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是如何刺激房市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杭州、成都、长沙等城市对本地房市放开限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021年楼市的烈火烹油仿佛就在昨日,没想到从去年下半年便急转直下,全国整体的一二手房成交量、价格双双下跌,至今未见筑底,恒大、世茂、碧桂园万科等昔日巨无霸房企接连暴雷,尚未收房的购房者和贷款银行胆战心惊。房市下行严重拖累整体经济,并引发次生问题,由此,稳定房市成为国家和地方的重大议题。

多地取消限购后,有网友戏言:大家不买房不是因为缺资格,是因为缺钱、缺信心。虽属戏言,好像也不无道理。而且,目前房市刺激政策的力度相较2000年前后的政策,仍明显偏“保守”。印象中记得,2000年前后的楼市刺激政策主要有:

一、买房送户口。户口,是享受本地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福利的前提条件。譬如,上海在2000年前就有购房送蓝印户口的政策。要知道,彼时落户上海,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要说外地人,就连上海知青子女回沪落户也要满足多个条件并经严格审核。当然,今天大多数城市户口的含金量已今非昔比,但一线、新一线城市户口还“值点钱”。这不,据报道,杭州全面放开限购后,或将推出“买房送户口”。

二、买房退税。简要来说就是,买房后可以按照政策退个人所得税。这是实实在在的补贴购房者。

三、降低契税等交易成本。譬如,彼时有地方出台政策,购房契税减半;如今,一些城市的规定是首套房契税1.5%、二套房契税3%。

四、公积金和商业贷款等金融配套制度,为购房者提供融资。这一举措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更胜以前。

当然,尽管都是刺激,但今日房市与20年前相比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出发点不同。彼时是要通过“住房商品化”改革助力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如今是要防止“房市超跌”对整体经济的“过度伤害”

其次,需求侧不同。彼时,绝大多数国人居住条件简陋,大量缺房,而且人口持续增长;如今,国人大多已告别住房“刚需”,“改善型需求”从2015年已来也被多次翻炒,更重要的是,举国人口进行下行通道。

再次,财政对房地产依赖程度不同。彼时,房地产对财政的贡献微不足道,如今已成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和偿还地方债务的支柱

最后,彼时房价尚未起飞,如今房价历经20年上涨,尽管近两年有所回调,整体的房价收入比在全球依旧名列前茅,大多数人仍感难堪重负

因此,在如今更为严峻的挑战下,目前的楼市刺激力度明显偏“保守”。大概率可预期的是,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全国性放开限购或就在不远的未来。

相对放开限购,如何实实在在地对有住房“刚需”的群体进行“补贴”或降低购房交易成本尤为值得考虑。譬如,在魔都工作五年并缴纳社保的年轻人,如果购房,是否可以优先落户;对首次购房家庭是否可以考虑个税、契税的退减等。

当然,相对于刺激措施,更重要的是恢复民众对房市的信心。近两年,因资本市场、房市、汇市的萎靡,民众的家庭资产负债表平均打了八九折吧。加上,越来越多的裁员、减薪的新闻,如何让民众敢于拿出储蓄买房、对买房后不受损有信心,也是个必须要回应的话题。

就好比“吃药不可能吃出一个更健康的身体”一样,如果房市一直身处“调控与刺激”的轮回中,迟早都要有相关方去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