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O分析(三)---信用评分商业模式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6

本系列文章将分享对不同公司定性定量分析,希望各位雪友积极交流。以下言论仅个人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这是FICO的系列分析的第三篇,主要是对FICO的信用评分业务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一、行业差异性

1、赚得容易

(1)ROIC高

信用评分行业ROIC高。

个人信用评分目前FICO占主导地位,ROIC一般在35%以上。

企业评级穆迪在30%左右,标普2016-2021年ROIC在32%左右(收购之前)。

征信机构:艾可菲ROIC在20%左右,TransUnion在15%左右。

1)价

行业价能涨

标普穆迪的评级业务能涨价,标普的评级费率复合增速3.8%,穆迪复合增速3.7%。FICO价能涨,主要是B2B业务涨价。FICO的收费是按量收费,相对于债务总量高达几万亿美元,FICO的费用占比较低。按照实际测算2008-2022年FICO评分业务收入复合增速9%,FICO量增长0.7%,倒推价格增速8.3%。

2)量

行业量长期看空间不大,与人口增长有关。短期看与贷款利率水平相关,周期性强。

行业的量与信用分查询次数有关,而查询次数与贷款申请,信用卡申请,人口增长相关。

根据美国家庭债务和信用报告,除了信用卡账户数量在持续增长,汽车贷款、抵押贷款,循环贷款的账户数量趋于稳定。四个类型账户合计,2008-2021年复合增速约0.7%。

美国人平均每人有3.84张信用卡,预计未来增长有限。但美国人口还有增速,2003-2022年美国人口增速0.8%,美国吸引了全球的精英,预计未来10年人口还能继续增长,预计人口增速0.5%左右。

2、赚得久

1)行业不会消失

个人征信是居民贷款的基石,对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效率有重要作用。

2)渗透率

行业渗透率高:应该接近100%;

行业集中度高:在美国90%的贷款采用的是FICO分。

3、赚得不多

行业规模不大:据IBISWorld,2023年美国征信和信用评级行业市场规模约 148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速2.9%。

4、历史差异性(个人信用评分)

FICO系列文章第一篇介绍了美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历史。FICO是个人征信中信用评分行业,此行业经历了从人工分析到计算机技术/统计模型信用分的发展,而且FICO经历了从主要的评分标准到未来可能有多个评分一起使用。

个人征信行业发展初期:

19世纪后期,美国的劳工运动为劳动者争取到了更好的工作报酬,部分零售商为了提升销售额开始发放个人信用额度、推出分期付款方式,随即催生了企业对于了解个人信用情况的需求,为美国个人征信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良好契机。

早期的个人信用评估依靠人工分析

1899年,Retail Credit Company成立(Equifax的前身),开始收集个人信息(包括信用、资产和性格信息等)并为借款人建立个人档案。与商业信用评估不同,早期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影响力不大,评估主要依赖于零售商所雇佣的信贷经理(Credit manager)。信贷经理通过分析借款人所拥有的抵押品、还款能力和个人性格特征来推断其未来还款情况,这种人工分析个人消费者信用状况的方式过程复杂、耗时长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FICO推出个人信用分:

1956年,工程师 Bill Fair和数学家Earl Isaac创立了Fair Isaac Company(FICO),引入了个人信用评分的概念,即利用统计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将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整理和处理后形成一个具体分数,用分数代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1958年,FICO为美国投资公司(American Investments)开发了第一个信用评分系统。

信用评分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20世纪中后期,伴随美国消费信贷实现高增长,银行、发卡机构等信贷机构意识到了信用评分的实用性。信用评分机构通过计算机技术,帮助银行以及发卡机构降低评估成本、提高决策效率、提升风控模型预测的准确性。1972年,FICO为富国银行(Wells Fargo)建立了第一个自动申请贷款处理系统,用于预测现有客户的信用风险,帮助富国银行有效降低违约率

美国国税局 (IRS) 与FICO签订合同以开发一种评分算法,使 IRS 能够更准确地定位逃税者时,Fair Isaac 开始了快速渗透。该系统于 1972 年投入使用,很快产生了效果:审计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一,美国国税局公布的发现的欠缴账单数量大幅下降。

建立征信行业标准,征信体系逐渐完善:

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FCRA)引导建立征信行业标准。1974年《公平信贷机会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ECOA)与1976年的修正案加强了对信贷过程中对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歧视的禁令。同时,ECOA也对信用评分系统有了明确的定义和法律规定。伴随美国征信体系逐步完善,信用评分的应用愈发广泛。

