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英伟达(NVDA)$ $AMD(AMD)$ 科普一下SRAM是什么芯片
SRAM的中文全名叫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DRAM也就是内存,技术上略有不同。
SRAM是易失性内存,也就是说断电不保存数据,这点DRAM内存条也一样,NAND FLASH刚好相反,它是非易失性的,断电还能保存数据。
SRAM的优点很明显,快,非常快,不仅远远超过NAND,更是超过DRAM的速度,所以SRAM特点就是快。
你可以理解成SRAM一个高速搬运的临时仓库,DRAM是次一级稍微慢一点的临时仓库,NAND是一个比较慢的永久仓库。
三者共同组成了计算机的存储架构,严格意义上来讲,SRAM+DRAM叫内存,NAND以及过去的HDD机械硬盘叫外存。
而前端时间炒火热的HBM高带宽内存,实际上是DRAM的超级加强版,它的本质是通过堆叠多颗DRAM的芯片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容量。
历史上,SRAM作为单独一个颗芯片存在是有过一段历史期的。
但是到80年后,90年初基本就消失淘汰了,现在只有在极少数,特俗的应用场合才能看到它。比如128M,256M的产品依然有,甚至还有512M。干嘛呢?新款芯片测试和研发的时候搭载一个SRAM,主要就是研发测试用,谈不上商业化,市场化。
这里插一个飞利浦,光刻机的ASML台积电的故事。
80年代初,如梦初醒的欧洲人在半导体领域为了不被发展强劲的美日两国拉开差距,欧洲共同体曾经搞过一个叫“尤里卡计划”,这个计划里有个关于集成电路的项目叫JESSI。
JESSI里面最重要的项目就是MEGA,对,就叫这个名字,和理想汽车MEGA没关系。
这个计划就是做1M的内存,MEGA项目有两个具体执行的单位,分别是西门子和飞利浦。
于是两家公司分工了一下,西门子负责DRAM,飞利浦负责SRAM。
西门子的DRAM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后面2006年的时候DRAM事业拆分就是奇梦达,然后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同行三星疯狂价格战后,奇梦达最终倒在了2009年,之后奇梦达的专利又被老朱同志搞来,于是就有了国产内存之光——长鑫!
在PC,HPC上的CPU里面,SRAM面积还不小哦,普遍占到一半,但是在手机这种对功耗要求比较高的CPU里,SRAM就比较小了。
由此可见,SRAM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面积大,第二是功耗高。
SRAM和DRAM相比,面积上天然劣势,这个没办法,因为本身结构限制了。
DRAM的原理是1T1C,也就是一个电容一个晶体管,而SRAM则由6个晶体管组成。
因此同容量情况下,SRAM的面积得是DRAM的5,6倍以上。
而面积就是成本,所以SRAM按单位面积算,那是相当昂贵的!
所以CPU,GPU里能给的容量,普遍也就几M到几十M,比如启哥这颗i9-14900的CPU顶配桌面级CPU,当时4000多大洋买的,SRAM二级缓存只有区区32M。
不是英特尔不想做大,而是真的用不起啊!
商业环境下,你不能只考虑性能,不考虑成本,你说是不是?
当然在AI芯片上,情况略有不同,毕竟AI芯片的核心面积比我的i9要大多了,所以普遍能上100多,甚至200多M的SRAM缓存。
毕竟人家Qroq的一块卡,要卖2万多美金,那用料必须得足啊,速度必须得快啊,否则对不起这2万美金的售价啊!
那再反过来说,就算以后大容量的SRAM成为AI芯片的标准,请问和国内做SRAM上市公司有什么关系吗?
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我已经说了,SRAM早就以IP内核的形式集成到SoC里面,又不是单独拿来卖的,难道Qroq还采用了国产SRAM公司的IP不成?
就算用了,这买IP也花不了太多钱啊!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和方案,花不了几个钱的!也不知道那些按计算器拍业绩的人,是咋按的,反正我看不懂。
所以网上传的哪份《SRAM和DRAM,从成本角度与AI的关系》,绝对有失偏颇,只提优点,不提缺点,也不提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就是大容量的SRAM要上,毕竟这个直接提升性能比较明显,但是HBM也绝对不是它的对立面啊。HBM依然是未来主要技术路径,这个毫无疑问,毕竟HBM虽然贵,但是比单位容量价格比SRAM还是便宜太多了,性价比摆着呢!
说什么SRAM未来替代HBM,绝对胡说八道!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