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出海,不能太便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焦虑正在越来越多的车企中蔓延。

“这几年,行业越来越卷,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位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车企市场总监告诉和讯商业,“一方面,国内车企价格战非常严重,企业利润承压;另一方面,在连续多年高基数背景下,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将下调。”

面对挑战,众多车企把业绩增长的希望寄托于出海。

境外市场有多诱人?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麦肯锡刚刚发布的研究报告《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到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8000万台,其中新能源渗透率将达50%。而即便在欧洲这种汽车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尚在25%左右。

巨大的市场增量让车企们看到了一个性感商业故事的雏形。但要意识到的是,出海不是把产品从国内卖向国外这么简单,它更需要择机、择地、择时。

车企集体“下南洋”

物理距离中国最近的东南亚市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成为中国车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站。

在近期由巴伦周刊中文版与和讯联合举办的“新能源汽车出海闭门会”上,某机构新能源投资人Jason深入剖析了中国车企出海的地域因素。

Jason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汽车行业的政策和态度各异,这直接影响了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策略。以比亚迪为例,其在进入不同海外市场时,均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政策和定价策略。东南亚市场因其消费习惯中浓厚的华人元素,以及相对较弱的新能源车品牌产业链,为中国车企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近年来纷纷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税收补贴政策,并设定了充电桩数量目标和汽车电动化率的路线图。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门槛,也为其在当地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Jason强调,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仍需保持谨慎。欧洲和北美等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由于其汽车产业链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中国车企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战略和政策。

某大型公募基金基金经理David从市场角度深度剖析了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卓越表现。

比亚迪为例,在印尼最近举办的年度最大车展上,中国领军品牌比亚迪吸引了众多目光,其新车型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更令人瞩目的是,尽管新店开业不久,但已有数千辆的预订量,这充分显示了当地市场对比亚迪产品的极高认可。

业界普遍预期,比亚迪在印尼有望复制甚至超越在泰国的成功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比亚迪在印尼推出的新车定价相对较高,但仍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和喜爱度。

中国品牌汽车的魅力不仅限于发展中国家,欧洲市场也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展现出了浓厚兴趣。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欧洲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持续增长,其续航里程长、充电设施依赖度低等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

David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中国制造业的雄厚实力使得产品功能强大且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海外市场的需求。其次,中国品牌善于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电动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技术还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反应比欧美品牌快,切入这种需要快速迭代的新市场具备天然竞争力。最后,中国企业在服务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车企将继续凭借其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电车出海,不能太便宜

在光鲜亮丽的A面背后,还有不能忽视的B面。David指出,中国车企在出海道路上仍然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品牌认知和本地化生产这两大核心挑战。

首先,品牌认知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欧美市场的消费者对于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接受度尚需时间培养。尽管中国车企在产品质量上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品牌形象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

在高端汽车市场,品牌的历史和口碑更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除了注重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还需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有效的营销和赞助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本地化生产也是中国车企出海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若中国车企的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都过于优越,可能会引发目标市场的担忧,甚至遭遇当地政府和产业的抵制。

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车企可考虑在目标市场设立生产基地,此举不仅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关税风险,还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本地化生产也伴随着人力成本上升、供应链不稳定等新问题,因此车企在决策时需权衡利弊。

David认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成功案例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不仅具备较低的生产成本,还拥有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使得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可借鉴特斯拉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并结合目标市场的特点进行本地化调整。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中国车企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向未来,他们在学习和融入全球规则的同时,也在你追我赶间不断突破自我。

售后服务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化市场的不断扩展,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部分中国汽车品牌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了准新车出口模式,将新车或准新车销售至发展中国家。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带来了销量增长,但在一些尚未建立售后服务网络的地方,却出现了销售没有售后和质保车辆的情况。这不仅对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更可能对中国汽车的国际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Jason认为,缺乏售后服务和质保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在现代汽车市场中,售后服务和质保是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品牌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消费者将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到品牌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其次,售后服务的不完善将限制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中国汽车品牌无法在这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其国际化之路将受到严重阻碍。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不仅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通过加强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等措施,中国汽车品牌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本地化生产也是中国汽车品牌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品牌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法规和市场需求,制定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策略和服务策略。通过本地化生产,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汽车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国汽车品牌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THE END--

全部讨论

04-03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