三大征信局的业务也不断发展:

1968年,Thompson Ramo Wooldridge Inc.(1996年更名为Experian)收购Credit Data公司,创建TRW Information Systems进入个人征信行业。

1969年,TransUnion收购Credit Bureau of Cook County并开始拓展信用报告业务。

1975年,Retail Credit Company更名为Equifax,随后致力于推动信用记录的数字化发展。

三大征信局与FICO合作

由于三大征信局当时在数据收集、处理等层面仍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机构用户基于不同的分析需求会倾向于选择不同征信局的产品;例如,在使用信用报告服务时,零售商倾向于选择TransUnion,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则更倾向于选择Experian和Equifax。

FICO于1981年与Equifax合作推出通用型信用评分,成为当时美国唯一一个通用型信用评分,成功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统一性、规范性的信用风险评估方式。

此后,三大征信局相继于FICO达成合作关系,FICO信用评分也凭借其较高的预测性和准确性不断获得机构用户的青睐,这种日益增长的信任也推动了公司的持续发展。

1991年,FICO信用局评分被所有三家主要的美国信用报告机构采用

“两房”在其自动抵押支付系统中应用FICO信用评分:

为了改善住房抵押贷款发放过程、降低评估成本、促进审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1995年美国最大的两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开始在其自动抵押支付系统中应用FICO信用评分。此后,FICO信用评分逐渐成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重要风险评估标准

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要求使用FICO评分

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FHA)要求其提供抵押贷款保险的放款机构使用FICO评分。

三大征信公司共同推出VantageScore评分模型

伴随分析能力提升,三大征信局也各自基于自身采集到的信用数据开发了不同的评分模型以及信用评分系统(例如Experian Plus Score、Equifax Credit Score以及TransRisk New Account Score等),并于2006年联合推出了VantageScore评分模型,成为了FICO的竞争对手。

《2017年信用评分竞争法案》:

近年来,随着新兴信用评分系统的出现(例如VantageScore评分系统),美国国会和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FHFA)也在不断评估其他信用评分系统在住房抵押贷款审批中使用的可行性。

2017年8月1日,国会颁布法令《2017年信用评分竞争法案》(Credit Score Competition Act of 2017)要求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FHFA)对房地美房利美使用的信用评分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和标准建立。2020年11月10日,FHFA发布《信用评分模型最终规则的验证和批准》Validation and Approval of Credit Score Models Final Rule》,允许房地美和房利美继续使用传统FICO信用评分系统进行抵押贷款风险评估,并预计其他信用评分模型的验证和批准过程将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

2022年10月24日,联邦住建部批准两房使用VantageScore 4.0:

2022年10月24日,联邦住房金融局宣布验证和批准FICO 10T和VantageScore 4.0,以供房利美房地美使用。FHFA预计FICO 10T和VantageScore 4.0的实现将需要多年的努力。一旦实施,贷款机构将被要求在出售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每笔贷款中提供 FICO 10T和VantageScore 4.0 信用评分。

虽然现在可以同时使用FICO信用分和VantageScore信用分,但实际应用中FICO还是占主导地位。

二、个体差异性

1、赚得容易

(1)ROIC高

FICO的ROIC高(静态35%以上),而且未来可能继续维持在30%以上

定性:虽然2006年三大征信公司联合推出了VantageScore评分模型,而且也逐渐被金融机构采用,但是FICO作为最早提出信用评分的公司,已经在此领域深耕60年,已经被广泛认可。未来有可能是同时采用FICO和VantageScore评分作为决策依据。(目前VantageScore评分考虑了租金和公用事业费用,使没有信用记录的人有机会由于额外的数据点而获得更好的融资,可以补充FICO评分的缺陷。VantageScore 2006年推出以来,并没有对FICO的利润率和ROIC产生影响)。

参考企业评级的竞争格局,在同时有多个评级机构的情况下,标普和穆迪的ROIC也在30%左右。

1)能提价

FICO价能涨。

FICO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定价权。FICO年报每年都将B2B的评分业务收入增长归因于单价上涨以及信贷发放量的增长。(评分业务67%是B2B),据某银行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近年来大幅提高了传统 FICO 分数的价格,从 15 美分提高到 18 美分,从 18 美分提高到 25 美分左右。

