休养生息,要有节奏。不要作无谓的不甘心,徒劳的去做一些挣扎,甚至演变成自我内耗。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全部讨论

04-06 20:16

说的非常有道理。我经常告诉一些朋友,我们普通人的子女在选专业与就业方面未来尽量选择不需要依靠一个组织就可以谋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