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拆解港股市场外资增持的板块隐含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4月以来的反弹,市场共识是近期港股反弹,边际上最大的买家是外资,但受限于具体的数据可用性,难以具体定量分析外资到底是否在增持,以及增持的具体方向。我们抽选了5大外资头部券商,基于其超过6.4万亿港币规模的持仓进行测算:

外资确实在增持,但是仅小幅净增持。其增持背后的板块线索最大亮点在于“大宗+AI”,这与我们在2024年展望报告中提到的两大核心资产:AI+大宗遥相呼应。$恒生科技指数(HKHSTECH)$ $港股互联网ETF(SZ159568)$ $恒生科技指数ETF(SZ159742)$

再通胀交易驱动下,外资全面增持大宗为代表的中国周期板块。中国宏观数据方面的超预期,以及宏观政策取向的超预期。加上能源、原材料板块都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暖,再通胀交易回归,这都使得外资全面增持中国周期板块。

外资AI相关的软硬件板块配置大幅度上升。其中IT板块提升幅度最大,且提升后占市场对应板块的比重是11个板块中最高的。背后的驱动因素在于2024年4月最强开源模型Llama3发布,这有望助力中国大模型产业;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AI手机推动下超预期;互联网标的整体处于极低的估值水平。

外资对大消费板块的情绪有所修复。外资先前对于中国的大消费板块整体偏向谨慎,但近期的反弹中头部外资券商的可选消费与必选消费的持仓都有上升。

外资对于医疗板块仍在减持。头部生物科技公司面临海外不确定性、医保控费仍在持续、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一再推迟令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生物科技行业都因此承压。

外资对于金融地产板块仍然谨慎。外资的金融板块占比进一步下降,但地产板块持平,近期的地产板块反弹外资未予以跟进。

我们建议的板块配置策略:

AI与大宗仍然是2024年板块配置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其中的互联网标的,性价比尤高。

大消费板块与医疗板块需要自下而上择优配置,尤其是医疗板块,很可能在外资的减持中存在错杀的优质标的。

金融地产板块的值博率大幅提升,尤其是地产行业,在政策取向明显变化后,拥有优质土储、融资成本及渠道顺畅的头部龙头标的的配置价值仍然突出。

来源:交银国际证券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