2023年FICO将贷款机构分为三类,顶级的46家银行的批发价格涨幅不到10%,6家中等银行价格涨幅200%,其余的贷款机构涨幅400%。(以前每年会为应对通货膨胀而进行名义调整)在此变化之前,FICO 表示每分的特许权使用费约为 60 美分。变化之后 FICO 现在将为每个 FICO 分数收取约 60 美分至约 2.75 美元。

FICO解释:其定价仍然“与 FICO 评分作为每年促进约 2 万亿美元抵押贷款发起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提供的价值相比非常低,并且与其他市场的特许权使用费率相比低得不成比例。”(分数成本占贷款金额的比重很小,提价能力强

(按照实际测算2008-2023年FICO评分业务收入复合增速9%,FICO量增长0.7%,倒推价格增速8.3%)

B2C业务主要是量增长。

2)量长期空间不大,短期周期变化

公司量:B2B空间不大,B2C有一定空间

B2B 业务量比较稳定:FICO 2021年 销售的FICO评分数量超过100亿份,这一数值在过去几年相对稳定。长期看空间不大,短期与贷款利率水平相关性强,周期性强。

B2C 业务量有一定空间:B2C 业务量的空间主要来自越来越多用户关注自己的信用分,及身份信息安全。按照2023年B2C评分业务收入2.13亿美元,而B2C套餐有30美元/月,40美元/月两个套餐,假设用户都选用30美元/月的套餐,则总共付费用户有59万人,相对于美国3.32亿总人口来说,渗透率仅0.18%。渗透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但是每个用户每个月可以免费获得基于Equifax数据的FICO分数,付费订阅主要是可以提供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特定行业的FICO分数、以及身份监控,身份盗窃保险等,预计有付费意愿的客户人群也有限。

3)成本和费用率

毛利率:2009-2018年,毛利率在68%左右,相对稳定,2019-2023年毛利率提升至79.4%,一方面是高毛利分数业务占比提升,同时公司还实行了战略成本举措,裁员,成本大幅压缩。剥离了部分软件业务业务(剥离C&R业务,是非平台化的收款和追讨业务;以及出售与风险评分业务相关的所有资产)。

三费占比:和毛利率类似,2009-2018年相对稳定,在37%左右,2019-2023年公司战略成本举措,出售部分软件业务,费用率下降至26.5%。

净利率:2009-2018年相对稳定,在12%左右;2019-2023年提升至27.9%。

4)市占率

在美国90%的贷款采用的是FICO分

根据myFICO官网,FICO评分已有25年多的历史,目前在美国前100家金融机构中,有90家使用FICO评分来做消费信贷决策。

5)第N增长曲线

目前看,FICO 主要业务是评分业务和软件业务,没看到第N增长曲线。

6)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

站在用户角度,FICO和VantageScore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FICO的历史更悠久,市场的认可度更高,品牌心智强

FICO和VantageScore对比

a 原始数据不同

FICO模型分别使用了三家公司各自的数据,生成各自对应的FICO分;三大征信公司虽然在处理数据上方法不一样,但是一般最终算出的FICO分数相差不大。

Vantage所用模型数据来源于三家公司的数据整合,数据更一致。

b V覆盖的人数更多,FICO也有改进

FICO 要求至少有一个信用账户,且该账户已经活跃了至少6个月,并且债权人已经向信用局报告。这意味着缺少信用记录的人讲没有FICO信用分。(覆盖可获得贷款人数的90%)

(2015年8月FICO在美国推出了FICO Score XD新的信用评分服务,利用替代数据源(如电信数据和公共事业缴费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并没有存在三大征信机构)给信贷发行者提供第二次机会来对用传统方法不能评分的消费者进行评分。)

Vantage 要求至少有一个活跃至少一个月的信用账户,以及至少一个在过去两年中向信用局报告的信用账户。(覆盖可获得贷款人数的94%-96%)。

实际上FICO高管有回应,Vantage声称使用了共用事业数据,但是只有很少的公共数据(2.4%)存储在三大征信局,而且只在存在三大征信局的数据FICO也能用,所以两个评分使用的数据并没有太大差别

c. 评分模型参考的数据类型不同

参考的数据类型不同,而且同一数据类型,信贷偿还历史的比重也不同。

虽然分数都在300-850,但是不同分数在两个模型中所处的等级不同。

Vantage还使用替代数据,如水电费和租金等费用。FICO Score XD也在试行。

d FICO核心算法准确性更好

FICO的算法在核心的准确性上始终要做得更好,使用FICO减少的损失贷款比率始终优于其他后来者推出的打分体系(目前未找到无数据支撑)。

e FICO分数运行时间更久

FICO分于1989年推出,Vantage分 2006年才推出。

f 目前FICO的运用范围更广,接受度更高。

纽交所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CEB TowerGroup2015年5月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90%的信贷决策使用了FICO评分,而且这一局面已经持续了20多年。近几年平均每年卖出FICO信用分100亿份。

