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传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3

[玫瑰]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道教灵宝派著名代表人物。葛洪为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世称小仙翁。本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也曾为晋朝邵陵太守。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葛洪13岁时,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16岁时,开始读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
西晋太安元年(302),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葛洪为将兵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后又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建兴四年(316),东晋朝廷赐爵葛洪为关内侯,并授以官职,葛洪皆固辞不就。后听闻交趾郡产丹砂,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卒,享年81岁。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他认为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提出治乱世应用重刑,以严刑峻法匡时佐世。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应。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两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应该兼修医术。认为“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葛洪撰有《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等医学著作。他说:“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关于两书情况,本章于前已有相关内容,此处不予赘述。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做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洪的妻子鲍姑擅长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灸家。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撰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抱朴子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一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玉函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三卷。但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以后人误题或伪托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