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前高管窝案是黑天鹅吗?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5喜欢:0

5月8日晚,《经济观察报》报道A股上市公司云南白药爆发“窝案”,原董事长王明辉、原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耀等5位曾高管,从2023年初至2024年初,因涉及同一事项,先后被纪委监委部门带走调查。

前一阵在我的周记中,写到上药集团周军、顾浩亮等前高管相继被查,再包括之前的片仔癀刘建顺等前高管出事,为什么医药国企频频出事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个人品性的问题。

由于云南白药还没发公告,所以具体细节还不是太清楚。网传是白药高管有相关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该事件的产生估计是几个原因。

一是云南白药两大股东的矛盾,这已经被媒体多次报道过,也就是云南国资委和资本大鳄陈发树之间的矛盾,估计本次事件与相关矛盾有一定的关系。

二是王明辉等前高管自己本身的问题。王明辉确实有本领,仅仅一个牙膏从零开始,就能卖到60多亿元,并且创造了创可贴、膏药、气雾剂等多个单品的行业第一,带领云南白药一步一步走向辉煌,成为中国中药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但是,王明辉作为高管仅仅是打工人而不是老板,多年的一把手经历难免会存在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行为。

但是,由于云南白药已经有新的董事长张文学到任,王明辉等高管都已经离职,即使有不合规或者不合法行为,也已经是过去式了,对云南白药的未来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恰恰因为这件事的发生,对云南白药的未来发展反而更加有利。

一是因为两大股东之间的对垒可以告一段落,因为已经有一方胜出,不会再有拉锯战了。不用说,我们都能知道,胜出方是谁。股东可以齐心协力,共同为白药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是之前纷繁复杂的资本运作可以告一段落,因为新任董事长在23年11月内部的会议上讲,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一定要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按程序逐级提交、研讨、论证。防止或尽量减少项目决策的随意化,一定杜绝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考核“拍屁股”。也就是说白药过去存在这些情况,未来将不允许再发生了。反过来想,之前这么瞎折腾,云南白药的年净利润还能40多亿,市值还能在千亿左右,说明了白药的耐操性。

三是白药可以聚焦主业,轻装上阵。白药具有太多的好产品,包括无数药品和大健康商品,随便拿一个出来就有可能做成“重磅炸弹”,何必要舍近求远、非要通过投资收购来发展壮大呢?以前创造了很多单品的行业第一,未来还可以继续复制这样的模式。即使是牙膏占了全国24%的市场份额,为什么不能通过努力,达到30%的份额呢?这样不是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对股东更有利呢?

相信,这不是云南白药的黑天鹅事件,而是云南白药重新出发、再次腾飞的契机。

全部讨论

05-13 10:40

说的好!上周我已加仓云南白药!!

05-13 17:25

想做事的人难免就会被抓,只会剩下那些唯唯诺诺的庸才领导,利空