Vantage分 2006年才推出,目前的使用情况没有数据,基本使用Vantage分的地方也会同时使用FICO 。监管机构表示,启动和运行 VantageScore 4.0 将需要“多年”的努力。

g 使用两个评分的目的和场景不太一样

银行和贷方倾向于使用FICO 分做出贷款决策;在抵押贷款中使用较多。

一些银行和信用卡发行商免费向其客户提供 VantageScores。分数主要用于消费者教育,意思是帮助人们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信用评分,而不是贷款决策。VantageScores比较受过去6个月没有信用记录的消费者欢迎,在个人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中使用较多。

当借出大笔资金时,贷方会同时使用 FICO 和 VantageScore 检查信用评分,但他们通常不会告知您他们的流程。

2、赚得久(护城河分析)

FICO 护城河强,不会消失。

(1)供给侧

1)有专有技术(模型的准确性高)

数据分析能力:FICO拥有对用于开发评分模型和软件套件的所有权,并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公司限制访问FICO的源代码,并限制访问和分发其软件、文档和其他专有信息。保密程序:FICO和其员工、分销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签署保密协议。

FICO现在拥有188项美国专利和20项外国专利,并且还有83项正在申请。

FICO在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决策系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加深对金融服务业以及机构用户需求的理解,帮助其在变量选取以及模型参数调整等方面建立独特竞争优势、得以持续提高模型的有效性以及预测性。(机器学习、预测分析)。目前FICO提供28个FICO评分,不同行业有相应的评分模型,提供28个FICO模型。

FICO的算法在核心的准确性上始终要做得更好,使用FICO减少的损失贷款比率始终优于其他后来者推出的打分体系。目前FICO的模型已经更新到第十代,每一代模型贷款违约率会相应的减少,而Vantage分目前只更新到第四代。

(2)需求侧

1)有品牌优势

品牌心智强:在美国只要说credit score,大家都知道说的是FICO的信用评分。已经成为行业标准。拥有心理垄断地位。在消费者信贷 B2B市场拥有90%的市占率。

FICO最早推出信用评分系统,是第一个被官方机构认可,并不断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整个美国信贷行业的重要评判标准。在金融机构中有很高的声誉,超过90%的美国大型信贷机构(Top lenders)都会将FICO信用评分作为信贷产品发放的决策依据之一,美国98.8%以信用卡贷款和汽车贷款等作为底层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都会将FICO信用评分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关键指标之一。

2)转换成本高

FICO主要是应用在贷款领域,帮助减少贷款违约率,提高贷款发放效率。是贷款机构决定是否批准贷款,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依据。FICO分的应用已经被写入到审批贷款的流程中。(比如不同的分数对应的贷款额度和利率不一样)

在整个体系内更换使用的评分标准,对贷款机构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评分成本在整个贷款成本中占比较小,而换评分机构带来的损失不确定性高(如果换了之后违约率高得不偿失)。有点像飞机零部件。(除非有明显更好的信用评分模型出现,而且得到时间验证。

(3)政府监管

在住房市场,2022年10月24日,联邦住房金融局宣布验证和批准FICO 10T和VantageScore 4.0,以供房利美房地美使用,贷款机构将被要求在出售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每笔贷款中提供FICO 10T和VantageScore 4.0信用评分。

2021年,美国家庭总债务中,住房抵押贷款占比约65%。

小结:FICO的评分业务ROIC高,价能升,赚得容易。虽然行业规模不大,但是利润率高,市场集中度高,FICO有90%的市占率。商业模式非常轻资产。FICO护城河强,有专有技术,品牌心智强,转换成本高,政府监管也提高了行业门槛

以上是关于FICO信用评分业务的商业模式分析,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Fair Isaac(FICO)$ $艾可菲(EFX)$

#征信#

全部讨论

04-19 23:09

.

04-19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