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上海机场大跌,源于免税业务?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8喜欢:1

因市场传闻机场与中免重签协议,免税经营的扣点大幅下降,8月21日午间收盘时,白云机场上海机场双双跌停。虽然上述两家公司迅速发布澄清公告,但股价跌势并未得到显著扭转。

截至8月21日收盘,白云机场的跌幅达8.91%,上海机场的跌幅为8.58%,航空机场板块的整体跌幅为3.14%。

一、免税业务对机场为何重要?

通常来说,机场的收入来源分为航空业务和非航业务,前者是为航司提供飞机起降与停场、旅客综合服务、安全检查以及航空地面保障等航空服务,后者是在航站楼内提供商业场地租赁服务、特许经营服务、地面运输服务和广告服务等航空性延伸服务业务。

在非航业务中,免税业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机场免税业态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免税经营者收取特许经营费、租金或销售提成。

疫情之前,在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的收入结构中,免税业务是其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以上海机场为例,免税业务所属的商业餐饮板块在2019年收入大幅增长37.06%,占总收入的比重上涨至49.91%,其中免税店租金收入带来的增量“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两大机场有关免税业务的风吹草动也时刻挑动着投资者的神经。

对于白云机场上海机场而言,非航空收入均是其近年来收入快速增长的引擎,免税商业租金则是非航空收入的核心。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上海机场从经营上海机场免税店的日上上海取得的租金分别为25.55亿元、36.81亿元、52.1亿元、11.56亿元、4.86亿元,分别占当年公司非航空收入的58.9%、68.9%、75.9%、44.8%、25.9%。

二、机场的免税业绩仍需观察?

对比上海机场免税租金抽成模式的改变,东莞证券曾发布研报表示,新协议中,上海机场的免税抽成比例大幅度下降,从此前与营业额挂钩的抽成模式改为与实际国际客流及开业面积相关的抽成模式,上海机场免税抽成大幅下降,保底变为封顶,导致机场免税业务成长性大打折扣。

此外,免税市场新进竞争者的加入也在冲击机场免税渠道的地位。除机场外,免税市场的销售渠道还有离岛、线上和市内。

与海南离岛免税店相比,白云机场免税的品类并不多,甚至有些货架出现空置的状态,热门产品的价格也缺乏吸引力。

此外,未来市内免税有望带来广阔增量。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认为,未来免税行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将主要聚焦于放开国人离境市内免税购物。

不过,从整体业绩来看,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恢复状况良好,上半年均实现扭亏为盈。其中,上海机场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1.4亿元,白云机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1.74亿元。

可以看到,2023年以来,我国民航业持续复苏向好,境内市场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出入境客运航班稳定增长,带动机场航空性业务及相关延伸业务收入增长。一个明显的数据对比是,根据定期报告,上海机场2022年免税合同收入为3.63亿元,而2023年一季度免税合同收入已达到3.3亿元,仅今年一个季度实现的免税收入就已接近去年全年。

尽管回暖趋势明显,未来机场免税的业绩能否全面修复到疫情前水平,还有待观察。最新数据显示,白云机场在2023年5月的业绩交流会披露,免税业务随着国际航班的逐步恢复在平稳增长,目前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四成左右。

三、机场航空板块何时走出低迷?

机场航运板块今日走低,使得不少基金再受挫。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51只基金重仓持有上海机场,涉及32家基金公司,持股总量为3233.86万股,对比上季度持仓情况,二季度公募基金减持1772.17万股。

其中,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是持仓大户,持股数量达到1229.09万股,占持股总量超三成,二季度加仓上海机场243.08万股,持仓市值为55825.36万元。其次是富国中证旅游主题ETF,持有上海机场623.11万股。长城品质成长为持有该股最多的主动权益基金,持有308.87万股。

白云机场方面,二季度共有60只基金重仓持有该股,持股数量为6254.28万股,对比上个报告期公募基金对白云机场同样有一定程度的减持。

具体来看,持仓最多是长城品质成长,持股数量为857.57万股,该基金还位列白云机场的第八大流通股东。国投瑞银旗下的数只基金如国投瑞银瑞利、国投瑞银优化增强AB、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国投瑞银远见成长等基金均重仓持有白云机场。

从整体走势来看,机场航空板块今年以来表现低迷。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航空指数年内已下跌14.51%。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年内也已分别跌去21.82%、8.73%。

但从此前公布的业绩预告看,11家已公布的航空公司经营情况大幅好转,其中4家预计扭亏为盈,1家预增,6家预计亏损幅度减小。

为何航空板块的股价仍持续疲软?

部分投资者认为航空板块的复苏并不及预期。以上海机场为例,该公司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到1.4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530万元到1.2亿元。但对比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利润情况,距离投资者所期待的“满血复活”相差甚远。业绩公布次日,上海机场的股价便下跌2%。

华西证券认为,今年航空股价走势不尽人意,核心原因并不是短期业绩扭亏到盈利多少,而是市场担心这一轮航空周期能否如期兑现。

华西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中表示,目前市场主要担心两大因素:一是,消费信心不足问题长期化,航空出行需求恢复的高度不够;二是,长航线恢复缓慢影响航空大周期兑现。

市场人士认为,航空供需周期的提升有望推动航空公司的业绩改善,但市场可能低估了这一利润弹性。随着航空出行需求的恢复和政府对航空行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因此,未来航空股有望有较为强劲的表现。

$白云机场(SH600004)$ $上海机场(SH600009)$

全部讨论

其实很简单。看看上海机场的走势,疫情开始阶段它丫的基本就没怎么跌,甚至2020年还一度创过次高点,形成双头,然后再下来,然后2022年中因为上海解封后复苏预期,也还反弹过一大段———说好听点,这3年时间,刚开始是炒作疫情很快结束的预期,再后来又炒作疫情终将结束,最后是炒作疫情放开,终将恢复,并超过疫情前。现在无非是经济弱复苏,不及预期,并在当前全球环境下,我g可能被边缘孤立的情况下,终于开始怀疑,是不是永远都回不到疫情前了?
说难听点,疫情来得太快,大资金在里面被套,基金在里面抱团,一直撑着,现在无非是撑不住了,总归要抛弃业绩,逻辑有瑕疵的而已。
与次类似的,有旅游股,比如$黄山旅游(SH600054)$ $峨眉山A(SZ000888)$ ,可以发现,它们早在疫情前就开始跌了,恰好疫情来的时候,已经很低了,反而疫情来了,它们其实没怎么跌———其实也一样,疫情过去,复苏概念反而支撑着股价。但是没人思考,为什么它们的跌幅主要是从2017年到2019年12月,在疫情之前完成的?这几年发生了什么?
于此类似的还有航空,比如$春秋航空(SH601021)$ ,它其实在2017到2019年1月更低,那时根本没有疫情呢。疫情后反而大涨了。那现在是不是应该反过来看看,我们真的还能回到疫情前么?呵呵呵~

2023-08-22 09:59

问题是中免他也没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