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的一些公司 2024 年 4 月(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漫步者这家公司真的是可以,属于小而美的消费类品牌,值得高看一眼,最近披露出的业绩证明了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比较可观的增长,这在消费类电子普遍低迷的时期,感觉有点儿超预期的,在商业上有合理的解释吗,耳机和音响行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吗,2023 年老百姓被放出来之后,带动了耳机音响类制品的销售增加吗, 还是说主打中低端耳机的漫步者品牌,迎合了消费降级以及极致性价比的需求呢,从终端需求来看,TWS 耳机这个市场还是不小的,最少有一半的中青年人还是需要一个蓝牙耳机来配合自己手机,听听音乐或者看看视频的,毕竟单纯的手机外放音乐效果不会很好,同时受到所在环境的制约。 所以说这一块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那么市场增长的速度一定是过了快速成长期了,当前应该是成长的末期。 具体从产品来看,显然在音响领域,漫步者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因为他定位于具有一定品质的家庭普通用音响。 他比那些杂牌的音响的质量和效果要好的多,但是只能达到那些国外的高级音响的入门级别吧,但是价格就只有国外知名品牌音响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品质达标的基础上,价格有这么亲民,这难道不是优势吗。 因为国内厂商能把音响做好的其实并不多,这个市场竞争并不激烈。 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想到了遥远的救世主里面的格律诗,格律诗终究还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商业案例,而且人家是性能更优而成本更低,这在商业竞争领域自然是无往不利了。 那么漫步者在耳机领域就不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了,因为国内的手机厂没有不做蓝牙耳机的,而且品质都还不错,而且价格也还 OK,而漫步者本身没有手机主体,这就首先失去了一定的品牌和先入为主的优势。另外在品质和音效方面,漫步者的耳机并不比国内手机大厂好多少,虽然国内手机大厂有一些中低端耳机是贴牌的,但是中高端级别的耳机却是大厂们自己设计和研发的,品质自然过硬。 这样在耳机领域漫步者就没有太多的护城河了。

需要注意的是漫步者在讲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时候,摆在第一位的是品牌,实际上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误区,作为一个电子技术支撑的公司,最不重要的往往就是品牌,尤其是在快速迭代的电子行业,更是如此,比如诺基亚在手机行业可以说是品牌享誉全球,结果在智能机颠覆性的技术之下,只能节节败退,在电子行业更重要的是技术和创新,而不是所谓的品牌。在技术面前,品牌一文不值,这句话适用于快速迭代的电子行业。 品牌真正值钱的是在日化消费品和食品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技术是不怎么变化的,几十年如一日,可口可乐几十年还是那个口味,口味越老就越好,白酒红酒都是如此,产品最不需要的就是创新。 在电子行业的另一个例子,是华为,遥遥领先的品牌深入国人之心,但是在没有了先进芯片的时候,最忠诚的客户,都转投到苹果门下了。在电子消费品行业,客户只忠诚于最先进的技术。 比如在 AI 时代,谁还用百度搜索呢,这种垃圾的搜索引擎,确实是让国人受够了。 耳机和音响行业的优势就在于,在行业内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并不是那么容易被颠覆,这要好于智能手机行业,三年前的智能手机拿到现在来用,感觉肯定是差点儿意思,而三年前的蓝牙耳机,拿到现在来用呢,和现在的新款比起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除了电池已经不是那么耐用了之外,其他音效和降噪依然不差。 而音响就更是如此了,十年前的音响放在今天使用,依然不差啊。 很多好的音响,可以用二十年,而智能手机呢,最多使用五年,而且已经是非常勉强了。 因为智能机里面的软件越来越大,智能手机本质上讲,是智能电脑,所以严格的受到摩尔定律的影响,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 away. 也就是比尔盖茨会把电脑的性能榨干。所以电脑的芯片需要越来越快,存储需要越来越大。那么手机的淘汰速度就会非常的快。

