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莱雅在国产化妆品中的地位和面临的问题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17

$珀莱雅(SH603605)$ $上美股份(02145)$ $巨子生物(02367)$

珀莱雅在国产化妆品中的地位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大体概况。(1)行业前景广阔。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化妆品类零售总额达3936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9374亿元,2023-2028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11%。这个数据表明,我国化妆品市场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容易给现有或未来的企业提供良好的支撑。(2)外资占主导的格局。以2021年为例,欧美、国内品牌、日韩品牌分别占据60.13%、29.41%和9.03%。我们可以简单称之为“三七”格局,外资占据了七成,内资接近三成。如果把日韩单列,则为“六三一”格局,无论怎样如何划分,目前仍是外资主导的格局。(3)内资品牌呈崛起势头。2012年,国货品牌占据整个市场份额为20.64%,到了2021年为29.41%,九年之间提升了8.7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0.974个百分点。如果依当前的规模来说,相当于每年从外资手里夺回40-50亿元的市场份额,如果这一趋势确立,再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内资品牌会产生一些可以与欧美日韩在本土市场上相抗衡的大品牌。(4)全球第一巨头化妆品公司的当前销售额大约为2800亿元,相当于当前国内龙头化妆品公司体量的44倍之多,净利润相当于50多倍,即使依国内销售的数额,2021年欧莱雅在国内销售额相当于第一化妆品国资龙头珀莱雅的12.2倍,如果国资企业能够产生类似欧美级的企业,未来的增量是非常大的。依中国当前的人口数和发展势头,民族崛起成为主导因素,如果中华民族可以成为全球强国而非简单的依大国自居,这种前景就值得期待。(5)过去十几年,化妆品企业获得发展的好机会大部分是抓住了互联网快速发展,本土企业能够提升份额与这一新兴技术紧密关联,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果我们看国产化妆品的快速发展,主要是2012年之后,大部分取得成功的企业都顺应了淘宝、京东等主要购物平台的发展,线下份额下降,线上份额快速提升,而以抖音、快手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平台更加速了这一趋势,好的化妆品企业基本抓住了这两种不同的平台优势,如果没有抓住的企业大部分不好。这也间接证明了这一阶段,对于国产化妆品来说,营销在几个主要因子上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6)未来化妆品品牌的竞争是营销、产品和消费者运营的综合考量。目前情况下,营销占主导地位仍将持续一段,但同时必须迅速转移到研发上来,获得自主开发的原材料、外加有吸引力的配方,提升产品质量来形成品牌塑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仍时刻不能放松营销。也就是说要由过去的营销“单腿走路”转向“研发、营销、品牌、消费走向”四肢并行。(7)密切关注且有效应用新型智能技术。如目前已经在化妆品领域的增强现实(AR)和虚拟试妆技术。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在线工具,在线上体验化妆效果,这对于品牌吸引消费者、提高购买决策的准确性具有影响。这种新兴技术极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如果化妆品公司不关注这一发展,有可能错失如同移动互联网带来类似的营销机会。

二、公司的基本简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公司创始人侯军呈和他的小姐夫在义乌做化妆品批发生意,1999年,他决心要做自己的化妆品品牌,从义乌“转场”杭州,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实力后于2003年创建了珀莱雅。2017年,公司上市。在公司上市之前的2012年,开始试水互联网业务,但很不顺利,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直到上市之后的2017年才开始找到这一路径,把大部分业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2000年前后,抖音兴起,又迅速抓住了这一机遇,是最早在抖音上试水的化妆品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许,地处杭州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购物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而公司抓住了第一波的有利条件。

三、公司目前所处的地位。(1)站在收入规模的角度,公司在2023年完成对上海家化的超越,来到了行业第一的位置。2023年上半年与上海家化仅差246万元的收入,2023年的年报尚未出来,但超越已经可以确定。(2)目前国内化妆品上市公司主要由上海家化、丸美股份拉芳家化贝泰妮华熙生物水羊股份巨子生物上美股份敷尔佳逸仙电商等。这些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是主要业务为化妆品业务,如果单纯从化妆品部分的收入体量,目前珀莱雅是排第一,而且2023年年报之后估计这种距离还在拉开。(3)外资品牌力量强大。有欧莱雅宝洁、雅思兰黛、资生堂、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联合利华、爱茉莉、高露洁、强生等一众品牌。不过珀莱雅已经在某些领域有开始抗衡的势头。

