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复工了,我的孩子何时复课?疫情催生在线教育市值暴涨800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时间进入3月,在众志成城、一致抗疫的努力之下,新冠疫情出现缓解苗头,南北各地进入复工节奏。爸爸妈妈要上班了,可是我的宝贝要什么时候才能上课呢?

比各位家长更着急、反应更迅速的则是资本市场。早在2月初疫情肆虐、人人圈禁之际,所有头部教育公司就趁机推出大规模的免费直播课程。

一批在线教育公司、远程办公软件运营者迎来了获客高峰期。

央视频、学习强国等APP也给各大机构开放直播课入口,同时上课人数能超过200万人。

各家学习机构的APP活跃用户暴涨,甚至翻倍。

作业帮"以为1000万报名就是天花板,结果开课第3天就超过了;到2月15日下午,报名人数突破2800万。"

猿辅导因为一节课同时在线500万人一度"闪崩"。

一些教育类APP下载量直接蹿升1000多名。

新东方年后首日盘中大涨23.9%,跟谁学年后股价飙升到半年来最高,从10块涨到了40块。

据统计春节后到2月10号左右,13家主要在线教育上市公司市值上涨了800亿。

一些原本月薪过万的在线课程推广员,在2月份拿到了10万+人民币的提成。

有业内人士估算,这一波疫情下的流量爆发,相当于替各大机构省了近千亿元的推广费。

如此大规模的让学生在家接受在线学习,绝对是第一次,由此,在很多教育从业者看来,这次疫情对于在线教育的普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亦是拉低获客成本、提升盈利水平的机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刚刚经历过资本寒冬、低价竞争以及大规模清洗的在线教育平台或机构来讲,所谓拐点却未必是一场及时的甘雨。

01 激化洗牌期?

肺炎疫情的发生固然给在线教育带来流量高峰,但同时也将激化原本已经进入洗牌期的竞争态势。原因有二:一方面,延迟上课时间已然导致大量在线教育平台争相涌入,增加了更多抢夺线上用户的竞争者。

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仍旧停留在大规模广告营销的流量战中,无疑给众多盈利前景不明的机构带来成本压力。

而一旦流量转化不理想,肺炎疫情其实是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所以,这场疫情带来的并不只是对在线教育的乐观。

02资本能否回暖?

就在业内一片欢腾之际,2月13号,"明兮大语文"——一家由李开复创新工场投资的线上培训机构由于"资金困难",宣布停止运营。

精锐教育的CEO更是放话:"一年内至少60%的在线教育公司会倒闭。"

在线教育行业,经常让人看得很"迷":

一方面是明星公司们估值上百亿,手握千万用户,融完ABCDE轮,满大街地做广告;

而另一面是VIPKID、沪江、gogokid等头部企业在2019年相继爆出裁员。

研报统计,2015-2018年,全中国只有3%的在线教育机构挣到了钱,剩下97%都在亏损。

可以说,过去的2019年,是在线教育的市场寒冬了。根据某机构调查显示,教育行业在经历了2016年的投融资高峰之后,截止2019年,行业融资事件数明显呈一个下降趋势。2019年仅仅发生了332期融资事件,对比去年同期降幅已经迫近50%大关,达到了47%。这一状态已经持续三年,与前一年相比,2018年下降21%,2017年下降10%。

资本寒冬一度使整个教育市场人心惶惶。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已有1.2万家教育公司关停。

在这种背景下,此次疫情很可能成为一次行业拐点,但也不宜过分乐观。

03下沉市场是块硬骨头?

目前机构下沉做得比较好的是作业帮,三线以下城市用户占70%,得益于APP内拍照搜题这类实用功能的引流。

为了更好地攻占下沉市场,大量在线教育公司也把重要部门从北上广迁移到二三线城市。

事实证明,下沉战略是有成效的:从春节前到春节后,三线以下城市用户比例从59%提升到68.9%。

下沉市场固然给在线教育贡献了流量增幅,但是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带来的流量高峰,聚集的快、流失的更快。而为了圈住这部分流量,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一年价格战可能会是下沉市场上在线教育平台竞争的主流。

结语

大通金融MEX小编大胆预测:未来的趋势依然会是头部几家大公司"群雄割据",即便疫情过后淘汰一批企业,尾部依然会存在一大把中小机构。

而与此同时,平台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将愈演愈烈。

正如王小波所说:

从理性与乐观两样东西中

选择理性颇不容易。

急功近利、大干快上,是资本的逻辑,不是教育的逻辑。

疫情不是在线教育的风口,而是在线教育的试金石。

在线机构靠资本烧钱揽客的时代即将终结,踏踏实实地走好接下来的耕耘之路,才是更为漫长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