注意药明康德和我物生物这两家公司,在操作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属于反弹之后,再创新低的,都有业绩杀和估值杀的特点,当业绩不再突飞猛进的时候,就是陷入成长陷阱的时候,那么我物生物是比较典型的案例,估值太高了,再牛逼的企业都维持不了,同样的例子出现在恒瑞医药爱尔眼科身上,这些公司都是有护城河和竞争优势的,无奈之前炒的太高了,包括海天味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需要谨慎注意这些公司的特点,安全边际的衡量指标,是作为是否能够重仓的关键要素。 药明康德和我物生物,都存在触底反弹的特点,反弹之后再创新低,而当增速下滑之后,重拾增长,恐怕也要个三五年之后了,这三五年,就是巨大的时间成本,所以,在抄底之后,反弹一波一定要见好就收,不可过于贪婪。 戒贪是投资人基本的素养之一。 当年南极电商也呈现这样的特点,因为市场还是有一部分资金不相信,曾经的大牛股会一蹶不振,所以一定有一波反弹,而当业绩大幅下滑的却被证实的时候,股价就会在反弹之后,再次向下,创出新低。 南极电商股价就是这么走的,大家预期还未达到一致,当年很多人还是认可南极,所以当第一波向下跌倒 8 元左右的时候,一波反弹冲到了 12 元左右,当时也有知名私募基金高毅资产的邓晓峰入场加持,而后证明邓的认知还是更高一层,抢了一波反弹,及时认错立场。 这一波反弹看到 12 元中期高点之后,随着业绩不断披露出来,市场预期达成一致,认为南极电商是一地鸡毛,昏招频出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近关注和对比了一些耳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的发现了电子类消费品的一个营销宣传特色,那就是真正的好产品一定是敢于把比较详细的产品技术参数列出来的,比如各大手机厂商的旗舰产品,基本上都是把从芯片的型号到屏幕的参数,一一列举,因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堆技术参数的产品,当然要扬长了,这样在比较参数的过程中,就与友商的竞品拉开差距了,这是电子产品的普遍特点,很显然从这一块来看,小米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电子类产品玩的不就是性能和参数吗,不服跑个分嘛。 电子类品牌的公司的营销套路都是如此,对于没有领先技术的产品,就玩情怀,谈感受,也就是定性不定量,不用参数来表达产品特点,而是用文字和使用感受来进行情感营销,这种策略说实话有的时候,或者大多数时候,对于没有技术和性能感觉的感性用户,或者女性用户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最近几年华为的 Nova系列产品,完全就是智商的检验器,品牌溢价非常吓人,当然外观设计还是可以的,但是内部性能就差的一逼了,不过,大多数女性用户,谁会很在意性能呢,对于日常的使用,看看视频玩玩微信,大多数中低端的性价比芯片基本上都能胜任,这就是看人下菜碟吧,这个策略显然是对的。 而对于在乎性能和参数的理性男性消费者,自然有华为 mate 和 pure 系列来捅破技术天花板,如果不是芯片的限制的话,华为的旗舰恐怕要领先苹果的旗舰两到三年。 由于对于绝大多数全球用户来说,当前性能最强的手机芯片比如三纳米的 M3,高通 8gen3,天玑 9300 等,性能都已经严重过剩了,我一个日常商务白领金领人士,我要那么强的性能,那么快的速度的手机干嘛呢,已经是到了创新者的窘境的阶段了,华为 7 纳米的芯片虽然功耗要大一些,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性能过剩了,而对于功耗稍高的问题,华为有强大的系统和软件适配来解决这个问题,续航能力依然完胜苹果系类,这就是苹果的尴尬之处,你的 M3 M4 芯片确实是当今世界最强的,但我一个普通用户,根本感觉不出来你这个 3 纳米和华为的 7 纳米有多大差别,而大多数人更看重的是影像,结果在这一块,苹果反而做不过华为,也就是感知不强的最强芯片领域,苹果胜出了,但是在感知差异化比较强的影像方面,华为却胜出了, 最后的结果是,华为手机的销量就是重返第一了,而苹果呢,落入了创新者的窘境之中。

所以对于一些非顶级的消费类电子品牌,不敢列参数那就心虚的表现,比如过去几年的华为手机,很多时候,对于芯片都是遮遮掩掩的,因为不是最强了,只能深藏功与名,一旦列出了产品参数那不就是自爆软肋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大多数品牌的中低端产品,基本上不会列出很详细的产品参数,尤其是比较关键的一些参数,打打插边球,搞搞马虎眼,都是常规操作了,比如屏幕这一块,很多厂商不会告诉你他的刷新率是多少,如果厂家没说的话,基本上就是 60HZ 了,很多电脑厂商也是这种骚操作。 还有屏幕分辨率等,都是如此。 蓝牙耳机领域更是如此了, 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参数,比如蓝牙编码和解码方式,现在最强的是 LHDC 和 LADC,大多数耳机都是不具备的,还有就是空间音频这个词语,大多数品牌是不敢用的,因为这是苹果的拿手好戏,也是苹果的蓝牙耳机贵的道理,这个空间音频带来和传统耳机巨大的听觉差异,也是很多人不明白苹果耳机贵的道理, 对于降噪这一块也是如此,降噪的分贝,和降噪的深度的参数,你敢不敢列出来,决定了降噪效果好不好的关键指标,还有就是音频范围,能不能达到 40KHZ 以上,这也是耳机听感好坏的关键指标,大多数中低端耳机是不敢把这些详细参数列举出来的,因为那样只能是自爆软肋,不如多搞些花里胡哨的 PPT 图片和情感宣传,那样才能忽悠大多数非理性消费者。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漫步者的优势在于性价比还是可以的,产品的差异化并不明显,技术能力还是有的,品牌影响力一般般,弱点在于没有自身的手机品牌带动的连带销售能力,因为毕竟自家的手机和自家的耳机最具兼容性,也就是独立的音频厂商不具有协同效应。优势在于漫步者的产品线非常丰富,而且有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一直专注于音频行业,没有进行恶性的多元化扩张,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不会乱花钱,管理层非常低调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