四、品牌。(1)大单品策略。2000-2023年形成了珀莱雅大单品的双抗精华、红宝石精华、源力、能量四个系列。2020年开始推行大单品策略,推出双抗精华和红宝石精华;2021年对大单品进行了升级和品类拓展,并推出源力系列;2022年形成了双抗、红宝石、源力三大系列;2023年对原有大单品进行升级迭代,进一步补充三大系列产品线,红宝石面膜2.0,红宝石水乳2.0,双抗水乳霜2.0,4月份新推出的双抗精华3.0。2023年又推出能量系列。我们可以看,一方面推出新的系列,一方面对原有系列进行升级和品类拓展。从最初的两个系列发展到四个系列仅用了四年时间,无论是两个系列还是四个系列,都属于珀莱雅这个大单品。这就是大单品策略,所以也不能简单理解大单品就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品牌下的多个系列、多个产品。到2023年,珀莱雅这个大单品(品牌)已经有50亿元的收入体量。从目前看,可以说这个大单品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从大单品至大单品矩阵。在曾经“仰望”国际品牌的日子中,珀莱雅学到了品牌矩阵搭建的重要性。目前,珀莱雅拥有第一梯队主品牌珀莱雅,第二梯队的彩棠、Off&Relax(简称OR)、悦芙媞,第三梯队的圣歌兰、科瑞肤和第四梯队的优资莱、韩雅以及其他孵化中的品牌。同时,珀莱雅也正在将目光重新投向并购市场。也就是说原来尽管珀莱雅收入达到了50亿元,但它还是一个单品牌,目前是多品牌,这种多品牌,是大单品之下的多品牌,每一个品牌之下都有一个大单品,都有一个领军者。目前实际上形成了差异化的品类(护肤、彩妆、洗护等),有多个子品牌,每个子品牌下又有多个产品的矩阵,这些品牌矩阵功能定位不同、价格也不同。但珀莱雅仍处于一家独大,彩棠系列有成为第二曲线的趋势。珀莱雅一家独大,有50亿元的规模,彩棠有可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严格意义上讲,像50亿元的规模,第二增长曲线必须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如果在5亿元以上,虽然有10%的体量,一定的增长率并不能给整个业务带来太大变化。像10%的体量,一般高增长率定性为20-30%,如果是10亿元,增长1-.1.5的收入给整体50亿元以上的收入仅能带来2-3%左右的增长,但如果是10亿元的收入,就可以带来4-6%的增长,加上原来的业务就可以保持一个不错的增长。当然化妆品业务有互联网营销支撑下,如果有好的营销策略,是非常容易起量的。(3)品牌体系形成有时是有难度的。护肤品已经形成了50亿的大单品,但彩棠刚起步,护肤品的迭代周期相对较长,而彩妆的迭代周期更快、SKU多、库存深,比如口红有很多色号,线上可能卖5个色号,线下可能卖20个色号,但可能热卖的色号就2-3个,其他平销的就会占库存,所以布局彩妆要更加谨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本质特征,不可能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企业有时跟人一样,如果你对某一问题不了解,介入了就会出问题。所以有些化妆品企业进入新的领域就失败了。很多企业的多元化也是同样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企业的新品类都需要观察,要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如果突然出现的定位或产品,往往要小心,一些小步快走的产品更让人放心,积累了一定时日的爆发更可靠。彩棠是专业明星化妆师唐毅2014年创立,2019年被珀莱雅收购,2020年至2022年,品牌营收分别为1.76亿元、2.46亿元、5.72亿元。彩棠可能是这样的产品。(4)品牌定位。A、年龄定位。珀莱雅的原来的产品定位是25-35岁,后来进行了延展,延展了18-24岁,也就是说目前的定位是18-35岁。这个延展基本涵盖了年轻人群体,所以大学生群体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相对于18岁以前,大部分人可能是不消费化妆品的。而这个品牌定位就更全面,同时也说明珀莱雅是服务年轻人的一个品牌,就需要更加探索年轻人的喜好。公司能够发力移动互联网,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就有密切的关系。B、品牌的适应性定位。最早的珀莱雅主要是补水概念。现在主要是抗氧化、抗衰老。肌肤的科学之选”珀莱雅、化妆师专业彩妆品牌彩棠、头皮健康专家Off&Relax(OR)、年轻油皮护肤品牌悦芙媞、高功效护肤品牌科瑞肤、朋克风新锐专业彩妆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定位。“朋克风”是指浪漫主义、美好幻想的风格,显然是与年轻人相关联的。这些品牌覆盖了皮肤、彩妆、洗护和高功效品类。品牌(产品)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化妆品企业想成功,产品必须是多元化的,这里面必须有不同的品类,每一个品类都有一个领军的大单品,形成丰富的阵。但现实往往是“其始也必简,其毕也必巨”,开始的时候,与最终形成的结局像是反着的,开始肯定都是大单品,甚至是单一的大单品,依靠这个大单品形成单个的系列,又形成多个的系列。珀莱雅目前的阶段处于一个大单品形成了多个系列,而第二个大单品有崛起的势能,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大单品,更没有形成系列的阶段。相对于其他国产化妆品来说,很多企业甚至目前一个大单品也没有,或者说已经有一个大单品了,但没有形成这一个大单品的系列产品。大部分的国产化妆品都处于有大单品而没有形成系列的阶段,更不要说第二个大单品了,也有一些形成了两至三个大单品,完全没有系列,而且这两至三个大单品的收入规模并不稳定,随时有没落的可能。

五、研发。能够形成品牌的产品当然离不开研发。(1)自向的软硬件建设。从硬件方面来说,珀莱雅在2008年建立了国内研发中心,2021年成立了国际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功效临床研究等领域展开探索,并逐步建成了植物提取、有机合成等实验室。到了2023年,公司在位于杭州龙坞、上海以及日本等地的研发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软件方面来说,珀莱雅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国家级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打造了世界一流的专业研发团队。珀莱雅之所以能够成功,站在研发的角度来说,就是近几年,珀莱雅踩准功效护肤风口,持续推出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等系列抗衰产品。比如2020年推出红宝石精华主打抗皱成分维A醇,到引领“早C晚A”(即早上使用含有维生素C的产品,夜间使用含有维A醇的产品)护肤理念的双抗精华,都成为当下最火的国货护肤品之一。(2)国内外的合作。在国际战略合作领域,珀莱雅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亚什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西班牙国际胜肽世家LipoTrue、法国海洋生物科技专家CODIF、法国国家海藻研究机构CEVA等多个全球科技实验室达成合作;并与深圳中科欣扬、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禾大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在产学研相结合领域,珀莱雅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院建立深海微生物资源利用及活性物质开发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深海微生物资源利用及活性物质开发》主题研究;与浙江工业大学开展《化妆品用功能营养成分载体设计》主题研究;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咨询等方面合作;并与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研发化妆品用多肽。为获取全球优质原料,珀莱雅与全球多个国际化妆品专业研发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甄选国际优质原料供应商进口优质原料,其中,原料产地分布20多个国家100多个品牌。(3)研发成果。从研发成果来说,2020年推出的红宝石精华1.0的原料六胜肽,来自由Jose Maria Garcia Anton博士创立的西班牙国际胜肽世家Lipotrue;2023年10月珀莱雅发布第三代红宝石面霜,采用中国美妆首款独家专利环肽新原料——环肽-161,突破了近百年来传统胜肽原料稳定性差、渗透性弱、亲和力低的应用难题;2024年1月29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珀莱雅获得一项名为“一种具有美白抗老功效的纳米粒乳液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另外是一些产品的备案,像2023年春季完成新品备案60个。继双抗精华、双抗面膜后,2023年公司将双抗概念拓展到眼霜、乳液、面霜、化妆水等品类,至此双抗从单品逐步完善为产品系列。这些都显示研发方面的成果及成果的应用。(4)研发费用。从研发费用方面来说,珀莱雅并不多,但近期有快速增长的趋势。(5)我们在行业分析中已经说明当前最有可能进入了研发主导的时代,当然营销也不能放弃。从公司来说,新研发机构的成立,研发费用的提升都说明公司已经关注到这一趋势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要看实际的成果和成果应用。

六、营销。对于珀莱雅来说,营销似乎是最值得说到说到的地方,因为公司近年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营销上的成功。(1)重点是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正如公司董事长所说的:“杭州拥有最多、最优质的互联网资源和人才,极其利好快消品企业。”2012年珀莱雅就开始与淘系、唯品会等头部美妆渠道进行合作,不过长期波澜不兴。2017年上市是珀莱雅的转折之年,公司经营战略从“线上线下结合”转变为“线上渠道为主,线下渠道并行”,为后来把握住线上渠道红利奠定了基础。在2017年11月上市之初,珀莱雅还是一家相对传统的化妆品公司,当时约64%的业务都在线下。2017年,珀莱雅建立了优质的电商团队,深度把控天猫直营、京东等线上渠道。2018年,乘着短视频的东风,珀莱雅又通过抖音平台进行广告投放,迅速获得知名度和曝光度。这两年,直播带货兴起后,公司迅速抓住了这波红利。除了达人直播,公司还非常注重建立自己的团队进行自播。如果没有自播,公司也难以有这么好的发展。可以说在营销上也是踩对了节奏。正如一些业内人士说的“如今线上渠道已经是化妆品的主战场。”渠道变革也成为珀莱雅成功的第一步。我们看,移动互联网到目前为止的两波红利公司都赶上了,而且都踩上了风口。(2)虽然是网络营销,其实内里还是有很大区别。A、大促。对于化妆品的网络营销,重点是要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每年的3.8、6.18、双11、双12都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而这几个时间阶段的促销,被称之为大促。大促是一个时期段,从某一个时间开始预售,一般预售销售额会占整个大促期间销售额的一半以上。东吴证券有一个统计,2021-2022年这两年,从行业的销售数据看,淘系(淘宝+天猫)美护行业年内销售额占比前三高的月份依次为11月/ 6月/ 3月,分别占全年22.8%/ 13.3%/ 7.9%,对应双11、618、三八节大促。这三个大促占全年的44%。这当然只是淘系,主要的平台,并没有包括抖音、快手的数据。这也验证了线上渠道是化妆品主战场的说法。大促是有折扣的,否则也无法吸引消费者买单,比较而言,3.8的折扣力度比不上6.18和双11的大促的折扣力度。B、节假日营销。除了大促之外,节假日营销成为各大化妆品企业贯穿全年的战略。像情人节、母亲节都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节假日促销还要实现相应的功能,获客和固客。获得新客户,固定老客户,“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C、达播和直播、大促和平日的平衡。线上渠道分为达播和直播,达播就是达人直播,淘宝像李佳琦、抖音像王祖蓝、大狼狗等。达播或头部直播间销售起量快、在打造爆品和提升知名度方面效果卓越。但是,超头直播间压价幅度大,消费者或对直播间形成低价依赖,影响毛利率水平。另外,超头主播带货的营销费用相对偏高,进一步加剧各品牌净利率压力。直播虽然起量慢,但费用也较低,净利润水平高。2020 年底,珀莱雅抓住抖音新兴渠道红利,入局抖音自播赛道,形成“全天无休”;又形成达人矩阵,在直播与种草视频上形成多重出击,通过短视频和自播向抖音小店引流,搭建账号矩阵沉淀私域流量,实现电商闭环,现已成为该平台自播头部企业。2023年1月到3月,珀莱雅种草推广视频带来9.5亿超高曝光量,投放的以100万-500万粉丝的播主占比达46%。珀莱雅的线上结构,以2022年为例,天猫占比45%左右,抖音占比约15%,京东占比约10%,唯品会占比在10%以下,快手和拼多多合计占比接近10%。所以说达播有好处,也有风险。2023年第三季度珀莱雅营收增速放缓,显示过分依赖大促的风险,这个问题估计在其他化妆品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过分依赖3.8、6.18、双11会导致营销费用高企、优惠过大、压榨利润空间、过分依赖头部主播等苗头。直播和达播平衡,大促和日销平衡非常重要。总体来说,珀莱雅在这一块平衡还是不错的。在化妆品行业中,珀莱雅的利润率相对平稳,和公司注重达播+自播+日销(非活动期的销售)的组合打法有关”,公司董事会秘书王莉说过,“如果想要快速提升销售额,通过活动期+达播,可能一场销售额就能达到3000万元-5000万元甚至上亿元,但达播收取一定的费用,也会影响利润,而公司比较注重自播和日销,自播占比在60%左右。(3)老品带新品。像利用已经地位稳固的双抗精华,把双抗的系列产品带起来,这是学习了兰蔻菁纯三件套的打法,想做成珀莱雅的三件套,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客单价。核心是做好产品,不要让拓展的新品砸了老品的口碑。所以营销中产品力非常重要,这都需要研发来支撑。(4)注意消费者的变化。过去消费者是被品牌教育着前进,被教育的结果是买成套的护肤品效果更好,而且那个时候大家只看品牌,但现在年轻消费者的化妆台上是‘多品牌单品’,消费者选择的是多品牌中的爆品。(5)重启线下。我们知道,在上市的2017年,线下渠道占比是非常高的,目前仅剩下10%左右,但这并不能说明线下不重要。国际品牌的线下是做的非常好的,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基本都是国际品牌的天下,如果这一块不发力,未来是难以抗争的。珀莱雅正将2023年视为“线下重启元年”,一是做好线下的产品线,第二要去进入一二线城市商场的柜台。现在是一二线城市的商圈一楼化妆品基本上是国际品牌的天下。这是珀莱雅面临的挑战,未来方向一定是进一二线城市的商场。相对来说,线下的运行成本更高。如果这一块重启,未来销售费用会增长较多是一定的,而且与国际巨头的争夺必定非常激烈,而且有一定风险。(6)性别拓展。目前珀莱雅的产品定位是18-35岁的年轻人,而且基本上是女性。未来由女性消费者向男性消费者拓展。这个已经在2023年前后提出来了,看后续有什么动作。如果成为龙头并保持,这是不可或缺的。(7)国际化。公司曾在亚马逊平台上架产品,但是亚马逊平台费用比较高,加上出海以后的税费、运费等,综合各方面因素,暂时不考虑欧美市场”,“公司主要瞄准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目前在马来西亚市场进行了尝试,2024年开始布局,应该是公司真正开启东南亚市场的第一站。但东南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而且目前有不少的小企业前期已经介入,这个更多的可能是为国际化积累经验。(8)公司是否已经从营销方向向研发方向加力,需要观察。2024年元月,珀莱雅官宣陈都灵作为彩妆品牌彩棠的品牌大使;而同一月,珀莱雅CMO(首席营销官)叶伟离职,叶伟是2018年入职珀莱雅的,2018-2023年正对应着珀莱雅快速发展的阶段。有分析认为,首席营销官的离职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有分析认为,通常情况下如果高管的思路与董事会确定的经营方针出现较大差异,无法达成最终共识,就有可能离开企业另谋发展。对企业而言,真正影响企业的只会是它的策略动作,而非个人。而对于当前的珀莱雅来说,是否如媒体所说,由营销转向研发,需要观察。不管会不会发生影响,但这种离职更多让人联想到价值取向的转变,我个人认为对营销的影响肯定会有。接下来要看销售费用的变化,如果仍保持目前的势头,说明这一块的份量仍不会减,我们的观察点是,至少比例不减少的情况下去加力研发。

七、珀莱雅的价与量。(1)任何一个企业的增长最终都会体现在价与量上,对于珀莱雅这样的消费品行业来说,在行业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如果想成为参天巨木,价和量都是向上的。像2023年一季度,护肤类的售价为48.53元/支,同比增长21.69%;环比下滑16.8%。美容彩妆类产品和洗护类产品平均售价分别为80.71元/支和65.9元/支,分别同比增长23.28%和36.81%。从这一点看,产品的价格上涨的还是比较厉害的。长期看,公司的成长依靠是量和价格的上涨。另外一点是公司的平均售价与市场上的零售价格是不一致的,零售价与出厂价格会差很多。(2)但价与量是一对矛盾,特别是有国际巨头竞争的情况下。过去与国际品牌相比,有价格优势,但现在是有的单品单毫升的价格是高于国际品牌的。国产品牌相比国际品牌,现在是营销打法要强一些,但这个无法保证持久。像2023第三季度珀莱雅护肤类产品平均售价为64.36元,2022年三季度为40.98元,即2023三季度平均售价同比增长57.05%。美容彩妆类产品2023年三季度平均售价为101.29元,同比上涨37.19%。两者平均售价环比也分别有15.63%和9.23%的上涨,而同期珀莱雅的销量却在下降,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护肤类、美容彩妆类产品的销量分别为2129万支和194万支;2022年同期两者销量则分别为2869万支和195万支,即2023年两种产品销量同比下滑了25.78%和0.61%,这里面价和量的矛盾就出来。这就给珀莱雅和国货化妆品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产品力的问题。只有在产品力提升的情况下,价格的上涨才是可靠的,并且有可能带来价量齐升。(3)兼于此,又给研发提出了新的问题。但目前看,公司虽然在研发上开始发力,但总体讲,研发的费用不高。我们也没有看到公司的原料和配方形成体系。目前的成果是零零星星的。可能在公司原材料及配方不断发布成果,而且不断被应用,又不断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体验时,这个公司是真正的强大了。(4)估值较贵也是一个问题。但不是主要的问题。

八、需要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一个企业的财务指标很多都需要关注。但对于化妆品企业,更有几个着重点。(1)股权激励。2022年报,像管理费用中有股权激励费用摊销3841万元,应该关注整个的股权激励费用是多少。这代表着公司对管理层与小投资者的平衡问题。(2)资产减值。因为化妆品是有保质期的,极容易形成减值损失,如果问题严重,反映了该公司的竞争力问题。2022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65亿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9,464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6,677万元,系对持有的珠海海狮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股权进行了减值测试。像存货跌价是否是化妆品公司的常态,需要进一步了解。否则在经营不好的时期,这种东西最容易会业绩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珀莱雅习惯在每年的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但在2023年,却在第三季度计提9000万元的存货跌价损失。(3)存货周期。与第二个问题一样,也是由于化妆品有保质期,所以存货周期变化会影响库存,会造成损失。周期过长或变长都是不好的。存货时间长了,会引发两个问题,一个是过期容易引起消费者投诉,损害的是品牌,如果不卖出去,又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造成损失。当然目前看,珀莱雅的存货周期是不错的,像珀莱雅大部分时间存货周转天数都在3-4个月,而华熙生物在7-10个月。

九、可能的负面影响。(1)平台投诉。(2)高管套现。方玉友2022年9月19日至2023年2月10日间,25次减持,套现13.82亿元。今(2023)年4月21日,珀莱雅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侯军呈、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方玉友、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王莉、公司副总经理金衍华四位核心高管将要减持公司的股份,将分别减持股份不超过1.5%、1.5%、0.0199%、0.0191%。(3)重营销轻研发。上市5年间,珀莱雅累计销售费用为62.34亿元,研发费用合计为3.16亿元,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19.73倍。(4)化妆品行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宿命。像过去的拉芳、上海家化小护士等一众企业和品牌,或消失或没落,这个会不会在珀莱雅身上出现。我们要用以下结论中的视角来观察。

十、结论。(1)珀莱雅在国货化妆品中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多品类之下大单品体系,大单品作为领军品牌,形成依大单品为核心的多个产品体系,每个产品体系形成了一定的收入规模,目前珀莱雅这个大单品有四个产品系列,彩棠这个大单品也形成了体系,在目前的国货化妆品中没有第二家可以如此。(这也给我们投资化妆品企业形成了一个标尺:单品的企业、单品形成单个系列而不是多个系列的企业站在长期的角度要慎重,这种企业本身也难以形成规模和保持规模;没有第二增长曲线的也要小心)。(2)营销上已经站在了一个好的位置,抓住了初期的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两波红利,这在国货化妆品中也算是比较好的,有的仅抓住了一波,有的虽然抓住了两波,但运用的并不好,有些还没有摆脱线下依赖,而线下又竞争不过一众国际大牌,只能偏于部分二三线的小城市,发展空间受限,珀莱雅属于从线下来到了线上,发展了自己,又准备再回到线下,实现“线上+线下”的平衡和结合,在线上线下共同对垒国际大牌的阶段(当然线下对垒还没有开始建,标志应该是进入一二线城市的商圈),达到这一阶段的国货企业并不多。(3)收入与同类企业是否拉开了身位。目前珀莱雅还没有,但已经有趋势,如果与第二名拉开了较大的距离,龙头才算是相对稳固。在品牌、研发、营销等几个主要环节中,一旦研发取得预期效果,营销线下取得实效,珀莱雅的未来一定是可期的。所以未来重点观察是:A、已有优势能否持续巩固;B、研发能否有新的原材料备案,形成“中国成分”;C、营销在线上在部分时间能否保持前一的位置,线下有实质进展。2023-2024年韩束在抖音和短剧中的表现,说明这个行业的格局远没有稳定,也让我们更有一份谨慎之心。

(本文之观点仅供讨论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考虑到化妆品行业及珀莱雅的不确定性及不低的估值,本人仅持有珀莱雅的观察仓,每个投资者投资必须基于自身对于公司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其他。)

本年度研究涉及公司:五粮液寿仙谷卫龙美味片仔癀中国飞鹤珀莱雅

全部讨论

谢谢,学习了

04-17 07:42

珀莱雅

学习了,库存周期和资产减值的确需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